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revise 2018.9,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编辑命令:(^ == ctrl )
^A 光标移动到命令行最前端
^E 光标移动到命令行最后端
^U 删除光标前所有字符
^K 删除光变后所有字符
查看系统当前别名:alias
建新的别名:alias (新的别名) 临时的,仅当前shell生效
取消别名:unalias (别名)(eg: alias c=clear unalias c )
永久别名的修改: /etc/bashrc (临时直接生效:source)
用户的别名修改: /home/用户名/.bashrc (切换到root下source)
查看:ls
长列表显示:-l
以人性化方式显示:-h
只列出目录名,不列出其他内容:-d
按修改时间排序:-t
按文件size(大小)排序:-s
逆序排列:-r (reveres)
显示文件的inode号:-i (索引号)
显示当前时间的小时数:date +%H (00~23) date +%l (0~12)
显示当时时间:date +%F
显示当前时间分钟数:date +%M
显示当前时间秒:date +%s
显示今年中的第几天::date +j
按照“年-月-日 小时:分钟;秒”查看当前系统时间:date “+%Y-%m%-d %H:%M:%S”
帮助中从上向下搜索:/
帮助中从下向上搜索:?
重启系统:reboot
关闭系统:poweroff
在终端中下载网络文件:weget
后台下载模式:-b
下载到指定目录:-P
最大尝试次数:-t
断点续传:-c
下载页面内所有资源(包括图片,视频等):-p 递归下载:-r
查看系统中的进程状态:ps
显示所有进程(包括其他用户进程):-a 用户以及其他详细信息:-u
动态监视进程活动与系统负载:top (可以动态查看系统运维状态)
开头行的含义:
第一行:系统时间、运行时间、登陆终端数、系统负载(三个数值,分别为1分钟,5分钟,15分钟内的平均值,数值越小意味着负载越低)
第二行:进程总数、运行中的进程数、睡眠中的进程、停止的进程数、僵死的进程数
第三行:用户占用资源的百分比、系统内核占用资源的百分比、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资源百分比、空闲的资源百分比
第四行:物理内存总量、内存使用量、内存空闲量、作为内核缓存的量
第五行:虚拟内存总量、虚拟内存使用量、虚拟内存空闲量、已被提前加载的内存量
终止服务进程:kill
强制结束进程:kill -9 (查看进程号:ps / jobs)
撤销所有后台作业:kill 0
终止某个指定名称的服务所对应的全部进程:killall
将命令进入系统后台执行:执行命令时在末尾添加上一个&符号
获取网卡配置与网络状态等信息:ifconfig
(主要查看网卡名称, inet参数后的ip地址、ether参数后面的mac地址、以及RX、TX的接收数据包与发送数据包的个数及累计流量)
查看系统内核与系统版本信息:uname -a
(系统的内核名称、主机名、内核发行版本、节点名、系统时间、硬件名称、硬件平台、处理器类型以及操作系统名称等信息)
如果需要当前版本的详细信息,需要查看redhat-release文件(cat /etc/redhat-release)
查看系统负载信息:uptime
(显示当前系统时间,系统已运行时间,启用终端数量,平均负载信息。
平均负载是指系统在最近1分钟,5分钟,15分钟内的压力情况,负载值越低越好,尽量不要长期超过1.生成环境中不要超过5)
显示当前系统中内存的使用量信息:free
人性化输出:-h
(total:内存总量; used:已用量;free:可用量; shared:进程共享的内存量;
cache:缓存的内存量 buffers(buffer cache ),cached(Page cache)
系统总内存total =used + free ; buffers和cached 算在used中
buffers、chached在系统需要时可以被回收使用,因此可用内存=free+buffers+cached
已用内存:used =tota – 第二行freel available:系统可用内存)
查看当前登入主机的用户终端信息:who (相当于读取文件/var/rum/utmp)
(用户名 终端设备 登陆到系统的时间\地址)
(快速显示出所有正在登陆本机的用户名称以及他们正在开启的终端信息)
查看所有系统的登陆记录:last
