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服务器下线处理流程,Linux服务器安全运维:服务器遭受攻击后的处理过程...

本文主要是介绍系统服务器下线处理流程,Linux服务器安全运维:服务器遭受攻击后的处理过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原标题:Linux服务器安全运维:服务器遭受攻击后的处理过程

安全总是相对的,再安全的也有可能遭受到。作为一名安全人员,要把握的原则是:尽量做好系统,修复所有已知的危险行为,同时,在系统遭受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行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1、处理服务器遭受攻击的一般思路

系统遭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束手无策,下面介绍在遭受攻击后的一般处理思路。

(1)切断网络

所有的都来自于网络,因此,在得知系统正遭受的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断开的网络连接,这样除了能切断源之外,也能保护所在网络的其他。

(2)查找攻击源

可以通过分析系统日志或登录日志文件,查看可疑信息,同时也要查看系统都打开了哪些端口,运行哪些,并通过这些分析哪些是可疑的程序。这个过程要根据经验和综合判断能力进行追查和分析。

(3)分析入侵原因和途径

既然系统遭到,那么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系统,也可能是程序,一定要查清楚是哪个原因导致的,并且还要查清楚遭到的途径,找到源,因为只有知道了遭受的原因和途径,才能在删除源的同时进行的修复。

(4)备份用户数据

在遭受后,需要立刻备份上的用户数据,同时也要查看这些数据中是否隐藏着源。如果源在用户数据中,一定要彻底删除,然后将用户数据备份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5)重新安装系统

永远不要认为自己能彻底清除源,因为没有人能比更了解程序,在遭到后,最安全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重新安装系统,因为大部分程序都会依附在系统文件或者内核中,所以重新安装系统才能彻底清除攻击源。

(6)修复程序或系统漏洞

在发现系统或者应用程序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复系统或者更改程序bug,只有将程序的修复完毕才能正式在上运行。

(7)恢复数据和连接网络

将备份的数据重新复制到新安装的上,然后开启服务,最后将的网络连接开启,对外提供服务。

2、检查并锁定可疑用户

在发现遭受后,首先要切断网络连接,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比如无法马上切断网络连接时,就必须登录系统查看是否有可疑用户,如果有可疑用户登录了系统,那么需要马上将这个用户锁定,然后中断此用户的连接。

(1)登录系统查看可疑用户

通过root用户登录,然后执行“w”命令即可列出所有登录过系统的用户,如图1所示。

3dbab8b8d999fe6c38e4023114e5ac91.png

图1 查看所有登录过系统的用户

通过这个输出可以检查是否有可疑或者不熟悉的用户登录,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名以及用户登录的源地址和它们正在运行的进程来判断他们是否为非法用户。

(2)锁定可疑用户

一旦发现可疑用户,就要马上将其锁定,例如上面执行“w”命令后发现nobody用户应该是个可疑用户(因为nobody默认情况下是没有登录权限的),于是首先锁定此用户,执行如下操作:

[root@server ~]# passwd -l nobody

锁定之后,有可能此用户还处于登录状态,因此还要将此用户踢下线,根据上面“w”命令的输出,即可获得此用户登录进行的pid值,操作如下:

[root@server ~]# ps -ef|grep @pts/3

531 6051 6049 0 19:23 ? 00:00:00 sshd: nobody@pts/3

[root@server ~]# kill -9 6051

这样就将可疑用户nobody从线上踢下去了。如果此用户再次试图登录,此时他已经无法登录了。

(3)通过last命令查看用户登录事件

last命令记录着所有用户登录系统的日志,可以用来查找非授权用户的登录事件,而last命令的输出结果来源于/var/log/wtmp文件,稍有经验的入侵者都会删掉/var/log/wtmp以清除自己行踪,但还是会在此文件中露出蛛丝马迹的。

