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轻松玩转体验设计:设计思考的重点在于脉络,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Guofu 第 81⭐️ 篇原创干货分享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加⭐️星标⭐️~)
目录
1、什么是设计思维?
1.1 设计思考的起源
1.2 IDEO设计的一些产品
1.3 设计思考的重点
1.4 那什么是脉络呢?
2、旭山动物园:脉络视角
2.1 旭山动物园历史
2.2 旭山动物园的根源性问题
2.3 圆柱海豹馆
2.4 企鹅散步秀(游行)
2.5 思考脉络-前后对比
2.6 小结
3、东京与巴黎迪士尼:一成一败
3.1 迪士尼游乐园
3.2 米老鼠:角色感情投射的不同
3.3 西部牛仔:文化精神喜好的不同
3.4 纪念品:消费主义理解的不同
3.5 服务管理:意识形态表征的不同
3.6 园区设计:可变与不变的不同
3.7 对迪士尼的观感
3.8 小结
4、体验设计:“脉络思考”
4.1 脉络→观点
4.2 脉络思考的表达式
1、什么是设计思考?
1.1 设计思考的起源
设计思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来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它利用设计师的工具箱来整合人的需求、技术的可能性和商业成功的要求。
👆🏻 设计思考IDEO定义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起源于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与世界首屈一指的设计顾问公司 IDEO,设计思考是 IDEO 解决客户问题的核心方法。
这个方法可以让大家(没有接受过设计师培训的人)像设计师一样思考,使用创造性的工具来改变组织开发产品、服务、流程和战略的方式,这种方法被称为设计思维。它是一种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设计思维专门针对比较复杂、充满不确定性、没有明显解决方案、跨学科与人有关的系统问题时,可以借鉴的经验和知识非常少,运用设计思维理念去解决问题将非常必要。
1.2 IDEO设计的一些产品
👆🏻 IDEO作品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IDEO 设计出一些划时代的作品,比如:Apple 的第一款鼠标、第一台折叠式笔记本电脑,还有经典的 PDA 机种 Palm V,等等。
IDEO 事实上作品并不限于实体的产品,还有像服务设计、APP 应用设计,甚至还会开展学校的教育体验设计。
1.3 设计思考的重点
👆🏻 设计思考:脉络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设计思考其实只是一套通用的工具,让团队在创意发想的过程中有步骤可循。
这套工具的确可以有纪律地带出创新构想,但是光靠一套工具是不够的。
不过现在在业内,设计思考被一些企业所神化,认为只要用了里面的一些方法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颠覆性的创意。这样的误解其实会让大家过于关注工具,而忽略溯源根本性问题。
是的,设计思考的核心不在于设计,而在于思考。而思考的重点则在脉络。了解脉络就能思考问题的前因后果,为设计创新提供可能。
1.4 那什么是脉络呢?
👆🏻 中医脉络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谈到「脉络」,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中医脉诊时候的「脉络」,也就是中医通过号脉把住病人的经脉,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人的病症。
对于中医来说,他们看的是整个身体的经脉系统,头痛可能要医脚、心痛可能要医肾。不仅是看病人表现出来的情况,更是要透过经脉与经络来找到真正的病因所在。
设计思考中的脉络也是同样的目标,理念上是回到原点,从系统的视角出发,让习以为常的物件由全新的角度梳理脉络,重新被认识与解释,以未知的角度重新审视已知的事物。
具体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接下来会通过 2 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理解设计思考中的脉络部分。
2、旭山动物园:脉络思考
2.1 旭山动物园历史
分享的第一个案例是:旭山动物园。
这座动物园成立于 1967 年,坐落在日本的最北端,位于北海道人口仅 36 万的旭川市,这里曾是北国孩子们接触动物的唯一方式。
1994 年园内出现西部低地大猩猩和环尾狐猴依次因棘球蚴病死亡,为了避免社会恐慌,园长当即关闭了动物园。
隔年重新开业时,游客都不见了,业绩也跌到了谷底。1996 年度入园人数更是达到历史最低,只有 26 万人次。
当动物园面对这个情况,业绩不好自然也就没有人敢继续投资,当地政客为了选票而煽动删减动物园的预算,再加上动保团体的抗争,恶性循环使得动物园几近关门倒闭,更别奢望给动物们更好的医疗条件了。
也因为栅栏老旧,没有经费可以维修,无法管控野狐的进出间接导致动物死亡,种种的困难不断打击着动物园的人员。
还有,游乐园的云霄飞车逐渐取代了动物园成为小朋友与情侣们的游憩胜地。
👆🏻 《旭山动物园物语》电影海报
