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见微知著,看全国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实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古语有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如果说经济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上限,那粮食是它的稳定根基,耕地则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3年我国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
但高标准农田到底如何建?建在了哪儿?下面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看看全国各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见微知著,可见一斑。
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布局不断优化。2022年建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从区域分布看,13个粮食主产省份(黑龙江、河南、山东、四川、江苏、河北、吉林、安徽、湖南、湖北、内蒙古、江西、辽宁)共建成高标准农田7.07亿亩,占全国建成面积的70.7%。
山东省:建设生态相统一,提升耕地质量
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371.7万亩,累计建成7456.7万亩,为全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山东坚持数量、质量、生态相统一,突出强化灌排配套、整田改土、农田林网等治理措施,大力推行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等耕地地力提升措施,开展盐碱耕地改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2022年秋收,山东省东营市牛庄镇金丰家庭农场收获了大豆与玉米双份喜悦。很难想象,这片实现“一田双收”的复合种植示范基地,曾经是令人苦恼的盐碱地。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牛庄镇推广间作套种,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利用水平,粮食年产量由2012年的4.7万吨增加至2022年的9.36万吨。
盐碱地一改,“米粮川”就来。
河南省:统筹建设前后,投融建运管
2022年,河南省新建成高标准农田756万亩,总面积达到8330万亩,为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650亿公斤以上提供了有力支撑。
河南省在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14个产粮大市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机制,重点解决三大问题:一是部分地方资金配套不及时,二是耕地建设投入少,三是管护落实不到位。
部分项目建成移交后,由于管护主体不明确、日常管护落实不力等原因,设施损坏后也不能及时修复。河南叶县是我国重要产粮大县,今年120万亩的耕地中有80万亩是高标准农田。怎么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呢?当地政府把目光投向了专业队伍,依托水务公司在乡镇的网点和维修队伍,签订协议对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实行市场化管护,有效解决管护不力的问题。
黑龙江省:守好黑土地,耕地中的大熊猫
截至2022年底,黑龙江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265万亩。
为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黑龙江省坚持多渠道增加投入,分类督导项目建设、严守工程质量监管,持续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123.57万亩,任务完成率102.1%。另外,还坚持农机农艺结合,探索建立以秸秆翻埋、碎混、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增加土壤有机质,创建肥沃耕作层。
“秸秆粉碎还田后,黑土地‘吃饱了’,明显有劲儿了,平均每垧地一年少用200斤化肥。”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种植户张景会说,“相关技术培训年年有,秸秆还田还有补贴,大伙儿积极性高。”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将放大黑土地的作用,相得益彰。
湖南省:良田+良种+良法,丰产有信心
当前,湖南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75万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左右。
湖南省大力开展农田建设投贷联动等投融资创新,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9亿元;开展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强化全过程风险管控。目前,全省高标准农田主要流向种粮大户手中,实现“良田+良种+良法”配套,每亩节本增产增效逾200元。
在长沙县明畅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王稳根心中,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的机械轰鸣声是春天最美妙的旋律。他说:“有了机耕道,农机可以直接开到田里,种田省心又省力。不光如此,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我们对粮食丰产有底气、有信心!”
四川省:注入强大资金,多样化渠道投入
2019至2022年,四川省新建高标准农田1403万亩,累计建成5476万亩,为粮食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悉,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中省市县四级财政亩均补助3000元标准,四年累计投入401亿元,较2019年前亩均投入翻番。今年起,四川省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同时开拓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渠道,近两年41个县获得授信超百亿。
在四川渠县宝城镇,今年重点对农田开展边坡治理、沟渠清淤等整治工作,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还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种粮大户江恩军正在对已蓄水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平田,过两天就可以全部栽上秧苗。
开天眼数驱动:高标准农田的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标准农田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珈和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的先行者及国内商业遥感应用的头部企业,也参与其中,帮助各地方以“俯瞰”视角,“软硬”兼施解决实际问题。
珈和高标准农田“建管用”全流程解决方案可贯穿项目的整个建运管周期,从规划、建设到验收都能用科学的视野、科技的手段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
建设痛点
底图底数亟需贯通:农田资源的底图底数掌握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相互独立未贯通。
项目监管有待加强:农田建设选址条件与改造提升需求信息不对称;农田建设选址、立项、实施、验收全程监管能力待加强。
管护机制亟需健全:某些地方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问题,未能有效落实管护责任,管护措施和手段薄弱;后续监测评价和跟踪督导机制不完善,日常管护不到位。
生产效能有待提升:生产管理方式粗放,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智慧灌溉等农业科技应用不足,机械化程度低、 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新技术和农业生产脱节。
建设方案
珈和以“小场景、快应用、见实效”为基本思路,构建全域高标准农田“一平二助N场景”数字化服务体系,即一个高标准服务平台,农田管理小助手+问题核查小助手两个移动端,N个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可覆盖新建项目选址、建设进度监管、竣工验收审核、设施运行管护、种植利用监测、农田动态监测、种植补贴监管、田长巡田、智慧农田管理、农业种植管理等。
建设效益
据此方案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明显,不光能节水、节电、节肥、节药、节人工,还能提升粮食产能,亩均产能一般增加10%~20%,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另外,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还促进了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实现生态宜居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后,将农户种田积分与配套设施使用、农田种植利用、农田环境保护等方面挂钩,调动农户参与农田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户在农田保护领域神经末梢的作用,形成农户自治的良好局面。
截止到目前,珈和已与河南省、山东省等地区进行深入合作,最大化发挥遥感应用能力,助推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底数清、情况明、问题准、措施实、效果好,大幅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信息化能力和数字化水平。
<<私聊小编咨询更多方案
这篇关于见微知著,看全国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实况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