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详解卷一:Chapter20 笔记

2023-11-11 17:32

本文主要是介绍TCP/IP协议详解卷一:Chapter20 笔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TCP/IP协议详解卷一:Chapter20 笔记

  • Chapter 20 TCP的成块数据流
    • 20.2 正常数据流
    • 20.3 滑动窗口
    • 20.4 窗口大小
    • 20.5 Push标志
    • 20.6 慢启动
    • 20.7 成块数据的吞吐量
    • 20.8 紧急方式

Chapter 20 TCP的成块数据流

在第15章我们看到TFTP使用了停止等待协议。数据发送方在发送下一个数据块之前需要等待接收对已发送数据的确认。本章将介绍TCP所使用的被称为滑动窗口协议的另一种形式的流量控制方法。该协议允许发送方在停止并等待确认前可以连续发送多个分组。由于发送方不必每发一个分组就停下来等待确认,因此该协议可以加速数据的传输。

20.2 正常数据流

在图20-1中(从svr4传输8192字节到bsdi),注意到报文段7、14和16中的ACK确认了两个收到的报文段是很重要的。使用TCP的滑动窗口协议时,接收方不必确认每一个收到的分组。在TCP中,ACK是累积的——它们表示接收方已经正确收到了一直到确认序号减1的所有字节。

在图20-3中(从一个快发送方发送8192字节的数据到一个慢接收方),发送方发送4个背靠背(back-to-back)的数据报文段去填充接收方的窗口,然后停下来等待一个ACK。接收方发送ACK(报文段8),但通告其窗口大小为0,这说明接收方已收到所有数据,但这些数据都在接收方的TCP缓冲区,因为应用程序还没有机会读取这些数据。另一个ACK(称为窗口更新)在17.4 ms后发送,表明接收方现在可以接收另外的4096个字节的数据。虽然这看起来像一个ACK,但由于它并不确认任何新数据,只是用来增加窗口的右边沿,因此被称为窗口更新

20.3 滑动窗口

TCP滑动窗口的可视化表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我们将字节从1至11进行标号。接收方通告的窗口称为提出的窗口(offered window),它覆盖了从第4字节到第9字节的区域,表明接收方已经确认了包括第3字节在内的数据,且通告窗口大小为6。第17章中,我们知道窗口大小是与确认序号相对应的。发送方计算它的可用窗口,该窗口表明多少数据可以立即被发送。当接收方确认数据后,这个滑动窗口不时地向右移动。窗口两个边沿的相对运动增加或减少了窗口的大小。

我们使用三个术语来描述窗口左右边沿的运动:

  1. 称窗口左边沿向右边沿靠近为窗口合拢。这种现象发生在数据被发送和确认时。
  2. 当窗口右边沿向右移动时将允许发送更多的数据,我们称之为窗口张开。这种现象发生在另一端的接收进程读取已经确认的数据并释放了TCP的接收缓存时。
  3. 当右边沿向左移动时,我们称之为窗口收缩。Host Requirements RFC强烈建议不要使用这种方式。但TCP必须能够在某一端产生这种情况时进行处理。

因为窗口的左边沿受另一端发送的确认序号的控制,因此不可能向左边移动。如果接收到一个指示窗口左边沿向左移动的ACK,则它被认为是一个重复ACK,并被丢弃。如果左边沿到达右边沿,则称其为一个零窗口,此时发送方不能够发送任何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图20-1所示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滑动窗口协议的动态性,可以总结如下几点:

  1. 发送方不必发送一个全窗口大小的数据。
  2. 来自接收方的一个报文段确认数据并把窗口向右边滑动。这是因为窗口的大小是相对于确认序号的。
  3. 正如从报文段7到报文段8中变化的那样,窗口的大小可以减小,但是窗口的右边沿却不能够向左移动。
  4. 接收方在发送一个ACK前不必等待窗口被填满。在前面我们看到许多实现每收到两个报文段就会发送一个ACK。

20.4 窗口大小

由接收方提供的窗口的大小通常可以由接收进程控制,这将影响TCP的性能。

4.2BSD默认设置发送和接受缓冲区的大小为2048个字节。在4.3BSD中双方被增加为4096个字节。SunOS 4.1.3 、BSD/386和SVR4仍然使用4096字节的默认大小。其他的系统,如Solaris 2.2、4.4BSD和AIX3.2则使用更大的默认缓存大小,如8192或16384等。