但是,在这种困境中,园方的员工从园长到基层员工使出浑身解数。基于对动物园的热爱与对工作的使命感,居然在 2006 年让这座死气沉沉的、偏远地区的、名不见经传的「乡下动物园」动物园,从十几年前几度接近破产转变成为入园人数突破 300 万,超越东京上野动物园成为日本第一,并获得第 54 届菊池宽奖。
2009 年,更是推出《旭山动物园物语》电影版,也叫《抢救旭山动物园》。
在旭山动物园未来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园方开始了这场自救。
动物园究竟是如何通过思考的脉络,让动物园在艰苦的环境下逆袭成为日本代表性的动物园,接下来我来给大家讲一讲。
2.2 旭山动物园的根源性问题
为了解决当时的困境,园方为了自救,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小朋友最希望做的事是“与动物互动”。
动物园里面虽然有花豹、北极熊、海豹、企鹅等小朋友喜爱的动物明星,但是小朋友到动物园看到里面的动物总是懒洋洋、没有生气,更别说和小朋友有互动了。
👆🏻 旭山动物园的症结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问题症结找到了,究竟如何才能挽救旭山动物园?
这些问题不能自己闷头去想,需要回到动物本身上面去找答案。抛开设计这件事,先去向饲养员请教,了解每一种动物的习性,了解它们的行为脉络。
比如:
👆🏻 花豹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花豹:花豹被关在笼子里面,偶尔出来走动一下,据饲养员介绍说,花豹的习性是在树上寻找猎物,一直把花豹关在树下,缺乏运动时,它不想吃东西,状态就会懒洋洋、有气无力。
👆🏻 海豹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海豹:这里的海豹是斑海豹(Spotted Seal),特点是银灰色的身体,带有黑白芝麻的图案,它在冬季跟着浮冰来到北海道近海,3 月份左右会随着浮冰离开的时候回到北方。
如果看过极地的纪录片可以发现,海豹不是趴在冰层上就是深潜海底峭壁夹缝下去找猎物,其实海豹的习性是习惯上下游动的,所以当我们把海豹关在池塘里让它绕圈,这样其实会让它很郁闷、总是提不起劲,连喂食秀都没什么胃口。
👆🏻 北极熊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北极熊:像北极熊这种需要生活领地很大的动物,很容易因为被放到一个狭窄空间里面,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造成许多刻板的行为,比如:来回踱步、摇头晃脑,还有自残等等。还有北极熊的觅食方式是在雪地挖个洞,然后躲在一边,等待猎物的出现。
👆🏻 企鹅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企鹅:动物园有 4 种企鹅,图中的是国王企鹅(King Penguin),它的颈部和胸部有一个橙色部分,国王企鹅是全世界体型第二大的企鹅,仅次于帝王企鹅,在圈养的情况下平均寿命约15~20年。
企鹅被关在笼子里面,只能在小池里面游泳,除了喂食之外,大多数时间企鹅在室内成为了「雕像」。而企鹅的习性是在雪地里集体游行,整天关在笼子里面,长久下来企鹅会积累很大的压力。
2.3 圆柱海豹馆
为了适应海豹喜欢上窜下游的习性,海豹馆在设计上制作了圆柱形水族馆,模拟海中峭壁,使用垂直通管链接地面池塘和地下水缸。游客们可以在海豹经过圆柱的时候,仔细观察,和海豹来个近距离的合照。
👆🏻 海豹觅食(已消音)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海豹即便游累了,食欲也特别好,当游客靠近玻璃水柱时,海豹还会时不时凑过来。
小海豹的玩偶也成了大家到动物园的畅销纪念品。
2.4 企鹅散步秀(游行)
举办散步秀这项表演节目,是为了解决企鹅们冬天运动量的不足,同时让入园者观赏🐧企鹅原本的习性和生态,每次表演的时间约为 30~40 分钟。
通过转换视角,让企鹅看人,而不是人看企鹅;围住人,而不是关着企鹅。实验发现,国王企鹅并不怕人,反而很喜欢在人群中。
👆🏻 企鹅散步秀(已消音)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散步秀的路线设计还原成有平地、有上下坡的环境,企鹅外出放风时,企鹅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上坡时,必须晃动小小的翅膀来平衡胖胖的身体;下坡时,会用雪白的肚子滑行;与游客们的互动更为亲密,很受到大人、小朋友们的喜爱。
2.5 思考脉络-前后对比
👆🏻 前后对比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花豹开始懒洋洋摊在树下,园方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花豹的习性,把展区直接搬到树上,在树木之间架设通道。
花豹在树上有种居高临下盯着猎物的感觉,不管是睡着还是醒着,游客们都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花豹的生态,这不仅是游园,也是很棒的户外教学。
对于北极熊,园方为了适应北极熊捕猎的习性,则是在北极熊的生活区地面设计洞口,用强化玻璃罩住,游客们可以在洞口去窥视北极熊在巢穴里面的一举一动。
北极熊是不是看到一个个探出的脑袋,原始的习性会激活,变得活力十足。而游客们也会被北极熊的到来吓到,「熊来了」既开心又刺激。
旭山动物园其实并没有做出什么重要的变革,这其中,唯一改变的是思考的角度。
那为什么之前没有想到呢?又或者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旭山动物园的成功路径,为什么不去做呢?
