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谈谈自购和客供物料的切换问题,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有应用经验的用户或顾问基本都了解客户供料,非估价物料(即无价值物料)的应用。如果单纯的讲,还比较容易理解。问题是实际业务可能是变化的,试想下面的场景。
M公司生产某产品,某个原材料A原来是自购,但客户对原材料A的需求变了,变成客户自己采购,并发给M公司来组装。此时,这个原材料对于M公司而言,性质就变了。不需要再采购,而是客户采购。这时,理论上,M公司可以做物料类型的变更,将原材料变成非估价物料;
但这种物料类型绝不是简单一个Tcode可以处理的。这种变化的提前是原物料在系统中需要清理库存归零,清理采购文档,使收货与发票相等。关于这点,之前也有博文专门分析过。大家看,对于一个运行中的业务,我们需要各部门联动,物流处理物料库存,财务处理物料账务,采购处理物料采购文档中的收货和结算,技术处理物料类型的转换。一顿操作猛如虎。
如果M公司流程复杂,执行力拉胯,没有高水平的系统顾问。呵呵!难度系数可能就拉满了。
有人也许会问,不变更物料类型行不行?还是当原材料去处理。从非财务角度也许没什么问题,但成本怎么办?一个实际由客户提供的无价值物料,在系统中生产处理中当成原材料产生了成本记账,这是不真实的成本。这里要提到我个人认定的一个系统处理原则。即在系统中如果无法真实的反映业务,就是不行。我把这叫做实事求是。
好的,现在再回来物料类型变更的路上,在经历了一翻折腾之后,终于转过来了。过段时间,客户说再变回来。
所以,你看,早知如此,当初新建一个无价值物料类型,与原材料物料类型并存在系统中是不是会更好?只需要在应用中进行合理切换和识别。而不涉及到多部门联动去做一系列复杂且关联性强的操作。
那么,从上面实际业务角度出发,我们可能还是要结合业务实际,在初始阶段做一些判断和选择。
变更物料类型情形:适用于一次性变化,比如此次由原材料变为非估价物料,未来不会再变回。
新建物料类型情形:从物料号上进行区分,该方案适用于物料的变化没有确定性,有反复变化的可能。另外,如果本公司该原料两种类型并存,那就肯定要分开。
暂时先写到这里,这个只是个人阶段性的一个想法,并不代表完全正确。先当笔记记录下来。
这篇关于谈谈自购和客供物料的切换问题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