插口API允许进程设置发送和接收缓存的大小。接收缓存的大小是该连接上所能够通告的最大窗口大小。有一些应用程序通过修改插口缓存大小来增加性能。

一个例子
可以使用sock程序来控制这些缓存的大小。

bsdi % sock -i -s -R6144 5555 

该命令设置接收缓存为6144个字节(-R选项)。接着我们在主机sun上启动客户程序并使之发送8192个字节的数据:

sun % sock -i -n1 -w8192 bsdi 5555

下图显示了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首先注意到的是在报文段2中提供的窗口大小为6144字节。由于这是一个较大的窗口,客户立即连续发送了6个报文段(4~9)。报文段10确认了所有的数据(从第1到6144字节),但提供的窗口大小却为2048,这很可能是接收程序没有机会读取多于2048字节的数据。报文段11和12完成了客户的数据传输,且最后一个报文段带有FIN标志。
报文段13包含与报文段10相同的确认序号,但通告了一个更大的窗口大小。报文段14确认了最后的2048字节的数据和FIN,报文段15和16仅用于通告一个更大的窗口大小。报文段17和18完成通常的关闭过程。

20.5 Push标志

发送方使用Push标志(PSH)通知接收方将所收到的数据全部提交给接收进程。这里的数据包括与PUSH一起传送的数据以及接收方TCP已经为接收进程收到的其他数据。

在一个交互程序中,当客户发送一个命令给服务器时,它设置PUSH标志并停下来等待服务器的响应通过允许客户应用程序通知其TCP设置PUSH标志,客户进程通知TCP在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报文段时不要因等待额外数据而使已提交数据在缓存中滞留。类似地,当服务器的TCP接收到一个设置了PUSH标志的报文段时,它需要立即将这些数据递交给服务器进程而不能等待判断是否还会有额外的数据到达。

在20.4节的例子中,我们预计报文段12中的PUSH标志被置1,因为它是最后一个报文段。为什么发送方知道有更多的数据需要发送还设置报文段7中的PUSH标志呢?这是因为虽然我们指定写的是8192个字节的数据,但发送方的发送缓存却是4096个字节。

20.6 慢启动

在本章所有的例子中,发送方一开始便向网络发送多个报文段,直至达到接收方通告的窗口大小为止。当发送方和接收方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这种方式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存在多个路由器和速率较慢的链路时,就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一些中间路由器必须缓存分组,并有可能耗尽存储器的空间。

TCP需要支持一种被称为“慢启动(slow start)”的算法。该算法通过观察到新分组进入网络的速率应该与另一端返回确认的速率相同而进行工作。慢启动为发送方的TCP增加了另一个窗口: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记为cwnd。当与另一个网络的主机建立TCP连接时,拥塞窗口被初始化为1个报文段(即另一端通告的报文段大小)。每收到一个ACK,拥塞窗口就增加一个报文段(cwnd以字节为单位,但是慢启动以报文段大小为单位进行增加)。发送方取拥塞窗口与通告窗口中的最小值作为发送上限。拥塞窗口是发送方使用的流量控制,而通告窗口则是接收方使用的流量控制。

发送方开始时发送一个报文段,然后等待ACK。当收到该ACK时,拥塞窗口从1增加为2,即可以发送两个报文段。当收到这两个报文段的ACK时,拥塞窗口就增加为4。这是一种指数增加的关系。在某些点上可能达到了互联网的容量,于是中间路由器开始丢弃分组。这就通知发送方它的拥塞窗口开得过大。

20.7 成块数据的吞吐量

通常发送一个分组的时间取决于两个因素:传播时延(由光的有限速率、传输设备的等待时间等引起)和一个取决于媒体速率(即媒体每秒可传输的比特数)的发送时延。对于一个给定的两个接点之间的通路,传播时延一般是固定的,而发送时延则取决于分组的大小。在速率较慢的情况下发送时延起主要作用,而在千兆比特速率下传播时延则占主要地位。

带宽时延乘积
不论是带宽还是时延均会影响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通路的容量。 c a p a c i t y ( b i t ) = b a n d w i d t h ( b / s ) × r o u n d ⁣ − ⁣ t r i p t i m e ( s ) capacity \, (bit) = bandwidth \, (b/s) \times round \!-\! trip \: time \, (s) capacity(bit)=bandwidth(b/s)×roundtriptime(s)一般称之为带宽时延乘积。这个值依赖于网络速度和两端的RTT,可以有很大的变动。

拥塞
当数据到达一个大的管道(如一个快速局域网)并向一个较小的管道(如一个较慢的广域网)发送时便会发生拥塞。当多个输入流到达一个路由器,而路由器的输出流小于这些输入流的总和时也会发生拥塞。

20.8 紧急方式

TCP提供了“紧急方式(urgent mode)”,它使一端可以告诉另一端有些具有某种方式的“紧急数据”已经放置在普通的数据流中。另一端被通知这个紧急数据已被放置在普通数据流中,由接收方决定如何处理。

