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飞速低代码:低代码,真神器还是伪风口?,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开发者:听说你能让我们告别 996 ?
低代码:试试就知道!
如果一个概念能在科技圈火起来,它往往兼具字面简明和内涵丰富的特征,并具有某种重塑产业格局的潜力。
低代码(Low Code)就是这样一个典型。顾名思义,低代码是指少用代码,甚至不用代码,仅通过拖拽模块的方式实现应用开发。
2021 年以来,低代码成为智能产业圈的一大热词。不仅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开放其低代码产品,国内外的低代码平台融资也动辄数亿。当你路过机场,你能看到某低代码公司投放的巨幕广告;线上观看今年微软 Build 大会,你也能看到它也花了很大篇幅讲解低代码平台 Power Platform,证明了低代码风靡全球的魅力。
根据 Gartner 的最新预测,到 2021 年全球低代码开发技术市场总额将达到 138 亿美元,比 2020 年增长 22.6%。
但与此同时,关于低代码的争议声也此起彼伏。这边阿里云总裁张建锋刚刚高呼,低代码将“重塑整个中国软件的格局”;那边,关于低代码是“行业毒瘤”的论调也甚嚣尘上,认为低代码贬低程序员价值,也让开发应用难以维护测试。
一边“人人都是程序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丰田卡宾都在用”这样的宣传铺天盖地;另一边,关于“生成一堆屎一样的代码”、“找 bug 不方便”、“企业创新毒瘤”等吐嘈声也不绝于耳。
低代码为什么在今年能够大火起来?究其本身,究竟是变革生产力的工具,还是噱头与伪需求并存的“行业毒瘤”?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低代码平台使开发者通过拖拽模块实现应用开发
行业毒瘤?还是变革生产力的工具?
4 月 28 日,一篇采访软件资讯公司 ThoughtWorks 中国区 CTO 徐昊的文章《“行业毒瘤”低代码》引起圈内关注。
有人痛斥:“使用低代码平台写出来的代码既难以维护,又难以测试,同时它还给行业传递了非常不好的信号,‘程序员的价值是不值钱的’,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一些不具备编程专业技能的人,使用极不趁手、效率低下的工具来做写代码的工作。这是非常危险的,这类低代码工具就是行业毒瘤!”
并进一步指出,低代码美丽的故事存在逻辑问题:1、低代码平台预设的使用人群永远是初级、入门的人,难以高效;2、需要改变原本的工作模式,暗藏巨大变革成本。3、低代码面向小白用户,帮不到程序员,是伪需求。徐昊说出了一些软件从业者的心声,有咨询界大佬称:“低代码正在以比中台更快的速度在臭大街!”
也有人辩驳道,低代码的对象并不完全是入门小白,而是面向业务流程设计和管理的骨干人员,降低沟通成本。他认为,产业数字化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让信息系统的建设离开对程序员的依赖,让更多的角色可以有效地参与进来,包括行业务专家、运营管理专家、软件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实施专家等。
低代码到底是“毒瘤”还是变革生产力的工具?一个具有颠覆旧模式潜力的新事物出现时,它往往伴随着怀疑和争议。
低代码是程序员“玩”出来的,解决两大痛点
探讨一个新概念的老规矩,要回答好不好,先看是什么。
我们还是要说说,低代码说白了是啥?一位来自智慧教育行业的工程师告诉我们,所谓“低代码”,最开始的雏形是程序员写一些重复的东西写腻了,产品今天想加个请假表,明天加个物质申请表,后天又想统计一下记录啥的。对程序员来说这就是一个个没意思的重复开发工作,所以就想着搞个工具自己玩儿去。慢慢各类这种小工具就多起来了。
因此,在这种观点认为,与其说“低代码”是今年火起来的新概念,不如说是开发者们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提效”方式和成果。一位来自 MathWorks 的业内人士也告诉我们,减少代码不是低代码平台的目的,目的是降低开发门槛,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效率。
低代码的大火背后,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增长。在政策、市场 Ready 的同时,国内市场软件开发的痛点也亟待解决,推动低代码市场壮大。这源于国内市场软件开发存在两个普遍痛点:
一是大多企业习惯于把软件开发工作外包给第三方,软件架构陈旧过时;
二是即便有技术团队,目前的软件开发速度也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等到软件开发出来,产品概念可能已经过时。
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有瀑布式和敏捷式两种,不管是哪种,都离不开从业务部门到技术部门的分段式任务部署和协调沟通。
这种传统方式将提需求的业务部门和执行需求的技术部门割裂开来,沟通、执行效率低下,有时候开发出来的产品和业务人员最初的设想相差甚远。
而低代码平台提供了一个简单易用的软件开发框架,减少了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
这样来看,“低代码使程序员贬值”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正如一位程序员所说:“低代码会使程序员分化更严重,贬值的是只会写一些简单表单的初级程序员,也就是页面仔。”谈到成本,既然低代码本就是一种程序员和业务人员的日常提效方式,那么一定存在于渐进推行中,也很难成为一比“巨赔”的买卖。
结语:“低代码”靠实力走红
在智东西的产业研究历程中,我们很少以热门概念作切入来报道产业。因为概念的噱头往往让具体的东西变得虚无缥缈,这些概念本身也常常涵盖宽泛,难以聚焦。
但是,我们本次对“低代码”这样的概念进行解读,以及我们此前对“数字孪生”做过解读,其实是看重了概念之下,真实反映了大面积产业人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变迁的切面,而这也孕育着智能产业的趋势。
相信无数的开发者都会回忆起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自己曾做过一个类似自动化编程平台的玩意。现在,这玩意儿将走进各行各业,且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 —— 低代码。
当然,像很多新事物一样,低代码的发展也依然存在质疑声,同时其自身应用场景也依然受限。低代码平台在中国究竟能成为重构软件开发的变量,还是所谓的“烂尾中台”同流、甚至是毒瘤,我们等待产业的验证。
这篇关于飞速低代码:低代码,真神器还是伪风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