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莫让无线城市步TD后尘,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如果要我说2011年中国移动的重点项目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无线城市。之所以有这么坚决的判断,首先来自于中国移动高层对无线城市的重视与推动,特别是新老总李跃在各种讲话中对于无线城市的提及率已经比肩移动互联网。另外,从产品的构想来看,无线城市这个产品确实能整合移动自身的资源,改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缺失的问题,实现应用的聚合,具备很大的市场前景。所以,这两年来无线城市开展的可谓之轰轰烈烈。
然而,就在无线城市高举高打,热火朝天的背后,却让我感觉到有点似曾相识。因为在做TD宣传,在做G3宣传的时候,中国移动也给过我类似的感觉。一方面,自己的产品或技术并没有真正在市场实现规模推进,也就是说还没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自己对产品和技术宣传的声量又放得很大,似乎这个产品或技术马上就会成熟,马上就会出来改变世界一样。所以,在内部和外部,无线城市的价值认可度都无法跟宣传度相符合。这跟当时的TD一样,似乎成为了一个叫好、却不卖座的概念。无线城市会不会也向TD一样虎头蛇尾?这些目前都不太好说。
高层的合理性重视
应该来说,中国移动在央企当中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轻易去怀疑高层重视“无线城市”推广的合理性。央企上市公司做一个项目一般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需要,第一是客户需要;第二是政府需要;第三是股东需要;四、解决当前问题需要。我们再来看看无线城市这个产品,政府层面来看既有发展的高度、又有合作的深度,能把政绩和企业业绩完美结合,是进行政府公关的一个重要工具;从股东来看,无线城市结合了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很有未来感的产品概念,比较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对于客户来说,无线城市是一种对个人、企业信息服务的聚合,应该来说也是代表客户需求的方向;对于中国移动当前问题的解决来看,无线城市整合了中国移动的规模优势、资源优势、还可以结合自己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先发优势,生活服务的情感优势等等,不管是聚合平台也好,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也好,以及由语音到流量经营的转变也好,做好账号经营也好,无线城市似乎都能给自己看到解决问题的机会。由此可见,具备了这样四种很明显的优势,无线城市受到高层的青睐也是理所当然了。
基层的习惯性看轻
无线城市为中国移动描绘了一片很好的蓝图,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太过完美的设计。可能让长期习惯在移动通信时代打拼的员工们有了更多的反弹情绪。前不久跟移动的朋友聊天,大家都觉得做无线城市是为了讨好政府和股东们的一种无奈之选;在2年前开始的无线城市宣传的时候,大家都是觉得产品没有什么东西好宣传的。所谓的宣传,更多的是通过媒体新闻造造势。可以看出来大家对无线城市现在的价值不认可,对未来的发展也不看好。这跟当年大家否定TD网络,但却高调宣传TD如出一辙。当然,具体大家为什么对无线城市这么犯难。我想应该有一下几个原因:
首先,产品落实确实有难度,无线城市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应用都是一个大工程,调动的都是社会资源,在政府的平台还没有统一的时候,中国移动去做这个平台就需要一个省一个省的去谈,甚至有些内容还需要一个市一个市去谈,涉及到的细节东西太多了,难度很大,所以,虽然很多省份都开发了无线城市平台,但平台的体验却很差,没有真正值得推广的东西;
其次,产品对移动来说是新领域,无线城市看简单一点就是一个应用聚合平台,或者说一个入口,这属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中国移动本身在这个领域就不是太擅长。何况无线城市除了移动互联网外,还涉及物联网,它不同于腾讯这样的社交平台,也不同于百度的搜索,阿里巴巴的电商。所以对于移动来说,无线城市完全是一个新挑战;
再次,产品的政治味道太足,无线城市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客户端或者互联网入口;一般来说政治色彩比较浓的东西,大家都不会太看好其前景,这是一个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中国移动自然也会存在;
最后,自然是员工的矛盾心理,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员工,在饱受社会的质疑之下,既想通过完全市场的手段跟对手大干一场,体现自己的价值;又希望公司不要涉及太多不熟悉的领域,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太大的压力。在这样一种矛盾心理之下,对无线城市这个新项目有点排斥心理是很正常的。
