本文主要是介绍工作1年,写于秋中,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工作1年多,比较大的感受是时间过得很快,但一切也才刚刚开始起步。《易经》第一卦《乾卦》卜辞所述: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正好符合事物或一个人发展的历程,我大概还停留于潜龙勿用状态,需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工作1年,足以让大家对各自所在的行业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行业的发展、公司职业的发展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大家都有自己的考量。毕业进入职场的前几年是比较关键的时期,如果你干的工作是自己想做的,那这几年你就可以把握住机会,快速成长;如果你发现刚开始自己选的方向或职业不是自己想要的,那这几年你需要找到你想做的方向,并开始自己的事业。
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有时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现实是很多人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或者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不是出身、智力、教育或者什么其他因素,而是有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你只有在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那一刻起,你才真正与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往后每一天的奋斗、努力才是坚定、清晰、有意义的。
(一)关于选择与工作:找到你想要的东西、着眼于成长潜力。
前段时间跟老大去北航校招,跟同学们聊了聊工作选择的问题。对所有同学来说,无论是已经毕业的、未毕业的或者是即将毕业的,大家找工作或换工作时考虑的要素不外乎三个方面:行业、薪酬、地域。
(1)行业
行业选择对于个人职业生涯来说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大家一定要想清楚的问题,而且越早越好。选择要去的行业就涉及到想要什么和想做什么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在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
当他们站在选择的关口时,依靠的更多地是别人眼中的好选择,潮流下的好选择,而并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选择。当然对于别人眼中的好选择,在大部分情况下在赚钱方面确实是不差的,因为这些选择已经经过了过去时间的检验,才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好。
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变革当代,好赚钱的工作与机会也是随着科技形势和市场政策快速流动的,所以传统的好工作可能在当时看着好,可能过段时间就陷入赚钱前景不明朗的困境,此时如果这个工作并不是你真正想要和喜欢的,你是很难长久的坚持下去并做好的。所以越早想清楚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公司、行业并进入,将来可能付出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就越小。
关于公司行业的选择,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一位长辈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我们处于一个成熟的行业,那我们应该进入这个行业中最好的公司,这样才能获得这个行业中应有的福利和待遇。而如果我们处于一个新兴行业,那我们应该进入这个行业中最有潜力和愿景的公司。
我是很认可这个观点的,在成熟行业,格局已定,市场遵循着28法则,我们只有成为2里面的一员,才能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而在新兴行业,一切未定,机遇很多,我们要做的是,进入该行业最有潜力的公司打拼,跟着行业一起快速的成长,努力挖到该行业中的第一桶金。
(2)薪酬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都想薪酬越高越好,早日在大城市买房安家,当然,我也是这么想的。那我们如何才能依靠自己,快速的在北上广深买得起房子呢?现在我们假设一下,你在北京1个月拿20K,你同学拿25K,你光靠自己能在北京买房吗?你同学光靠自己能在北京买房吗?我想都不能,即使你同学还比你多5K。
那如何才能自己买房呢?对于这个问题,谷歌前副总裁吴军博士,也就是《数学之美》、《浪潮之巅》的作者,对此有一个精辟的看法。他认为,刚毕业两三年内的学生,不应该过于看重不同公司开出的几千块钱的薪酬差距,而应该注重不同公司平台,对于你技术成长的培养潜力和能力培养的潜力。
你应该在你所在的公司平台上努力成长为该行业中的前1%,然后两三年后别人愿意花两倍的市场价钱来请你,这时你就可以靠自己买得起房了。在我看来,吴军博士的看法显然是正确的,一个能让你在两三年内,成长为行业精英的平台,远胜于每个月,只是多给你开几千块钱的平台。
(3)地域
地域的选择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但我想,大部分在大城市工作学习的同学,应该都想在在大城市生活落户。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各有特点,我现在常年居住在深圳,就说说深圳的特点。
