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甘肃甘谷村民建博物馆:逾5千“老物件”呈农耕变迁史,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八里湾镇中岔村村民自建农耕博物馆,收藏5千多件老物件,记录农耕变化。图为馆长程碎想介绍木制纺纱机。 刘燕 摄
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八里湾镇中岔村村民自建农耕博物馆,收藏5千多件老物件,记录农耕变化。图为馆长程碎想介绍木制纺纱机。 刘燕 摄
中新网兰州1月30日电 (刘燕 艾庆龙)古老的犁耙、木制的纺纱机、箍了好几圈的水缸……在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八里湾镇中岔村农耕博物馆内,5千多件农耕老物件分类陈列在展示台上,与当今科技时代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老物件已被时代淘汰,虽在生活中无实际作用,但却记录着农耕变化。”程碎想一边检查木制纺纱机保存情况,一边向记者说。
程碎想出生于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八里湾镇中岔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跟随父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
长大后的他继承“父业”,凭借着个人努力,从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毕竟是农村的孩子,对耕种生活有依恋。”程碎想说。
谈及收藏原因,程碎想告诉记者,农耕博物馆是堂哥程世雄发起筹建,加之他自幼热爱传统文化便参与其中,2016年9月,该村村民一致推选程碎想为农耕博物馆馆长。
“馆内收藏各类农耕老物件、书画作品及碑刻5000余件,均由村民和爱心人士捐赠。”程碎想介绍说,筹建博物馆时,为广泛收集老物件,建立了微信群,他号召村民将家里不用的老农具、老物件捐赠出来,为博物馆建设出了一份力。
在民众眼中老物件是无用之物,但在程碎想看来全是“宝”,他时常下村“淘宝”,为了一件普通的老物件三番五次地登门造访,陪人家抽烟聊天甚至帮忙干农活。
“这辆清代牛车是程世雄捐赠”“这个清代水缸程让来捐赠”“这个笔筒是马有义捐赠”……程碎想对5千件老物件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他说,民众义务捐赠实属不易,必须清楚记住他们的名字。
走乡串户搜集老物件便成为程碎想的“工作”之一,他告诉记者,有次途经咀头村时,发现山沟里有一张废弃多年的油沥盘(古代用来榨油的一种工具),考虑到油沥盘由石头凿成,且体积不小,他返回村村,请人开着拖拉机帮忙,搬至博物馆。
对于收藏老物件这件事,程碎想的妻子张三女曾极力反对。张三女告诉记者,程碎想开始收藏老物件后,便着了魔,干农活,心不在焉;外出务工,隔三差五回乡,“对此,我一哭二闹,都没打击他收藏热心”。
当数千件老物件“入驻”博物馆,张三女大为吃惊,便不反对,默默承担更多的农活和家务事。
“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民间爱心人士捐赠。”据程碎想透露,目前,博物馆已筹资投入200多万元,建成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书画古玩展区及农耕文化体验区,共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米。
程碎想认为,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农耕博物馆的建立能在吸引游客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同时,借助乡村旅游可让更多人体验农耕变迁史。(完)
这篇关于甘肃甘谷村民建博物馆:逾5千“老物件”呈农耕变迁史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