产品的空壳化推广
产品没有内容,执行难度又大,导致基层不太看好,而高层却非常重视,所以,无线城市的推广只能停留在前期的造势阶段。根据网络上公布的数据,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已与26个省份的161个城市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江西、福建、吉林、辽宁、新疆等5省已完成了无线城市平台建设;广东、湖北、河南、山西等13个省正在加紧进行平台改造升级;甘肃、四川、天津等13个省正在进行平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截至8月底,各省公司已上线的无线城市城市应用已达8000多个。这些自然是移动官方为了凸显成绩的“红色数据”。但这也说明了,无线城市在政府和行业的领域中还是创造了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平的时代,互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改变人的生活,真正地让客户去参与、去互动才能体现互联网平台的价值。无线城市这个产品融合了聚合的概念,但如果没有人来使用无线城市这种渠道,“移动改变生活”也就无从谈起。纯粹的政府导向是解决不了互联网时代的问题的,我想也很难获得投资者持续的信赖。何况无线城市的每一个应用其实都存在替代品,比如说查询公积金我们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平台,通过现有的平台去查询又不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为什么要通过无线城市去查呢?必须让大家去使用,去体验,去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平台的便捷,这都依赖于平台本身是不是创造了这种体验。
关于产品未来的建议
从上面的总结来看,无线城市在推广上的表现确实很像之前的TD,但毕竟TD是一个是基础网络,一个是应用平台,他们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然而,无线城市产品的构想确实不错,如果像TD宣传一样虎头蛇尾,如果某一天因为政府的关注重点变了,这个产品就不了了之了,个人觉得确实比较可惜。当然,我并不否认无线城市边做平台边做宣传的这种推广方法,因为这是互联网领域最常用的推广方式。然而,互联网领域还有一些规律就是平台统一,管理集中,应用是由少到多。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客户感觉到这个平台一直在为自己着想、越用越顺手,越用感觉考虑得越周全。所以,个人认为无线城市要真正从一个满足政府的概念到一个服务老百姓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值得去做好的:
第一,对无线城市最核心价值要有更为清晰的定义。无线城市这个概念很大,大到客户包括移动目前所有的产品。但哪怕是互联网的大哥腾讯也很难说自己能够完全提供一体化的互联网生活解决方案。所以,对于无线城市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核心价值,我们要和腾讯、微博等互联网产品区别开来,我们也要和自己的飞信、139等产品区别开来。而基于对无线城市的了解,我认为,无线城市应该定位为是一种生活信息服务的工具。我们不是玩的,我们不是包治百病的,我们不是搞社交的,我们是最生活化的应用。我们也有社交,但那是基于生活小区的社交,我也有支付,但那是基于水电煤气电视费的支付,我们的所有应用都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民生息息相关,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二,在明确了价值提供方向后,我认为无线城市应该加快全国性统一界面的设计。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跨越地域、跨越时空的东西,根据自身管理需要人为的将其进行板块隔离,这不符合互联网无界、开放的精神。没有那个互联网入口会在各省有如此大的差异。同样,如果在全国的角度去做平台,应用内容从易到难,这样各地方的落地也会更清晰一点,无线城市平台的体验感知也会更好一点。只有宣传没有产品,或者因为产品不同、导致宣传不一样,这都是对自身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可喜的是,目前中国移动正在全国范围统一无线城市的形象,这样至少可以实现形象上的统一。也希望在宣传形象统一之后,继续做好客户接触界面的统一优化,真正把没有局限的“无线城市”生活带给普通的老百姓。
当然,我们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可以像IBM“智慧的地球”一样,把无线城市概念抽象化,上升为一项城市信息化的战略,而不是聚焦于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一个应用。这样,大家对无线城市的推广也许会更加有自信一些。
这篇关于莫让无线城市步TD后尘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