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 CAN多节点组网项目实操 挖坑与填坑记录2

2023-12-19 22:20

本文主要是介绍STM32 CAN多节点组网项目实操 挖坑与填坑记录2,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系列文章,持续探索CAN多节点通讯,

上一篇文章链接:

STM32 CAN多节点组网项目实操 挖坑与填坑记录-CSDN博客文章浏览阅读120次。CAN线性组网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数据丢包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记录和推测分析。开发了一个多节点线性组网采集数据的项目。系统包含1个供电和数据网关板还有最多10个节点。节点之间和网关之间通过CAN通讯。硬件环境节点软件开发环境节点IAR 8.32.1VSCODE软件支持包ST HAL 库硬件环境网关板软件开发环境节点KEIL5.14VSCODE软件支持包ST HAL 库PC上位机环境windows10USB-CAN PC上位机CANAGAROOPC串口助手。https://blog.csdn.net/qq_21370051/article/details/134919608?spm=1001.2014.3001.5502

 摘要

CAN线性组网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数据丢包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记录和推测分析。

  关键词

CAN串联多节点通讯、CAN10节点通讯、CAN数据丢包、STM32 CAN

  背景/项目介绍

概述:

开发了一个多节点线性组网采集数据的项目。

系统包含1个供电和数据网关板还有最多10个节点。

节点之间和网关之间通过CAN通讯。

网关板主要功能:

1.是给总线上每个节点供电

2.并将CAN协议转换为USB CDC设备和PC上位机通讯。

节点的功能:

采集当前位置数据,并通过CAN协议上传给网关板。

通讯线束

CAT6 六类网线,用的网线来传输CAN信号,取网线中的1对双绞线来做CAN_H  CAN_L通讯,再取2对网线来做供电,由网关板输出DC12到网线,以此给10个节点做供电,算是自己做了个POE供电,不过是非标的,哈哈哈哈。

节点硬件设计:

一个STM32单片机、两个不带网络变压器的RJ45插座。CAN收发器芯片。

两个RJ45插座完全并联,当接线时,一个用来插入上一个节点延展出的网线水晶头,另一个RJ45插座插入一条网线用来连接下一个节点。

整体系统总线布局

虽然系统物理宏观角度来看是线性连接的,但其实内部每个节点还是通过CAN_H CAN_L挂载到总线上的。类似上图的链接方式。

运行开发环境介绍

硬件环境

节点

STM32F091CCT6

J-LINK  V11

软件开发环境

节点

IAR 8.32.1 

VSCODE 

软件支持包ST HAL 库

硬件环境

网关板

STM32F072C816

J-LINK  V11

软件开发环境

节点

KEIL5.14

VSCODE 

软件支持包ST HAL 库
PC上位机环境windows10
USB-CAN PC上位机CANAGAROO
PC串口助手Serial Port Utility

实验1:

实验条件:

测试条件,在最高18层的居民楼馁,网关板在二居室卧室里,后级网线从市内拉到居民楼楼道内,随楼道步梯往楼上呈“之”字形往楼上延伸。网关板和PC之间是USB-TYPE-C线连接,协议为USB-TTL 。

节点布局:

CAN网关板和第一个节点之间用50米的CAT6网线,第二个节点到第十个节点之间都是2米的CAT6网线。

节点间的2米网线没有伸展开,绕圈放置。

线束材料:

CAT6类网线,我是用网线来传输的CAN信号,并且用网线来传输12V DC给接点供电。

其中第一根网线10米,其余为5米。 

通讯波特率:

10k

接入节点:

实验1接入的是1.2.3.4.5.6.7.8.9.10  这几个节点。

接点接入方法1:

先开启网关板的供电,然后一个个接入节点设备

节点接入方法2: 

先不开启网关板供电,先将所有节点接好,然后再开启网关板供电,所有节点上电。或者是用“节点接入方法1”接好总线后,再给网关板断电,然后重新上电,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所有节点同时上电。

实验发现

只能接收到 5节点的数据。

实验2:

实验条件:

线束材料:

和实验1 相同。

通讯波特率:

10k 

接入节点:

也接入的是1.2.3.4.5.6.7.8 9.10 这几个节点。

 线束布局:

和实验1 相同。

实验变量:

在实验1的基础上,将节点间的2米网线伸展开。

实验发现

只能接收到6个节点的数据。

总结扩展

我为了增加通讯距离,已经将通讯速率降低到了10Kbps,理论上通讯距离50米应该没问题啊,我之前设置125Kbps,也是网关+10个节点,第一个节点和网关之间20米CAT6网线,节点之间5米网线实验时,通讯是正常的,总长度已经是70米了。而今天的实验,任意两节点间距离达到了50米就出现了如此严重的丢数据现象,是不能接受的。

实验3:

实验条件

线束材料、通讯波特率同实验2。
实验变量

找一个普通节点相同的电路板,将程序改为收到就转发。让他成为一个中继节点。

接入节点:

中继1   节点:1  2 3 4 5 6 7 8 9 10 

节点布局:

网关板和第一个中继板之间为10米蓝色的超六类双屏蔽的网线

再接20米的灰色普通CAT6网线。后面的10个节点之间为2米的CAT6网线。

因为空间受限,节点之间的网线没有全延展开。

程序修改

收到CAN数据就原封不动转发的代码实现如下:


uint16_t RecvCanDataToCmdQueue(void)
{// uint8_t lu8_sta =0;// uint16_t lu16_temp =0;// memset(&UpComCmdDP,0,sizeof(UpComCmdDP));// memset(&gu8Ar_Result,0,sizeof(gu8Ar_Result)); CanDataRx_TypeDef   ls_CanRxData;CanDataTx_TypeDef   Frame;ErrorStatus         err = SUCCESS;uint16_t            lu16_cnt = 0;uint32_t            lu32_sta =0;uint16_t            lu16_temp =0;memset(&Frame,0,sizeof(Frame));memset(&UpComCmdDP,0,sizeof(UpComCmdDP));memset(&ls_CanRxData,0,sizeof(ls_CanRxData));lu16_cnt = QUEUE_StructOut(&QueCanRxData,&ls_CanRxData,1);     // CanDataTx_TypeDef   Frame;// ErrorStatus  err = SUCCESS;// memset(&Frame,0,sizeof(Frame));if(gu8_DecvType == M_Repeater){if(1 == lu16_cnt) {Frame.Header.IDE     = CAN_ID_EXT;Frame.Header.StdId   = ls_CanRxData.Header.StdId;Frame.Header.ExtId   = ls_CanRxData.Header.ExtId;Frame.Header.RTR     = CAN_RTR_DATA;    Frame.Header.DLC     = 8;        Frame.DataBuf[0]     = ls_CanRxData.DataBuf[0];Frame.DataBuf[1]     = ls_CanRxData.DataBuf[1];Frame.DataBuf[2]     = ls_CanRxData.DataBuf[2];      Frame.DataBuf[3]    = ls_CanRxData.DataBuf[3];  Frame.DataBuf[4]    = ls_CanRxData.DataBuf[4];  Frame.DataBuf[5]    = ls_CanRxData.DataBuf[5];            Frame.DataBuf[6]    = ls_CanRxData.DataBuf[6];  Frame.DataBuf[7]    = ls_CanRxData.DataBuf[7];   err = CanPackData2TxQue(&Frame);if(err!= SUCCESS){myprintf(DEBUG_UART,"CanPackData2TxQue ERR \r\n");return ERROR;}}}else{if(1 == lu16_cnt) {if(gS_SysParm.PCCanID == ls_CanRxData.Header.ExtId )  //如果数据是从PC发来的{if( ( gS_SysParm.LocalCanID == ls_CanRxData.DataBuf[0] ) || ( BROADCAST_CANID == ls_CanRxData.DataBuf[0] ) ) //如果是发送给本设备的{                if( MC_SEND_MESS == ls_CanRxData.DataBuf[1] )  //判断MESSAGETYPE{switch (ls_CanRxData.DataBuf[2]){case MC_WIHTE_BALANCE_START:{UpComCmdDP.CMD_TYPE = UPM_WHITE_BLANCE_START;      lu32_sta = 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if(1 == lu32_sta){APP_ACK2PC_CanTxQue(MC_WIHTE_BALANCE_START,0);}else{myprintf(DEBUG_UART,"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ERR\r\n");}}break;case MC_OPEN_LED:{UpComCmdDP.CMD_TYPE = UPM_SET_TCS_LED_PWM_START;if(ls_CanRxData.DataBuf[3] < 1){UpComCmdDP.u32Value = 1;}else if(ls_CanRxData.DataBuf[3] > 10){UpComCmdDP.u32Value = 10;}                            else{UpComCmdDP.u32Value = ls_CanRxData.DataBuf[3];}uint8_t lu8_val = (uint8_t)UpComCmdDP.u32Value;// UpComCmdDP.u32Value = MC_TCS_LED_INIT_PWM;lu32_sta = 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if(1 == lu32_sta){APP_ACK2PC_CanTxQue(MC_OPEN_LED,lu8_val);}else{myprintf(DEBUG_UART,"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ERR\r\n");}                            }break;        case MC_CLOSE_LED:{UpComCmdDP.CMD_TYPE = UPM_CLOSE_TCS_LED; UpComCmdDP.u32Value = 0;lu32_sta = 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if(1 == lu32_sta){APP_ACK2PC_CanTxQue(MC_CLOSE_LED,0);}else{myprintf(DEBUG_UART,"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ERR\r\n");}                            }break;      case MC_OPEN_RGB_DATAUP:{UpComCmdDP.CMD_TYPE = UPM_OPEN_RGB_DATAUP; lu32_sta = 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if(1 == lu32_sta){APP_ACK2PC_CanTxQue(MC_OPEN_RGB_DATAUP,0);}else{myprintf(DEBUG_UART,"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ERR\r\n");}                            }break;                        case MC_CLOSE_RGB_DATAUP:{UpComCmdDP.CMD_TYPE = UPM_CLOSE_RGB_DATAUP; lu32_sta = 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if(1 == lu32_sta){APP_ACK2PC_CanTxQue(MC_CLOSE_RGB_DATAUP,0);}else{myprintf(DEBUG_UART,"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ERR\r\n");}                                                             }break;  default:myprintf(DEBUG_UART,"{ CAN_UPM: unknow DataBuf[2]  002  !!}\r\n");     break;}}   // else if( MC_ACK_MESS == ls_CanRxData.DataBuf[1] )  //判断MESSAGETYPE// {// }// else if( MC_AUTO_UP == ls_CanRxData.DataBuf[1] )  //判断MESSAGETYPE// {// }                }             }} //endof if(1 == lu16_cnt) }//endof elsereturn 1;//1条指令解析成功,入通讯命令队列
}