2.6 小结
我觉得有以下 3 个原因:
👆🏻 设计思考-梳理脉络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1)就像最开始说的,中医号脉有可能头痛需要医脚。对于旭山动物园的案例来说,在使用者(游客)之外,还需要把被使用者(动物们)的痛点考虑进来,深入了解动物们的习性,为它们打造适宜它们习性的生活环境,才有机会创新。
2)还有就是固有的“道理”,并不一定合理。要想创新,需要思考并找到那些看似合理,实际不合理的部分。了解完整的脉络,以免掉入思考的盲点,在调查的已知诉求(游客),发现未知需求(动物)。
3)思维改变,限制也跟着发生转变。比如企鹅散步秀,就是把人围起来,给企鹅自由。这里的意思是,在新的限制里面,往往藏着一般别人看不到创新的好机会。思维改变的话,原先的阻力也就可能变成了助力。
更多的细节内容,这里再安利一下《抢救旭山动物园》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关于生命的思考,非常适合家长和小朋友一同观看,让小朋友领略爱与勇气,梦想与希望。
在感动背后,还带给人们许多思考,非常推荐大家有机会可以找来看看。
3、东京与巴黎迪士尼:一城一败
3.1 迪士尼游乐园
我们接着分享的案例是:迪士尼游乐园。
👆🏻 迪士尼游乐园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我们知道迪士尼游乐园一直是很多人向往的旅游胜地,迪士尼致力于让你在园区内任何地方都能够获得沉浸式的童话体验,它就是一个允许任何人“造梦”的地方。
但是,迪士尼游乐园在进入不同国家(本土化)的时候,却遭遇到了惨痛的打击。
这个故事我们先从迪士尼游乐园的异国发展开始讲起。
👆🏻 迪士尼游乐园发展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迪士尼游乐园的第一座主题园区最早是 1955 年,建立在美国加州的亚纳瀚(Anaheim)。在1971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Orlando)建成了第二座,是世界上最大的迪士尼乐园,拥有 4 座大型主题园区。
在美国盖主题游乐园让迪士尼赚得盆满钵满,这也让迪士尼动起来出海的念头。1983 年 4 月迪士尼在东京找到合资公司,顺利盖起第一座海外主题园区。
随后,1992 年又在法国巴黎盖了欧洲第一座迪士尼乐园。
迪士尼游乐园的海外拓张,并没有一如我们所想这般顺利,相反是充满戏剧性。
👆🏻 东京和巴黎迪士尼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日本的东京迪士尼游乐园,在建成运营后,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在 2007 年游客数达到惊人的 2,580 万人次,是当时美国园区的 1.5 倍。
反观法国的巴黎迪士尼游乐园,在 1994 年面临破产危机,一直运营 2001 年虽然小有盈利。由于运营不善,在 2004 年 12 月,二度宣布破产。
是的,转移一项创新到异国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中包括了具体的交通运输、跨组织协调、时间的掌控以及人生地不熟的成本等等。
巴黎迪士尼后来也在积极寻找背后的脉络。一般来说,将创新带进文化相近。开放的国家,成功率会比较高。欧洲和美国算是近邻,随着美国大移民,文化和习俗互有融合,按理说会比东京迪士尼更具有优势。
而日本相隔太平洋海岸,远在几千公里之外,东京迪士尼游乐园却大受民众欢迎。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迪士尼游乐园在东京和巴黎,早年间的运营成果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别呢?