(以日志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系统中,易被篡改,不可以该命令的输出信息而判断系统有无被恶意入侵)
显示历史执行过的指令:history
(最近1000条 ;自定义变量值:/etc/profile中的HISTSIZE的值)
清空所有历史命令: -c 再一次执行列表中的第#条命令:!#
再一次执行上一条命令:!! 调用上一个命令的最后一个参数:字符串!$
再一次执行命令历史列表中最近一个以STRING开头的命令:!STRING
历史命令会被保存到用户家目录中的.bash_histroy中
(linux中以.开头的文件代表隐藏文件,大多数为系统服务文件)
删除指定命令历史:-d 从文件读取命令历史至历史列表中:-r
把历史列表中的命令追加到历史文件中:-w
收集系统配置及架构信息并输出诊断文档:sosreport
(最小化安装中没有这个文件,需自行安装,了解)
显示当前用户所处的工作目录:pwd
切换工作路径:cd
返回上一次所处目录:cd – 进入上级目录:cd …
切换到当前用户的家目录:cd~ 切换到其他用户的家目录:cd ~username
显示目录中的文件信息:ls
查看全部文件(包括隐藏文件):-a 查看详细信息(属性、大小):-l
查看目录属性信息:-d
查看想要看的文件的大小:-h(-human
readable:以人性化的方式输出/对文件大小进行单位换算;换算结果可能会非精确值)
查看内容较少的纯文本文件:cat
显示行号:-n
查看内容较多的纯文本文件:more
查看纯文本文档的前N行:head
查看纯文本文档的后N行或持续刷新内容:tail
实时查看最新日志文件:tail -f 文件名
替换文本文件中的字符:tr 格式为:tr [原始字符] [目标字符]
统计指定文本的行数、字数、字节数:wc 格式为:wc [参数] 文本
只显示行数: -l 只显示单词数:-w 只显示字节数:-c
查看文件的具体存储信息和时间等信息:stat 格式为:stat 文件名称
按列提取文本字符:cut 格式为:cut [参数] 文本
设置需要看的列数:-f 间隔符号:-d
比较多个文本文件的差异:diff 格式为:diff [选项] 文件
确认两个文件是否不同:–brief 详细比较出多个文件的差异之处:-c
显示有差异行的前后几行(上下文,默认3行):-u
显示代码所在C函数的信息:-p
递归地对比一个目录和它的所有子目录(整个目录树):-r
缺少文件则当作空文件来对比:-N
(如果没有本选项,diff发现缺少文件时,只提示缺少文件,如果使用本选项,会将新添加的文件全新打印出来作为新增的部分)
创建空白文件或设置文件时间touch 格式为:touch[选项] [文件]
仅修改“读取时间”(atime):-a 仅修改“修改时间”(mtime):-m
同时修改atime和mtime : -d
创建空白目录:mkdir 格式为:mkdir[选项] 目录
递归创建出具有嵌套叠层关系的文件目录:-p
复制文件或目录:cp 格式为:cp [选项] 源文件 目标文件
(如果目标文件是目录则会把源文件复制到该目录中,如果目标文件也是普通文件,则会询问是否要覆盖他(提示只会对root有效,普通用户是不会提示,普通用户需要加上-i),如果目标文件不存在,则执行正常的复制操作)
保留原始文件属性:-p 递归持续复制(用于目录):-r
若对象为“链接文件”,则保留该“链接文件”的属性: -d (-a:相当于pdr )
目标文件存在询问是否覆盖:-i
剪切文件或将文件重命名:mv 格式为:mv [选项] 源文件
(生产环境下一般都使用mv命令备份到其他目录下替代rm命令)
删除文件或目录:rm [选项] 文件
强制删除:-f 删除目录:-r (递归)
查看文件类型:file file 文件名
用于对文件进行打包压缩或解压:tar [选项] [文件]
创建压缩文件:-c 解开压缩文件:-x
查看压缩包内有哪些文件:-t 用Gzip压缩或解压:-z
显示压缩或解压进程:-v 用bzip2压缩或解压:-j
目标文件名:-f 保留原始权限和属性:-p
使用绝对路径压缩:-P 指定解压到目录:-C
在文本中执行关键词搜索,并显示匹配结果:grep 格式为:grep [选项] [文件]
将可执行文件(binary)当作文本文件(text)来搜索:-b
仅显示找到的行数:-c 忽略大小写:-i
显示行号:-n 反向选择(列出没有关键字的行):-v
history :
把文件读取命令历史至历史列表中:-r 把历史列表中的命令追加到历史文件中:-w
这篇关于revise 2018.9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