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80%的码农都做不了架构师?>>>
这几年逐渐感觉到自己是粗人一个,而且是嘴巴太松的一个人,心直口快,有话就讲有屁就放,得罪过很多人。好在没多少害人之心。从多年的从业经验来浅显的讲解一下为啥大学里造不出好软件。
1:社会分工定位目标不一样:
大学的办学宗旨不是为了做了出一流软件,而应该是培养基础人才,甚至是综合性人才。就像我们在天天在软件开发公司做程序开发与中小学生在学校天天上课,一个道理,中小学生为啥做不出一流软件,其实道理差距并不是很遥远。
2:大学能做出一流软件了,管理体系就不一样了:
现在其实也有不少大学做软件做得很厉害,甚至是我来年前毕业的黑龙江大学当时就有好几个老师创办的IT公司都还不错,在这些年的打工过程中,我也两次进入浙大系的IT公司,这些软件公司稍微成型,成熟一些后,都会剥离大学的管理体系的,大学的校长也不是万能的,他管理能力再强也不大可能管理得来100个行业的各种公司吧?还有自己学校的几十个院系。当个空头司令还不如干脆不要去管了。让老胡给我们所有的大学当校长,所有的IT公司当老大好了,社会就应该是该干啥的干啥。
军队开个五星级宾馆对社会服务,军队开个饭店,军队开个KTV好了。那我们的军队把我们社会服务的一切都干了好了,天天与民争利,天天想着如何赚钱,如何为人民服务,那大家想象一下,那谁还来保护我们,保护我们的女人。这样的军队还能打仗吗?
所以很多大学就算能做出一流软件,也最终都剥离了管理体系,什么清华的XX,北大的XX,浙大的XX,发展到最后其实跟大学也没啥大关系了,其实名校与名企是2个概念,有些时候是为了愚昧百姓而已,或者是为了更容易承接政府性的项目。
微软干脆改名成“哈佛大学微软软件”,老外估计不吃中国人这一套。波音飞机改成“XX大学波音飞机”?奥迪公司改成“黑龙江大学奥迪公司”,按道理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大学就应该是大学,企业就应该是企业,该干啥的就干啥,若我们的军队把所有的社会服务都承包了,那我们的将来真的惨了。。。。。
当然可能我自己是井底之蛙,也的确是有些一些大学的科研专研能力很强大,例如什么 伯克利分校啥的,耶鲁大学的单点登录,很多年前就实现了汉字扫描的清华的识别技术等等,也不能一概而论。
3:就算做不出好软件,大学老师的日子照样可以过:
其实最要命的就是当你把一个事情做得最糟烂也照样可以有饭吃,就像我们的大锅饭的道理一样的。大学老师是吃国家财政、地方财政的,他们只要在好好上班就可以每个月按时拿到工资的,基本上软件开发做得得好坏与工资是没啥大关系。相对来说软件公司里若软件做不好还能有那么容易的饭吃吗?要么自己下岗,要么老板下岗,那你想想看好了,最终的结果是谁不好好干活就得下岗了。很多人就是为了不下岗、或者能拿到更多的工资也会拼命努力干活的。
一个是干得最坏也能有正常工资可以拿,一个是干坏了就下岗、干好了应该有工资可以加,最终长期下来的结果大家自然可以想象了,人都是有懒惰的一面,有几个人能做到天天能约束自己呢。
4:激励机制不一样,大学相对没软件公司激励机制灵活:
有些老师是有很强的开发能力,也做出了不好业绩出来,但是最终的经济上的回报可能与在大学里混日子的老师是一样的,长期这样下去后就是编程能力强的老师也渐渐的失去动力,再过写年他可能也放弃编程了。
若大学的经费控制得不是那么严格,那么一个大学,一年可以做出1000个软件项目,每个软件项目都申请经费,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老师若觉得自己的开发能力很强,学校给的回报不好,那你可以选择辞职。你有那么强的开啊能力,可以找非常好的IT公司去打工,你也可以自己开公司,把自己的软件卖给100个客户,10000个客户,也不用非要当大学老师了,何必受气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呢。
其实我自己也曾经是一名大学老师,工作一年后就辞职了,感觉自己更喜欢写程序,10来年下来曾经迷茫的时候后悔过跳槽了,当时今天绝对没迷茫,天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生命的意义工作的快乐是无价的,人生难得走一回,活得开心比啥都重要。
5:学生的战斗力不可能有专业开发人员强大:
大学里的小男生虽然精力旺盛,头脑聪明伶俐,但是大部分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或打游戏、兴趣爱好、或谈女朋友上,毕竟对枯燥无味的写程序有非常浓厚爱好的人很少。天天没有老板,主管盯着你干活,你会选择把时间花在写枯燥无味的写程序上?还是其乐无穷的打网络游戏上?就连我都难控制自己,更何况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20岁左右的人。一个是还没系统的工作过1年的学生,甚至天天要忙于各种学习的稚嫩的学生,另一个是工作10年的专业开发人员,经历过很多客户的各种需求的磨难,同时精力过N多牛B工作上的同事的熏陶,老板的压力,客户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下,专业开发人员一般都会比学生的战斗力强大很多的。
6:个别的不能代表大多数:
吉日嘎拉是少数民族,写程序还过得去,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都有很强的写程序能力,这个毕竟是个别的。同样大学里也有那么一些顶尖牛人,在专业技术方面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造化,但是这样的大学,这样的人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大学的软件开发能力,不太可能比专业的软件公司的开发能力强大,那样的软件公司也难生存,那样的大学也可以不开大学,专心开软件公司做大事业了。
7:业余团队与专业化分工明确的团队无法pk的:
规范的软件公司有明确的分工,有售前、有售后、有设计、有开发、有管理、有质量检验,流水线化、规范化的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往往会比某几个人的一时冲动的战斗力强大很多,持久性,稳定性,抗风险的能力都会有差别的,毕竟业余的难pk专业的,想想中国足球就大家心里明白了,人家也就20个人的队伍就可以了,我们有多少个20个人?我们不缺少20个人,但是缺少这么一个专业化的20来个人以及成体系的管理方法管理套路。软件公司也一样,我们缺的不是人,而是一种人才+管理能力,我们可是有10多亿人啊,不缺少10万人,但是缺少10万人才+缺少10万人才的管理方法,若我们与这些,我们就可以有一流的软件公司。
8:大学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不能把所有行业都包办了:
现在很多医院都挂靠大学,我并不是很看好这个,其实医院就是医院,那制药厂,农药厂,养鱼场,养猪场,软件公司,宾馆,各行各业都挂靠大学算了,干脆政府也挂靠大学算了。什么税务局,地税局统统是某某大学的好了,社会进步了是要讲分工的,该干啥的就干啥好了,天下谁也没能力包办一切,这也可能是邪恶的美帝为啥比我们发达,他们的老百姓为啥天天生活在随身火热里一样的道理吧,我们更喜欢啥都包办了。没能更多的发挥社会分工的能动性!
9:什么叫一流软件:
多年精心开发,多年精心维护,有众多的忠实客户,有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手段。虽然大学里的老师的角色像IT软件公司的老板,大学里的学生像是IT软件公司里的开发人员,但是虽然看上去像,但是有很多本质的区别。有的软件开发开发人员在一个公司连续工作5-10年的都大有人在,他对公司的了解,对系统的了解,对开发业务的理解是一个普通在校生的10倍,甚至1000倍,学生哪里有那么多的社会工作经验了,否则他就不叫学生了。
大学老师可以做出一流软件的,大概是100个老师里有1个来比喻,能把优秀的软件销售推广能力的老师,也是只有100个里有1个,优秀的软件是做出来了,但是没人知道,没人购买,那很多优秀的软件就死在半路上了,并没有看到最终的胜利。
当一个软件卖不出去,赚不到钱时,根本不会有动力不断完善这个软件,更不可能雇佣更多的人去完善这个软件的,虽然开发出了一流的软件,只是这个软件死在了半路上。已经死在半路上的再好的软件,只是伪“一流软件,好软件”,难道一流软件,好软件会死在半路上吗?
真正的一流软件,不是开发人员自己说了就是一流软件,要让市场,让客户来人认可,他是一流的软件,甚至是肯掏腰包来证明,这个软件的确有价值,我愿意套多少张老人头大团结,这个就是不吃大锅饭的最残酷的经济改革开放的结果,让社会自己去衡量哪个是“一流的软件”。
欢迎大学补充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