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3.2 编码提升传输速率,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HTTP在传输数据时可以按照数据原貌直接传输,也可以在传输中通过编码提升传输速率。
1. 报文主体和实体主体的差异
报文:HTTP通信中的基本单位,由8位组字节流组成,通过HTTP通信传输。(我觉得该解释有点晦涩难懂,大家就按照3.1节的解释来看就好)
实体: 作为请求或响应的有效载荷数据(补充项)被传输,其内容由实体首部和实体主体组成。
通常,报文主体等于实体主体。只有当传输中进行编码操作时,实体主体的内容发生变化,才导致它和报文主体产生差异。
2. 压缩传输的内容编码
内容编码的作用类似于我们平常发邮件需要添加附件时,为了使邮件容量变小,要把附件先用压缩软件压缩一下再来传输。内容编码起到的就是压缩主体数据的作用。
内容编码指明应用在实体内容上的编码格式,并保持实体信息原样压缩。内容编码后的实体由客户端接受并负责解码。
* 常用的内容编码有以下几种: gzip(GNU zip),compress(UNIX 系统的标准压缩),deflate(zlib),identity(不进行编码)。
3. 分割发送的分块传输编码
在HTTP通信过程中,请求的编码资源尚未全部传输完成之前,浏览器无法显示请求页面。在传输大容量数据时,通过把数据分割成多块,能够让浏览器逐步显示页面。
这种把实体主体分块的功能称为分块传输编码。
分块传输编码会将实体主体分成多个部分(块)。每一块都会用16进制来标记块的大小,而实体主体最后一块会使用“0”来标记。 使用分块传输编码的实体主体会由接受的客户端负责解码,恢复到编码前的实体主体。
*HTTP/1.1中存在一种传输编码的机制,它可以在通信时按某种编码方式传输,但只定义作用于分块传输编码中。
这篇关于3.2 编码提升传输速率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