实验发现

10个节点全都能收到数据了。

备注:

监听软件,CANGAROO。

敬请期待

没来得及继续探究剩下的问题,欢迎关注,后面我会记录并更新我的程序更改和实验方案~

关注我不迷路。

这篇关于STM32 CAN多节点组网项目实操 挖坑与填坑记录2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513902

相关文章

这15个Vue指令,让你的项目开发爽到爆

1. V-Hotkey 仓库地址: github.com/Dafrok/v-ho… Demo: 戳这里 https://dafrok.github.io/v-hotkey 安装: npm install --save v-hotkey 这个指令可以给组件绑定一个或多个快捷键。你想要通过按下 Escape 键后隐藏某个组件,按住 Control 和回车键再显示它吗?小菜一碟: <template

【前端学习】AntV G6-08 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

【课程链接】 AntV G6:深入图形与图形分组、自定义节点、节点动画(下)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本章十吾老师讲解了一个复杂的自定义节点中,应该怎样去计算和绘制图形,如何给一个图形制作不间断的动画,以及在鼠标事件之后产生动画。(有点难,需要好好理解) <!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charset="UTF-8"><title>06

如何用Docker运行Django项目

本章教程,介绍如何用Docker创建一个Django,并运行能够访问。 一、拉取镜像 这里我们使用python3.11版本的docker镜像 docker pull python:3.11 二、运行容器 这里我们将容器内部的8080端口,映射到宿主机的80端口上。 docker run -itd --name python311 -p

在cscode中通过maven创建java项目

在cscode中创建java项目 可以通过博客完成maven的导入 建立maven项目 使用快捷键 Ctrl + Shift + P 建立一个 Maven 项目 1 Ctrl + Shift + P 打开输入框2 输入 "> java create"3 选择 maven4 选择 No Archetype5 输入 域名6 输入项目名称7 建立一个文件目录存放项目,文件名一般为项目名8 确定

day-51 合并零之间的节点

思路 直接遍历链表即可,遇到val=0跳过,val非零则加在一起,最后返回即可 解题过程 返回链表可以有头结点,方便插入,返回head.next Code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public class ListNode {* int val;* ListNode next;* ListNode() {}*

Vue3项目开发——新闻发布管理系统(六)

文章目录 八、首页设计开发1、页面设计2、登录访问拦截实现3、用户基本信息显示①封装用户基本信息获取接口②用户基本信息存储③用户基本信息调用④用户基本信息动态渲染 4、退出功能实现①注册点击事件②添加退出功能③数据清理 5、代码下载 八、首页设计开发 登录成功后,系统就进入了首页。接下来,也就进行首页的开发了。 1、页面设计 系统页面主要分为三部分,左侧为系统的菜单栏,右侧

Node.js学习记录(二)

目录 一、express 1、初识express 2、安装express 3、创建并启动web服务器 4、监听 GET&POST 请求、响应内容给客户端 5、获取URL中携带的查询参数 6、获取URL中动态参数 7、静态资源托管 二、工具nodemon 三、express路由 1、express中路由 2、路由的匹配 3、路由模块化 4、路由模块添加前缀 四、中间件

【STM32】SPI通信-软件与硬件读写SPI

SPI通信-软件与硬件读写SPI 软件SPI一、SPI通信协议1、SPI通信2、硬件电路3、移位示意图4、SPI时序基本单元(1)开始通信和结束通信(2)模式0---用的最多(3)模式1(4)模式2(5)模式3 5、SPI时序(1)写使能(2)指定地址写(3)指定地址读 二、W25Q64模块介绍1、W25Q64简介2、硬件电路3、W25Q64框图4、Flash操作注意事项软件SPI读写W2

SpringBoot项目是如何启动

启动步骤 概念 运行main方法,初始化SpringApplication 从spring.factories读取listener ApplicationContentInitializer运行run方法读取环境变量,配置信息创建SpringApplication上下文预初始化上下文,将启动类作为配置类进行读取调用 refresh 加载 IOC容器,加载所有的自动配置类,创建容器在这个过程

Maven创建项目中的groupId, artifactId, 和 version的意思

文章目录 groupIdartifactIdversionname groupId 定义:groupId 是 Maven 项目坐标的第一个部分,它通常表示项目的组织或公司的域名反转写法。例如,如果你为公司 example.com 开发软件,groupId 可能是 com.example。作用:groupId 被用来组织和分组相关的 Maven artifacts,这样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