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详解卷一:Chapter20 笔记

2023-11-11 17:32

本文主要是介绍TCP/IP协议详解卷一:Chapter20 笔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TCP/IP协议详解卷一:Chapter20 笔记

  • Chapter 20 TCP的成块数据流
    • 20.2 正常数据流
    • 20.3 滑动窗口
    • 20.4 窗口大小
    • 20.5 Push标志
    • 20.6 慢启动
    • 20.7 成块数据的吞吐量
    • 20.8 紧急方式

Chapter 20 TCP的成块数据流

在第15章我们看到TFTP使用了停止等待协议。数据发送方在发送下一个数据块之前需要等待接收对已发送数据的确认。本章将介绍TCP所使用的被称为滑动窗口协议的另一种形式的流量控制方法。该协议允许发送方在停止并等待确认前可以连续发送多个分组。由于发送方不必每发一个分组就停下来等待确认,因此该协议可以加速数据的传输。

20.2 正常数据流

在图20-1中(从svr4传输8192字节到bsdi),注意到报文段7、14和16中的ACK确认了两个收到的报文段是很重要的。使用TCP的滑动窗口协议时,接收方不必确认每一个收到的分组。在TCP中,ACK是累积的——它们表示接收方已经正确收到了一直到确认序号减1的所有字节。

在图20-3中(从一个快发送方发送8192字节的数据到一个慢接收方),发送方发送4个背靠背(back-to-back)的数据报文段去填充接收方的窗口,然后停下来等待一个ACK。接收方发送ACK(报文段8),但通告其窗口大小为0,这说明接收方已收到所有数据,但这些数据都在接收方的TCP缓冲区,因为应用程序还没有机会读取这些数据。另一个ACK(称为窗口更新)在17.4 ms后发送,表明接收方现在可以接收另外的4096个字节的数据。虽然这看起来像一个ACK,但由于它并不确认任何新数据,只是用来增加窗口的右边沿,因此被称为窗口更新

20.3 滑动窗口

TCP滑动窗口的可视化表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我们将字节从1至11进行标号。接收方通告的窗口称为提出的窗口(offered window),它覆盖了从第4字节到第9字节的区域,表明接收方已经确认了包括第3字节在内的数据,且通告窗口大小为6。第17章中,我们知道窗口大小是与确认序号相对应的。发送方计算它的可用窗口,该窗口表明多少数据可以立即被发送。当接收方确认数据后,这个滑动窗口不时地向右移动。窗口两个边沿的相对运动增加或减少了窗口的大小。

我们使用三个术语来描述窗口左右边沿的运动:

  1. 称窗口左边沿向右边沿靠近为窗口合拢。这种现象发生在数据被发送和确认时。
  2. 当窗口右边沿向右移动时将允许发送更多的数据,我们称之为窗口张开。这种现象发生在另一端的接收进程读取已经确认的数据并释放了TCP的接收缓存时。
  3. 当右边沿向左移动时,我们称之为窗口收缩。Host Requirements RFC强烈建议不要使用这种方式。但TCP必须能够在某一端产生这种情况时进行处理。

因为窗口的左边沿受另一端发送的确认序号的控制,因此不可能向左边移动。如果接收到一个指示窗口左边沿向左移动的ACK,则它被认为是一个重复ACK,并被丢弃。如果左边沿到达右边沿,则称其为一个零窗口,此时发送方不能够发送任何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图20-1所示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滑动窗口协议的动态性,可以总结如下几点:

  1. 发送方不必发送一个全窗口大小的数据。
  2. 来自接收方的一个报文段确认数据并把窗口向右边滑动。这是因为窗口的大小是相对于确认序号的。
  3. 正如从报文段7到报文段8中变化的那样,窗口的大小可以减小,但是窗口的右边沿却不能够向左移动。
  4. 接收方在发送一个ACK前不必等待窗口被填满。在前面我们看到许多实现每收到两个报文段就会发送一个ACK。

20.4 窗口大小

由接收方提供的窗口的大小通常可以由接收进程控制,这将影响TCP的性能。

4.2BSD默认设置发送和接受缓冲区的大小为2048个字节。在4.3BSD中双方被增加为4096个字节。SunOS 4.1.3 、BSD/386和SVR4仍然使用4096字节的默认大小。其他的系统,如Solaris 2.2、4.4BSD和AIX3.2则使用更大的默认缓存大小,如8192或16384等。