可以通过设置TCP首部中的两个字段来发出这种从一端到另一端的紧急数据已经被放置在数据流中的通知。URG比特被置1,并且一个16 bit的紧急指针(参考17.3节)被置为一个正的偏移量,该偏移量必须与TCP首部中的序号字段相加,以便得出紧急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TCP必须通知接收进程,何时已接收到一个紧急数据指针以及何时某个紧急数据指针还不在此连接上,或者紧急指针是否在数据流中向前移动。接着接收进程可以读取数据流,并必须能够被告知何时碰到了紧急数据指针。只要从接收方当前读取位置到紧急数据指针之间有数据存在,就认为应用程序处于“紧急方式”。在紧急指针通过之后,应用程序便转回到正常方式。

紧急方式有什么作用呢?两个最常见的例子是Telnet和Rlogin。当交互用户键入中断键时(见第26章)。另一个例子是FTP,当交互用户放弃一个文件的传输时(见第27章)。Telnet和Rlogin从服务器到客户使用紧急方式是因为在这个方向上的数据流很可能要被客户的TCP停止(也即通告了一个大小为0的窗口)。但是如果服务器进程进入了紧急方式,尽管它不能够发送任何数据,服务器TCP也会立即发送紧急指针和URG标志。当客户TCP接收到这个通知时就会通知客户进程,于是客户可以从服务器读取其输入、打开窗口并使数据流动。

这篇关于TCP/IP协议详解卷一:Chapter20 笔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91724

相关文章

一文详解如何在Python中从字符串中提取部分内容

《一文详解如何在Python中从字符串中提取部分内容》: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Python中从字符串中提取部分内容的相关资料,包括使用正则表达式、Pyparsing库、AST(抽象语法树)、字符串操作... 目录前言解决方案方法一:使用正则表达式方法二:使用 Pyparsing方法三:使用 AST方法四:使用字

Python列表去重的4种核心方法与实战指南详解

《Python列表去重的4种核心方法与实战指南详解》在Python开发中,处理列表数据时经常需要去除重复元素,本文将详细介绍4种最实用的列表去重方法,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目录方法1:集合(set)去重法(最快速)方法2:顺序遍历法(保持顺序)方法3:副本删除法(原地修改)方法4:

python logging模块详解及其日志定时清理方式

《pythonlogging模块详解及其日志定时清理方式》:本文主要介绍pythonlogging模块详解及其日志定时清理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 目录python logging模块及日志定时清理1.创建logger对象2.logging.basicCo

前端CSS Grid 布局示例详解

《前端CSSGrid布局示例详解》CSSGrid是一种二维布局系统,可以同时控制行和列,相比Flex(一维布局),更适合用在整体页面布局或复杂模块结构中,:本文主要介绍前端CSSGri... 目录css Grid 布局详解(通俗易懂版)一、概述二、基础概念三、创建 Grid 容器四、定义网格行和列五、设置行

Node.js 数据库 CRUD 项目示例详解(完美解决方案)

《Node.js数据库CRUD项目示例详解(完美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介绍Node.js数据库CRUD项目示例详解(完美解决方案),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 目录项目结构1. 初始化项目2. 配置数据库连接 (config/db.js)3. 创建模型 (models/

SQL表间关联查询实例详解

《SQL表间关联查询实例详解》本文主要讲解SQL语句中常用的表间关联查询方式,包括:左连接(leftjoin)、右连接(rightjoin)、全连接(fulljoin)、内连接(innerjoin)、... 目录简介样例准备左外连接右外连接全外连接内连接交叉连接自然连接简介本文主要讲解SQL语句中常用的表

shell编程之函数与数组的使用详解

《shell编程之函数与数组的使用详解》:本文主要介绍shell编程之函数与数组的使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shell函数函数的用法俩个数求和系统资源监控并报警函数函数变量的作用范围函数的参数递归函数shell数组获取数组的长度读取某下的

Python中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举例详解

《Python中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举例详解》:本文主要介绍如何通过一个简单的Python代码示例来解释命名空间和作用域的概念,它详细说明了内置名称、全局名称、局部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查找顺序,文中通... 目录引入例子拆解源码运行结果如下图代码解析 python3命名空间和作用域命名空间命名空间查找顺序命名空

SpringRetry重试机制之@Retryable注解与重试策略详解

《SpringRetry重试机制之@Retryable注解与重试策略详解》本文将详细介绍SpringRetry的重试机制,特别是@Retryable注解的使用及各种重试策略的配置,帮助开发者构建更加健... 目录引言一、SpringRetry基础知识二、启用SpringRetry三、@Retryable注解

springboot项目中常用的工具类和api详解

《springboot项目中常用的工具类和api详解》在SpringBoot项目中,开发者通常会依赖一些工具类和API来简化开发、提高效率,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具类及其典型应用场景,涵盖Spring原生... 目录1. Spring Framework 自带工具类(1) StringUtils(2) C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