我通过不同国家对于迪士尼认知的文化脉络,从米老鼠、西部牛仔、园区纪念品、服务管理以及园区设计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来看迪士尼游乐园在日本和法国所传达文化意涵的不同。
3.2 米老鼠:角色感情投射的不同
米老鼠,应该是迪士尼游乐园里面,属于大家最熟悉的卡通形象之一。
👆🏻 米老鼠的形象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草图发想的时候,米老鼠起初名叫“莫蒂默老鼠”(Mortimer Mouse)。
米老鼠是于 1928 年 11 月1 8 日在电影《威力号汽船》上首次正式亮相,并从此成为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官方吉祥物。
米奇出现在超过 130 部电影中,其中包括《警察乐队演唱会》(1935年)、《勇敢的小裁缝》(1938年),以及《狂想曲》(1940年)。
1978 年,米奇成为第一个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中拥有一个位置的卡通人物。
你印象当中的米老鼠,可能是开朗且害羞的角色,也可能调皮和爱冒险角色。
这些对于米老鼠设定的感觉,都是正确的。迪士尼在米老鼠的发展过程当中,为因应不同场景的需要,对米老鼠的性格进行了不同的改变。
那对于不同国家,文化传入的时期、媒介以及题材的不同,大家对于米老鼠的认识会有哪些不同呢?
👆🏻 米老鼠的不同认知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在美国,米老鼠属于人们喜爱的典型乖巧男孩女孩的形象。
在日本,大部分年轻人都看过经过日语版翻译米老鼠影集,在日本几乎与 Hello Kitty、皮卡丘等被视为可爱的代名词。
米奇和米妮在日本被认为是最佳伉俪(意思是模范夫妻),是日本文化中希望传播的一种正面形象。
米老鼠在日本和美国传播过程中,两国的民众的印象是比较接近的。
在法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米奇的形象主要来自于《米奇日记》,是一部侦探系列漫画。在里面,米奇的形象不像日本那样可爱,属于聪明但略带狡猾的形象。
迪士尼游乐园却忽略了法国人对于米老鼠投射的感情与美国人的不同,反而在法国,米妮比米奇更受欢迎。
米妮是红磨坊的女歌手,热情火辣、着装华丽。
3.3 西部牛仔:文化精神喜好的不同
除了米老鼠之外,牛仔在日本和法国都是比较受欢迎的角色。在园区中,两个游乐园都规划了西部牛仔的主题在其中。
👆🏻 西部牛仔主题园区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在美国,牛仔代表的是美国拓荒精神,强调的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晋升,就像他们晚上会在篝火旁聚在一起。一起唱歌、一起面对问题,共同去解决。
在日本,牛仔的文化主要受到美国西部影集传入的影响,比如《神鞭牛仔》、《牧野英豪》等等。对于日本男性来说,牛仔的意义代表对自我工作的认同,认为每个人都要像牛仔一样,敢于去闯、去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
👆🏻 西部牛仔电影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西部牛仔文化内核之间的精神,很符合日本职场的文化。
在法国,牛仔也是受到大家喜爱的角色。不过,法国和欧洲人认识到西部牛仔,主要是来自于是一部由 🇧🇪 比利时漫画家莫里斯和 🇫🇷 法国漫画家勒内·戈西尼共同创作的《幸运的卢克》、《西部传奇》等漫画系列。
👆🏻 幸运的LUKE系列漫画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在漫画中,LUKE(路克)帅气幽默,喜欢伸张正义,遇事不慌不忙,贫穷却很快乐。
LUKE 的形象给人是一个迷糊牛仔,常常不听长官的话,状况百出,最后结局常常是那匹马救了他。
但他总叼一根小树枝,不慌不忙,仿佛永远在思考。他面带微笑,遇事沉稳,嘴里总是可以飞出一些快乐的音符,好像任何烦恼都可以迎刃而解。
从这个部分可以看出,日本和法国对于西部牛仔这类型的角色,也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喜好。
3.4 纪念品:消费主义理解的不同
纪念品的习俗,对于美国人来说,基本上去一个地方玩是必买纪念品的。
在日本,伴手礼是盛行的礼节,是日本的送礼文化。在日本的纪念品设计上,日本人喜欢商品上印有「东京迪士尼」的专属字样,以及开发地区、时期限定的商品,这样可以彰显商品的特殊意义。