深圳我最喜欢的一点就是他的空气,基本全年都是优,而且城市绿化率非常高,是其他城市不能比的。其次深圳毗邻香港,往来香港很方便,并且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深圳是创新创业之都,资本与技术的结合使得深圳的发展潜力很足。深圳的高科技产业每年都保持着高速增长,是深圳的支柱产业。
另外,深圳与北京上海严控人口不同,深圳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接纳全球各地人才。深圳的大街小巷上都贴着,来了就是深圳人,北京、上海可不敢说,来了北京就是北京人,去了上海就是上海人。同时深圳市政府为人才提供各种补贴和便利,如为每年来深的应届毕业生提供较高的住房补贴。
以上都是深圳的一些优点,也正是这些优点造成了深圳的最大缺点,当然这个缺点只是对于还没有在深圳买房的人来说的,那就是高企的房价冠绝全国,乃至全球。其次深圳的高等教育也比较缺乏,深圳市政府为此花费了很大力气邀请海内外名校设立学院办学,但效果至少也要十年以后才能看到。
总结来说,深圳是一座环境优美,充满活力,充满开放创新精神的城市,是大家打拼生活的理想城市。大家如果能够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尾巴,假以时日,大家就可以在此俯瞰香港。
(4)一个故事
最后,关于个人事业的发展与选择,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Facebook现任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的故事。
雪莉在美国财政部工作4年后,在2001年,去硅谷找工作,她拿到了很多offer,也包括谷歌的,谷歌在当时只是一家小公司。为了决定去哪家公司,她做了一个表格,表格里列着各种机会、标准,她为每一个offer打分,从打分结果来看,谷歌的工作,并不被看好。他就去找了谷歌当时的CEO,埃里克.施密特。
施密特告诉她,不要犯傻了,选择一份工作只有一个标准是最重要的,就是他能否让你快速成长。而且施密特还告诉她,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你就不要问上去之后坐哪儿,你只要上去就可以了。雪莉当即就决定加入谷歌,并最终成为谷歌的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副总裁,并于2008年加入Facebook,担任首席运营官,被媒体称为“Facebook第一夫人”。
从雪莉的选择和埃里克.施密特的建议可以看出,他们都将事业选择的指标归结为一点:成长潜力。这也是我分享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意思。当然,你可能会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或是希望在高科技这类行业里工作,但在任何一个领域里,都存在能激发你的成长潜力的工作。成熟的行业可以在其企业内部寻找“火箭”,即正在扩张的部门或团队。
(二)关于健康:健康工作60年。
工作1年零3个月,已经有两位同学去医院住院,都是身体突然出现问题,做手术、住院。
同学A是同窗好友,做硬件,住院之前每天工作接近15+小时,每周工作7天,我们虽然住在一起,但也只有周末偶尔才能见上一面,提前约好一起做顿饭吃。这种工作强度持续了半年多,在一个周末身体突然不适,紧接着住进医院,做手术。他妈妈连夜从家里赶来,在医院照顾了他近一个月。
同学B是IT行业,平时联系不多,从朋友圈看,他每天坚持高强度学习,半年多的时间看了几十本专业书,但眼睛随后出现了问题,做手术住院。
这两位同学皆是自我驱动力/上进心极强的人,平时工作学习强度都很大。举他们的例子并不是说努力工作、疯狂学习有什么不好,毕竟工作狂是这个世界需要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身体才是我们最重要的。
大家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干劲十足,想着快速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加班、学习的大有人在。他们大部分都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成绩,但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学习以及自我驱动的压力,让很多人的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乃至出现问题。
同学C是金融领域的白富美,年薪接近我两倍,工作强度也非常之高,出差、熬夜写报告的日子连绵不绝。有次去医院体检,医生拿着体检报告都没有看她直接说,姑娘你是做金融的吧,工作别太拼,钱都是老板的,身体才是自己的。
我是非常看好这些能力强、自我驱动力强、有抱负的同学的,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精英,或者他们中有些已经是行业中的顶尖人才。那如何才能在不耗费自身的健康情况下做到这些呢?或者如清华所倡导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呢?这可能就需要有一个好的生活方式了。
我并不想刻意的去宣扬所谓的自律,如每天准时6点起床锻炼吃早餐等,因为这一作息方式并不适合很多互联网时代创作者的工作情况,我们需要的是一套适合自己的方式,即使这种作息方式在别人看来奇葩不健康,但只有你知道这才是适合你的。那什么作息方式适合你呢?在我看来,那种可以让你保持激情健康的作息方式就是你需要的。
百度现任总裁陆奇先生是一位跑步爱好者,据说他每天早上4点钟就起床跑步5公里,然后上班工作。有记者就这件事向他求证,陆奇先生并未否认,表示每个人都要找到让自己精力充沛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我们倡导的所有作息、运动、自律理念都应服务于这一目标,而不应拘泥于表面形式如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我们需要走的快,但是也要走的远,让自己保持激情健康的作息方式是应该建立的,健康工作50/60年的理念也是应该提倡的。
这篇关于工作1年,写于秋中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