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纯粹的C++语言编写COM组件

2023-11-27 07:18

本文主要是介绍使用纯粹的C++语言编写COM组件,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本文提供一个完全用 C ++实现的进程内(DLL)COM 服务器 ,不要ATL或MFC提供任何支持。用这种方式编写COM对象可以让你深入地洞察到COM处理进程内服务器的方法以及COM是如何创建类工厂的。利用本文提供的这个简单框架你可以实现很基本的COM组件,如外壳扩展(Shell Extensions)等。

  以下是用本文所说的方式编写自己的COM对象要经过的步骤:

  第一步:写一个头文件,这个头文件包含以下内容:

  1、 包含文件comdef.h:#include <comdef.h>。

  2、 定义COM服务器的GUID。 

_declspec(selectany) GUID CLSID_Mine = { 0xdc186800,
0x657f,
0x11d4, 
{0xb0, 0xb5, 0x0, 0x50, 0xba, 0xbf, 0xc9, 0x4}
};

  3、 给出接口的IID以及这个接口要实现的方法定义。到时客户端会用到这个接口的IID和接口的方法。 

interface __declspec(uuid("F614FB00-6702-11d4-B0B7-0050BABFC904")) ImyInterface : public IUnknown
{
STDMETHOD(Square)(long *pVal)PURE;
STDMETHOD(Cube)(long *pVal)PURE;
};

  客户端使用此接口:

HRESULT hr;
ImyInterface *pmine=(0);
hr = CoCreateInstance(CLSID_Mine, // COM 服务器的CLSID 
NULL, //不支持聚合
CLSCTX_INPROC_SERVER, // 是个DLL 
__uuidof(ImyInterface), // 接口的IID
(void**)&pmine 
);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从注册表中获得COM对象的CLSID,就是调用CLSIDFromProgId()函数,不过必须把组件的ProgId传递给这个函数。

  第二步:必须为所定义的接口提供实现,本文用的方法是创建一个从接口继承的新类:

// 这个类实现单接口ImyInterface ...
// 
// 
class CmyInterface : public CComBase<> , 
public InterfaceImpl<ImyInterface> 
{
public:
CmyInterface();
virtual ~CmyInterface();

// 我们必须要为QueryInterface 编写代码
STDMETHOD(QueryInterface)(REFIID riid,LPVOID *ppv);

// ImyInterface 接口方法
STDMETHOD(Square)(long *pVal);
STDMETHOD(Cube)(long *pVal);

};

第三步:在完成这个对象之前,我们还要编写Queryinterface和两个接口方法: 

STDMETHODIMP CmyInterface::QueryInterface(REFIID riid,LPVOID *ppv)
{
*ppv = NULL;
if(IsEqualIID(riid,IID_IUnknown) || IsEqualIID(riid,__uuidof(ImyInterface)))
{
// 因为我们从ImyInterface继承,所以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ppv = (ImyInterface *) this; 

_AddRef(); // 这个方法从某个基类继承而来
return S_OK;
}
return E_NOINTERFACE;
}

STDMETHODIMP CmyInterface::Square(long *pVal)
{
long value = *pVal;
*pVal = value * value;
return S_OK;
}

STDMETHODIMP CmyInterface::Cube(long *pVal)
{
long value = *pVal;
*pVal = value * value * value;
return S_OK;
}

  注意这里使用了__uuidof(ImyInterface)来获取接口的IID,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在第一步中将这个接口关联到了某个uuid。

  最后一步:COM 组件的DLLs必须输出一个叫DllGetClassObject的函数。由这个函数为CmyInterface创建类工厂并返回一个对它的引用。然后我们调用CoCreateInstance为进程内COM创建类工厂,接着调用DllGetClassObject。这个类工厂有一个方法是CreateInstance,由这个方法创建对象并返回对它的引用。 

STDAPI DllGetClassObject(REFCLSID rclsid, REFIID riid, LPVOID *ppvOut)
{
*ppvOut = NULL;
if (IsEqualIID(rclsid, CLSID_Mine))
{
// 为CmyInterface类声明类工厂
CClassFactory<CmyInterface> 
*pcf = new CClassFactory<CmyInterface>; 
return pcf->QueryInterface(riid,ppvOut);
}
return CLASS_E_CLASSNOTAVAILABLE;
}

  在此我们要检查所请求的CLSID是不是CLSID_Mine,如果不是则返回一个错误代码。

  你可能会问在哪里创建实际的CmyInterface类对象,实际上这是由CClassFactory<CmyInterface>的模板实例来处理的。以下是CClassFatory的实现:

// CSingleCreator 用于单实例类工厂,这个类为多个CreateObject请求返回相同的对象指针.. 
template<class comObj>
class CSingleCreator
{
protected:
CSingleCreator():m_pObj(0) {};

comObj *CreateObject()
{
if(!m_pObj)
{
m_pObj = new comObj;
}
return m_pObj;
}
comObj * m_pObj;
};

// CMultiCreator 用于常用类工厂,这个类为每一个CreateObject请求返回新的对象指针..
template<class comObj>
class CMultiCreator
{
protected:
CMultiCreator():m_pObj(0) {};
comObj *CreateObject()
{
return new comObj;
}
comObj * m_pObj;
};


//ClassFactory类实现
// MultiCreator是缺省的类工厂创建者
//这个类实现了接口IclasFactory......