👆🏻 日本在地化设计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还有,在东京迪士尼很多游客只想到乐园走走逛逛,东京迪士尼特地增加了为了让游客可以纯逛乐园的门票。大家可以通过购买这类型门票,到迪士尼游乐园里面去露营、聚餐,这些是美国迪士尼所不具备的。
在法国,比较没有伴手礼文化,他们认为既浪费钱,又不环保,他们对于消费主义是特别敏感的。
👆🏻 法国在地化设计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像之前美国的“黑色星期五”,类似中国的“双十一”购物狂欢促销活动。在时尚浪漫的法国遭遇“寒流”,遭到环保组织、立法者和商家的共同抵制。
法国立法委员会为此还特别通过了一项修正案,因为造成“资源浪费”和“过度消费”建议禁止“黑色星期五”。
从这个部分可以看出,日本和法国对于消费主义上的理解是有非常大的差异。不要有文化层面的傲慢,轻视异国的消费文化。
3.5 服务管理:自由主义表征的不同
再来服务管理的部分。
美国迪士尼乐园被称为「快乐工厂」,会提供为期40天的迪士尼大学训练课程,以确保提供无瑕疵的服务。
在日本,相信来过日本的国人也一定深有体会。无论是去购物商场、小礼品店、或是居酒屋,都会赞叹日本店员的服务。
日本是一个全民服务的社会,所有人既享受他人的服务,又向他人提供服务。
👆🏻 微笑服务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服务某些程度上早就超过了欧美的标准。永远保持笑容、亲切的接待、整齐的制服、无微不至的流程,早已成为日本的服务文化,更可贵的是无论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之前我一位朋友从日本回来和我说,他到店里买东西的时候,不同于在柜台店员把商品给你,店员会帮忙拿着购物袋一直送到店门口,这个让他感到很受到尊重。
在法国,法国员工重视个人自由,不太愿意受到约束。不主动提供服务、不接受服装仪容规定、被动地清理与工作。
👆🏻 自由着装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自由民主代表着当今法国和欧洲的意识形态。民主与自由,对于法国人来说是骨与髓般的表里关系。
可能在中国人的意识里面,是比较难理解这种自由凌驾一切的思想,不过这恰恰也是理解文化差异的点。
突破点还是要在脉络上,找到前面旭山动物园的案例,把法国这些天然存在的限制,转变成为巴黎迪士尼的优点的思考。
3.6 园区设计:可变与不变的不同
在美国,希望「打造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将故事快乐转型。
丹麦原版美人鱼故事中的一个抉择:自杀还是杀掉她心爱的王子。但在迪士尼版本,都会是一个 happy ending,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日本东京,延续童话美好形象,注入日本文化,角色改说日文,保留异国风情。
👆🏻 注入日本文化,保留异国风情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像在美国的《遇见林肯先生》,到了日本东京,改造为《遇见世界》主题,改为通过动画和影片让游客回顾日本的历史。
而迪士尼美国总部忽视欧洲的在地脉络,将童话故事庸俗化,强灌美式思想。在设计上想尽一切办法还原原始的故事。
👆🏻 完全还原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让白雪公主讲德文,睡美人讲法文,小木偶讲意大利文;其实法国和欧洲人并不关心白雪公主讲的是德文还是英文,反而让他们觉得童话人物受到了美国的「政治迫害」。
👆🏻 园区内素食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法国是酒的消费大国,法国人很喜欢喝酒,他们对酒有着特殊的爱好,晚餐配酒是基本需求。
但是巴黎迪士尼一开始开幕式,园区内是不准卖酒的,这受到了许多欧洲游客的抱怨,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开幕一年后(1993年)才开放。
可变与不变的抉择,理解在欧洲的这种意识形态,找到可变的部分,才有机会切实开展有效的创新。
3.7 对迪士尼的观感
对于日本东京和法国巴黎迪士尼的观感,我找了 2 位同时去过两个国家的迪士尼的朋友,问了他们 4 个问题。
Q1:你对法国迪士尼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Q2:针对法国迪士尼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装扮,有什么好的或坏的体验吗?
