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职场人应该做喜欢的工作还是擅长的工作?,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去年在参加动态 - 职业倦怠与跳槽须知 - 知乎 时,回答过一个问题。对于进入职场 1~2 年的人来说,做「自己擅长的事」是一种好的选择吗?当时我的看法倾向于选择喜欢的工作。但是之后遇到了一个姑娘,她的经历改变了我的看法,并以她的故事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
让我从姑娘的故事讲起。
2006年,一个80后中国女孩刚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即将开始职场生涯。她已签约了顶级咨询公司波士顿,但这并不代表她的未来必将锦绣未央——泯然众人的咨询顾问多了去了。摆在她面前的是两个方向:
营销:她最擅长的,在读沃顿之前,她就自己创业做过电商;
销售:她最喜欢,最有激情的,读书的时候她甚至在学校卖过电话卡。
她该如何选择?
传统概念中,选择职业方向,有三方面需要考量。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曾在《the start-up of you》书里提过,选择职业方向时,有三方面需要考量:
1. 资源(Assets):
包括我们擅长做的事情,专业出身和技能;也包括财务方面的资源,是否有经济压力,是住在市中心自家的房子里,还是郊区合租的蜗居里;还包括人际关系的资源,爸爸是不是小目标一个亿的王健林。
2. 抱负(Aspiration):
喜欢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想进入哪个领域?人生理想是什么?
3. 市场现实(Market Reality):
这个市场需要或愿意雇佣怎样的人,尤其是为此出高价。
传说中的Dream Job,融合这三点,与个人理想吻合,发挥天赋和才能,还能挣大钱……
不过现实往往骨感,当擅长和热爱的工作无法两全时,我应该如何是好?
我的建议是:做足功课,拥抱变化,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1.做足功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日常咨询中,有不少小伙伴问过这样的问题:
我喜欢做A工作,但是如今公司让我做B工作,我是不是该辞职?
我很为年轻人的主动思考感到高兴,但在纠结选最爱还是最擅长时,小伙伴们经常忘记反思:
我了解自己吗?
那是我最擅长的领域吗?
首先,会做不代表擅长。
在学校足球课上,过同学如过木桩,却不见得适合参加职业联赛;
负责学院社团的组织工作,不意味着就是天生的Leader;
在知乎有1万粉,不等于社交媒体运营能力在公司里鹤立鸡群。
再者,想象并不能照进现实。
有些新人对工作的了解常常建立在电视剧或者自己的想象上,看部《地产风云》就要去做建筑师,看完《杜拉拉》就要做HR。
大学生来面试做咨询顾问。而他对咨询顾问的认识仅仅是:“给客户提意见”,“画PPT”和“讲PPT”。
很多人喜欢的是咨询工作的光环。但熬夜做报告,枯燥重复地在Excel里挖掘数据规律,以及替客户背锅赶稿的脏活累活,也是咨询工作的一部分。
没有真正了解过工作,所谓“喜欢的工作”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喜欢”。一旦接触到工作中艰难的部分,这样的人立马就举手投降了。
2. 拥抱变化,承担合理的风险
还有小伙伴来问:
我是学XX专业的,毕业后完全用不上专长,我是不是该换工作?
听起来没毛病,但这种思维并不可取。
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本专业工作),是最稳妥的做法,不见得是最正确的做法。
在我看来,热爱的工作优先级高于擅长的工作。
首先,年轻代表着无限可能。不该抱着一颗树(专业)吊死,多尝试几棵树才知道哪一颗吊得轻松舒适,哪一颗不会吊出腰椎间盘突出。
职场新人可塑性极高,若是热爱的领域,用心钻研,零基础也可能迅速摸清套路,几年内成为专家。
此外,市场趋势千变万化,科技迅速发展,你的专业/擅长的领域,没准5年后就被市场所淘汰了,在15-20年前,遍布城市的机票代理,如今早已被互联网旅游网站取代。
而新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应运而生,例如大数据分析师,社交媒体运营,甚至程序员鼓励师……

大多数时候,好机会都会与风险共存,让人望而却步。
如今,职场人普遍有焦虑,拼命屯诸如《一个小时/一节课掌握终身受益的XX技能》的网络课程。但对于新技能新知识的学习,却踌躇不前,在舒适区越陷越深。
过于舒适的环境,往往会成为进步和成长的阻碍。
勇敢地接受风险的同时,也就给予了自己更多的可能。
3.足够投入,就能成为专家
让我们回到故事最初的那个女孩。
她最后选择了读书时最不擅长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我告诉波士顿的前辈们,我要选Supply Chain,而且是最难的Supply Chain。于是他们把啤酒行业的Supply Chain给我了,这个行业要求隔天送达,居然还要求成本控制。”
姑娘在这一领域打磨了4年,不出意外成为了供应链的专家。
之后,她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电商行业,很快她意识到,供应链是成为电商领域大咖路上必须攻克的一环:
淘宝要举办一场国货专场,要求她的团队在24小时内提供全套的包装,视觉,设计,营销打法……这对她的团队很挑战,但并非不可实现,
然而有一个小问题是她无法解决:外企换包装有点慢,需要1年半。
供应链出身的她,很快就有了备选方案:换包装不现实,那就换镀标——镀标是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她打动了淘宝,拿到了流量,兑现了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
这个女孩的名字叫郭璐,先后担任VF集团亚太区战略和零售事业部负责人,强生中国的电商业务副总裁岗位。她将12个国际品牌带入中国,实现了从零到一个亿的飞跃。
她在强生两年内,把强生从年销售额不足8000万的线上销售额增至一年10亿。
如今她已经开创了自己的创业公司
郭璐的成功我们无法复制,但她无惧挑战,拥抱创新的职场信条,给了我们职场人很多启示。
《闻香识女人》中艾尔帕西诺有一段著名的演说,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知道正确的方向并不难,难的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坚定走下去
与诸君共勉!
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专栏:瞎说职场以及我的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
安利其他回答:
40岁财务自由?你明明距离40岁失业更近 - 知乎专栏
20 岁做什么,可以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25 岁做什么,可以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典型的「学生思维」有哪些? - 知乎
年轻人有哪些典型的幼稚病? - 知乎
劝退员工,你问过劳动合同法了吗? - 瞎说职场 - 知乎专栏
与老板发生了性关系,要不要辞职? - 知乎
哪些道理是你踏入社会才明白的? - 知乎
上海30岁月入3W,为什么还是焦虑? - 知乎
这篇关于职场人应该做喜欢的工作还是擅长的工作?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