class CClassFactory : public CComBase<>,
public InterfaceImpl<IClassFactory>,
public creatorClass 
{
public:
CClassFactory() {};
virtual ~CClassFactory() {};

STDMETHOD(QueryInterface)(REFIID riid,LPVOID *ppv)
{
*ppv = NULL;
if(IsEqualIID(riid,IID_IUnknown) || IsEqualIID(riid,IID_IClassFactory))
{
*ppv = (IClassFactory *) this;
_AddRef(); 
return S_OK;
}
return E_NOINTERFACE;
}

STDMETHODIMP CreateInstance(LPUNKNOWN pUnkOuter, REFIID riid, LPVOID *ppvObj)
{
*ppvObj = NULL;
if (pUnkOuter)
return CLASS_E_NOAGGREGATION;
m_pObj = CreateObject(); // m_pObj 在creatorClass中定义
if (!m_pObj)
return E_OUTOFMEMORY;
HRESULT hr = m_pObj->QueryInterface(riid, ppvObj);
if(hr != S_OK)
{
delete m_pObj;
}
return hr;
}

STDMETHODIMP LockServer(BOOL) { return S_OK; } // 未实现
};

  COM调用CreateInstance创建请求的对象,参数riid指的是所请求的接口IID,如果这个对象支持这个接口,则增加它的引用计数并返回对自身的引用。

  关于代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如何用纯粹的C++编写COM组件的一个大概念。很多方面的细节都省略了。从本文的文字和代码中可以看出用纯C++编写COM组件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如果你要用这种方法编写COM组件的话,这些代码只能是抛砖引玉,具体的实现可以在此基础上往下做.......。 


  模版类InterfaceImpl<>提供接口引用计数的实现。在此我们可以用多接口继承,那样就能在一个COM组件中实现多个接口。

这篇关于使用纯粹的C++语言编写COM组件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427258

相关文章

Conda与Python venv虚拟环境的区别与使用方法详解

《Conda与Pythonvenv虚拟环境的区别与使用方法详解》随着Python社区的成长,虚拟环境的概念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主要介绍Conda与Pythonvenv虚拟环境的区别与使用... 目录前言一、Conda 与 python venv 的核心区别1. Conda 的特点2. Python v

Spring Boot中WebSocket常用使用方法详解

《SpringBoot中WebSocket常用使用方法详解》本文从WebSocket的基础概念出发,详细介绍了SpringBoot集成WebSocket的步骤,并重点讲解了常用的使用方法,包括简单消... 目录一、WebSocket基础概念1.1 什么是WebSocket1.2 WebSocket与HTTP

C#中Guid类使用小结

《C#中Guid类使用小结》本文主要介绍了C#中Guid类用于生成和操作128位的唯一标识符,用于数据库主键及分布式系统,支持通过NewGuid、Parse等方法生成,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前言一、什么是 Guid二、生成 Guid1. 使用 Guid.NewGuid() 方法2. 从字符串创建

Python使用python-can实现合并BLF文件

《Python使用python-can实现合并BLF文件》python-can库是Python生态中专注于CAN总线通信与数据处理的强大工具,本文将使用python-can为BLF文件合并提供高效灵活... 目录一、python-can 库:CAN 数据处理的利器二、BLF 文件合并核心代码解析1. 基础合

Python使用OpenCV实现获取视频时长的小工具

《Python使用OpenCV实现获取视频时长的小工具》在处理视频数据时,获取视频的时长是一项常见且基础的需求,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和OpenCV获取视频时长,并对每一行代码进行深入解析... 目录一、代码实现二、代码解析1. 导入 OpenCV 库2. 定义获取视频时长的函数3. 打开视频文

Go语言中make和new的区别及说明

《Go语言中make和new的区别及说明》:本文主要介绍Go语言中make和new的区别及说明,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1 概述2 new 函数2.1 功能2.2 语法2.3 初始化案例3 make 函数3.1 功能3.2 语法3.3 初始化

Spring IoC 容器的使用详解(最新整理)

《SpringIoC容器的使用详解(最新整理)》文章介绍了Spring框架中的应用分层思想与IoC容器原理,通过分层解耦业务逻辑、数据访问等模块,IoC容器利用@Component注解管理Bean... 目录1. 应用分层2. IoC 的介绍3. IoC 容器的使用3.1. bean 的存储3.2. 方法注

Python内置函数之classmethod函数使用详解

《Python内置函数之classmethod函数使用详解》:本文主要介绍Python内置函数之classmethod函数使用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 目录1. 类方法定义与基本语法2. 类方法 vs 实例方法 vs 静态方法3. 核心特性与用法(1编程客

Linux中压缩、网络传输与系统监控工具的使用完整指南

《Linux中压缩、网络传输与系统监控工具的使用完整指南》在Linux系统管理中,压缩与传输工具是数据备份和远程协作的桥梁,而系统监控工具则是保障服务器稳定运行的眼睛,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它... 目录引言一、压缩与解压:数据存储与传输的优化核心1. zip/unzip:通用压缩格式的便捷操作2.

使用Python实现可恢复式多线程下载器

《使用Python实现可恢复式多线程下载器》在数字时代,大文件下载已成为日常操作,本文将手把手教你用Python打造专业级下载器,实现断点续传,多线程加速,速度限制等功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下... 目录一、智能续传:从崩溃边缘抢救进度二、多线程加速:榨干网络带宽三、速度控制:做网络的好邻居四、终端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