Q3:针对法国迪士尼的纪念品是否吸引你购买?与东京相比哪边更吸引力?
Q4:法国迪士尼与东京迪士尼比较喜欢哪个?
对于法国巴黎迪士尼游乐园的评价,基本一面倒。东京整体的表现都比较好。
对于异国文化的脉络,我们常常比较难去发现和理解其中的差异,中国人去两个国家的迪士尼游乐园也会因为文化的差异,有不同的体会。
脉络了解之后,尝试改变思维,限制转变为机会。法国的很多移民是比较愿意遵守规则的,是不是可以让他们担任更多执行层面的内容。
而浪漫、不受约束的法国人,是不是可以发挥他们的创意天分,融入到表演当中,充当更多的演职人员,等等。
这个表总结了我们前面谈及的内容,通过比对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东京迪士尼游乐园的成功关键,在于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发挥在地优势。
对于法国巴黎迪士尼游乐园,美国总部自以为对欧洲文化的了解,过度傲慢。因为自己的文化盲点,轻视了异国文化差异带来的巨大影响,造成了在法国的失败。
3.8 小结
所以,在迪士尼的案例当中,可以获得的启示是:当一项创新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时,一定要理解双方不同的文化脉络。
👆🏻 再脉络化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文化是当地居民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习惯,所发展出来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理解不同国家民众在认知和行为上的种种差异,千万不要忽视文化脉络的影响力。
善用再脉络化的技巧,顺着该国家的已有脉络进行调整创新的外形、功能和结构。并尝试融入使用者的价值体系内,而不是把文化“强灌”到异国。
顺应该国家民众的接受程度,一步一步去把创新的价值主张呈现出来。
4、体验设计:“脉络思考”
4.1 脉络→观点
设计思维,不是依靠逻辑式分析解决,而是依靠洞察加上直觉,不是只看到问题,而是寻求机会点,不是给问题一个答案,而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
👆🏻 从脉络到观点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脉络就是其中的钥匙。
通过脉络思考,形成体验设计的观点。观点的意思,就是能到指导设计的行动准则,它能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4.2 脉络思考的表达式
这句话大家可以在脉络思考的时候,当对应的内容放进去,这样可以能够帮助你联想到更多的线索。
👆🏻 脉络思考表达式 版权©龙国富(微信公众号)
谁需要什么产品/服务,因为对 ta 来说,解决什么问题很重要。
“谁”指代的是:使用者/被使用者;
“什么产品/服务”指代的是:合理性的需求;
“解决什么问题”指代的是:体验设计的「限制」与「创新」洞察。
比如,企鹅需要在冬天集体散步,因为对企鹅来说,保持充足的运动量很重要。
比如,在迪士尼游玩的法国人需要在晚餐的时候配酒,因为对于法国人来说,“饭前开胃酒”的习惯很重要。诸如此类。
在脉络思考到形成观点的过程中,需要有多角色的视角,对于“道理”的合理性时刻保持警惕,改变思维去理解「限制」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非常有机会形成有价值的洞察。
🙋 来一起唠唠客户体验 🙋♂️
点击这里,可以加我微信,进入客户体验交流群~
本文完.
⭕️⭕️ 客户体验社区:
CxHub客户体验社区专注于为体验管理等产品爱好者打造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分享最新的国内外行业动态,社区官方网址:https://cxhub.cn。
招募:如果你是客户/用户体验、用户研究、服务设计、CEM、客户服务等相关领域相关的从业者、爱好者。
🙋🏻可以打开链接:https://cxhub.cn/join,简单填写表单,申请成为 CxHub 签约作者。
🔥🔥 付费知识星球:
加入CxHub知识星球,全年助力体验爱好者成长,🧐目前已汇总超过 500+ 体验相关研究文献和报告。
核心:更新客户体验研究相关的分析、设计、交付、评估、监测等专业知识,体验工作者相关岗位招聘信息发布等。
💎💎 每日精选文章:
关注「客户体验管理研究所」公众号,分享用户研究、客户体验、服务科学等领域资讯。
认知:每天晚上 9:30 推送编辑部为你精选体验管理干货,公众号标星🌟第一时间阅读~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呗 👇
这篇关于轻松玩转体验设计:设计思考的重点在于脉络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