3、查看系统日志

查看系统日志是查找源最好的方法,可查看的系统日志有/var/log/messages、/var/log/secure等,这两个日志文件可以记录软件的运行状态以及用户的登录状态,还可以查看每个用户目录下的.bash_history文件,特别是/root目录下的.bash_history文件,这个文件中记录着用户执行的所有历史命令。

4、检查并关闭系统可疑进程

检查可疑的命令很多,例如ps、top等,但是有时候只知道的名称无法得知路径,此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查看。

首先通过pidof命令查找正在运行的PID,例如,要查找sshd的PID,执行如下命令:

[root@server ~]# pidof sshd

13276 12942 4284

然后进入内存目录,查看对应PID目录下exe文件的信息:

[root@server ~]# ls -al /proc/13276/exe

lrwxrwxrwx 1 root root 0 Oct 4 22:09 /proc/13276/exe -> /usr/sbin/sshd

这样就找到了进程对应的完整执行路径。如果还有查看文件的句柄,可以查看如下目录:

[root@server ~]# ls -al /proc/13276/fd

通过这种方式基本可以找到任何的完整执行信息,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命令可以帮助系统人员查找可疑。例如,可以通过指定端口或者tcp、udp协议找到PID,进而找到相关:

[root@server ~]# fuser -n tcp 111

111/tcp: 1579

[root@server ~]# fuser -n tcp 25

25/tcp: 2037

[root@server ~]# ps -ef|grep 2037

root 2037 1 0 Sep23 ? 00:00:05 /usr/libexec/postfix/master

postfix 2046 2037 0 Sep23 ? 00:00:01 qmgr -l -t fifo -u

postfix 9612 2037 0 20:34 ? 00:00:00 pickup -l -t fifo -u

root 14927 12944 0 21:11 pts/1 00:00:00 grep 2037

有些时候,攻击者的程序隐藏很深,例如rootkit程序,在这种情况下ps、top、netstat等命令也可能已经被替换,如果再通过系统自身的命令去检查可疑进程就变得毫不可信,此时,就需要借助于第三方工具来检查系统可疑程序,例如chkrootkit、RKHunter等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发现系统被替换或篡改的程序。

5、检查文件系统的完好性

检查文件属性是否发生变化是验证文件系统完好性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例如,可以检查被入侵上/bin/ls文件的大小是否与正常系统上此文件的大小相同,以验证文件是否被替换,但是这种方法比较低级。此时可以借助于Linux下的RPM工具来完成验证,操作如下:

[root@server ~]# rpm -Va

....L... c /etc/pam.d/system-auth

S.5..... c /etc/security/limits.conf

S.5....T c /etc/sysctl.conf

S.5....T /etc/sgml/docbook-simple.cat

S.5....T c /etc/login.defs

S.5..... c /etc/openldap/ldap.conf

S.5....T c /etc/sudoers

..5....T c /usr/lib64/security/classpath.security

....L... c /etc/pam.d/system-auth

S.5..... c /etc/security/limits.conf

S.5..... c /etc/ldap.conf

S.5....T c /etc/ssh/sshd_config

对于输出中每个标记的含义介绍如下。

S表示文件长度发生了变化。

M表示文件的访问权限或文件类型发生了变化。

5表示MD5校验和发生了变化。

D表示设备节点的属性发生了变化。

L表示文件的符号链接发生了变化。

U表示文件/子目录/设备节点的owner发生了变化。

G表示文件/子目录/设备节点的group发生了变化。

T表示文件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发生了变化。

如果在输出结果中有“M”标记出现,那么对应的文件可能已经遭到篡改或替换,此时可以通过卸载这个RPM包重新安装来清除受攻击的文件。

不过这个命令有个局限性,那就是只能检查通过RPM包方式安装的所有文件,对于通过非RPM包方式安装的文件就无能为力了。同时,如果RPM工具也遭到替换,就不能使用这种方法了,此时可以从正常的系统上复制一个RPM工具进行检测。当然,对文件系统的检查也可以通过chkrootkit、RKHunter这两个工具来完成,上面介绍的命令或工具可以作为辅助或者补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这篇关于系统服务器下线处理流程,Linux服务器安全运维:服务器遭受攻击后的处理过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440049

相关文章

Linux换行符的使用方法详解

《Linux换行符的使用方法详解》本文介绍了Linux中常用的换行符LF及其在文件中的表示,展示了如何使用sed命令替换换行符,并列举了与换行符处理相关的Linux命令,通过代码讲解的非常详细,需要的... 目录简介检测文件中的换行符使用 cat -A 查看换行符使用 od -c 检查字符换行符格式转换将

Python FastAPI+Celery+RabbitMQ实现分布式图片水印处理系统

《PythonFastAPI+Celery+RabbitMQ实现分布式图片水印处理系统》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PythonFastAPI如何结合Celery以及RabbitMQ实现简单的分布式... 实现思路FastAPI 服务器Celery 任务队列RabbitMQ 作为消息代理定时任务处理完整

Linux系统配置NAT网络模式的详细步骤(附图文)

《Linux系统配置NAT网络模式的详细步骤(附图文)》本文详细指导如何在VMware环境下配置NAT网络模式,包括设置主机和虚拟机的IP地址、网关,以及针对Linux和Windows系统的具体步骤,... 目录一、配置NAT网络模式二、设置虚拟机交换机网关2.1 打开虚拟机2.2 管理员授权2.3 设置子

使用Python实现快速搭建本地HTTP服务器

《使用Python实现快速搭建本地HTTP服务器》: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快速搭建本地HTTP服务器,轻松实现一键HTTP文件共享,同时结合二维码技术,让访问更简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 目录1. 概述2. 快速搭建 HTTP 文件共享服务2.1 核心思路2.2 代码实现2.3 代码解读3.

Linux系统中卸载与安装JDK的详细教程

《Linux系统中卸载与安装JDK的详细教程》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Linux系统中通过Xshell和Xftp工具连接与传输文件,然后进行JDK的安装与卸载,安装步骤包括连接Linux、传输JDK安装包... 目录1、卸载1.1 linux删除自带的JDK1.2 Linux上卸载自己安装的JDK2、安装2.1

C#使用SQLite进行大数据量高效处理的代码示例

《C#使用SQLite进行大数据量高效处理的代码示例》在软件开发中,高效处理大数据量是一个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SQLite因其零配置、嵌入式、跨平台的特性,成为许多开发者的首选数据库,本文将深入探... 目录前言准备工作数据实体核心技术批量插入:从乌龟到猎豹的蜕变分页查询:加载百万数据异步处理:拒绝界面

Linux卸载自带jdk并安装新jdk版本的图文教程

《Linux卸载自带jdk并安装新jdk版本的图文教程》在Linux系统中,有时需要卸载预装的OpenJDK并安装特定版本的JDK,例如JDK1.8,所以本文给大家详细介绍了Linux卸载自带jdk并... 目录Ⅰ、卸载自带jdkⅡ、安装新版jdkⅠ、卸载自带jdk1、输入命令查看旧jdkrpm -qa

Springboot处理跨域的实现方式(附Demo)

《Springboot处理跨域的实现方式(附Demo)》:本文主要介绍Springboot处理跨域的实现方式(附Demo),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 目录Springboot处理跨域的方式1. 基本知识2. @CrossOrigin3. 全局跨域设置4.

Linux samba共享慢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Linuxsamba共享慢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介绍Linuxsamba共享慢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linux samba共享慢原因及解决问题表现原因解决办法总结Linandroidux samba共享慢原因及解决

python+opencv处理颜色之将目标颜色转换实例代码

《python+opencv处理颜色之将目标颜色转换实例代码》OpenCV是一个的跨平台计算机视觉库,可以运行在Linux、Windows和MacOS操作系统上,:本文主要介绍python+ope... 目录下面是代码+ 效果 + 解释转HSV: 关于颜色总是要转HSV的掩膜再标注总结 目标:将红色的部分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