插口API允许进程设置发送和接收缓存的大小。接收缓存的大小是该连接上所能够通告的最大窗口大小。有一些应用程序通过修改插口缓存大小来增加性能。

一个例子
可以使用sock程序来控制这些缓存的大小。

bsdi % sock -i -s -R6144 5555 

该命令设置接收缓存为6144个字节(-R选项)。接着我们在主机sun上启动客户程序并使之发送8192个字节的数据:

sun % sock -i -n1 -w8192 bsdi 5555

下图显示了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首先注意到的是在报文段2中提供的窗口大小为6144字节。由于这是一个较大的窗口,客户立即连续发送了6个报文段(4~9)。报文段10确认了所有的数据(从第1到6144字节),但提供的窗口大小却为2048,这很可能是接收程序没有机会读取多于2048字节的数据。报文段11和12完成了客户的数据传输,且最后一个报文段带有FIN标志。
报文段13包含与报文段10相同的确认序号,但通告了一个更大的窗口大小。报文段14确认了最后的2048字节的数据和FIN,报文段15和16仅用于通告一个更大的窗口大小。报文段17和18完成通常的关闭过程。

20.5 Push标志

发送方使用Push标志(PSH)通知接收方将所收到的数据全部提交给接收进程。这里的数据包括与PUSH一起传送的数据以及接收方TCP已经为接收进程收到的其他数据。

在一个交互程序中,当客户发送一个命令给服务器时,它设置PUSH标志并停下来等待服务器的响应通过允许客户应用程序通知其TCP设置PUSH标志,客户进程通知TCP在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报文段时不要因等待额外数据而使已提交数据在缓存中滞留。类似地,当服务器的TCP接收到一个设置了PUSH标志的报文段时,它需要立即将这些数据递交给服务器进程而不能等待判断是否还会有额外的数据到达。

在20.4节的例子中,我们预计报文段12中的PUSH标志被置1,因为它是最后一个报文段。为什么发送方知道有更多的数据需要发送还设置报文段7中的PUSH标志呢?这是因为虽然我们指定写的是8192个字节的数据,但发送方的发送缓存却是4096个字节。

20.6 慢启动

在本章所有的例子中,发送方一开始便向网络发送多个报文段,直至达到接收方通告的窗口大小为止。当发送方和接收方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这种方式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存在多个路由器和速率较慢的链路时,就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一些中间路由器必须缓存分组,并有可能耗尽存储器的空间。

TCP需要支持一种被称为“慢启动(slow start)”的算法。该算法通过观察到新分组进入网络的速率应该与另一端返回确认的速率相同而进行工作。慢启动为发送方的TCP增加了另一个窗口: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记为cwnd。当与另一个网络的主机建立TCP连接时,拥塞窗口被初始化为1个报文段(即另一端通告的报文段大小)。每收到一个ACK,拥塞窗口就增加一个报文段(cwnd以字节为单位,但是慢启动以报文段大小为单位进行增加)。发送方取拥塞窗口与通告窗口中的最小值作为发送上限。拥塞窗口是发送方使用的流量控制,而通告窗口则是接收方使用的流量控制。

发送方开始时发送一个报文段,然后等待ACK。当收到该ACK时,拥塞窗口从1增加为2,即可以发送两个报文段。当收到这两个报文段的ACK时,拥塞窗口就增加为4。这是一种指数增加的关系。在某些点上可能达到了互联网的容量,于是中间路由器开始丢弃分组。这就通知发送方它的拥塞窗口开得过大。

20.7 成块数据的吞吐量

通常发送一个分组的时间取决于两个因素:传播时延(由光的有限速率、传输设备的等待时间等引起)和一个取决于媒体速率(即媒体每秒可传输的比特数)的发送时延。对于一个给定的两个接点之间的通路,传播时延一般是固定的,而发送时延则取决于分组的大小。在速率较慢的情况下发送时延起主要作用,而在千兆比特速率下传播时延则占主要地位。

带宽时延乘积
不论是带宽还是时延均会影响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通路的容量。 c a p a c i t y ( b i t ) = b a n d w i d t h ( b / s ) × r o u n d ⁣ − ⁣ t r i p t i m e ( s ) capacity \, (bit) = bandwidth \, (b/s) \times round \!-\! trip \: time \, (s) capacity(bit)=bandwidth(b/s)×roundtriptime(s)一般称之为带宽时延乘积。这个值依赖于网络速度和两端的RTT,可以有很大的变动。

拥塞
当数据到达一个大的管道(如一个快速局域网)并向一个较小的管道(如一个较慢的广域网)发送时便会发生拥塞。当多个输入流到达一个路由器,而路由器的输出流小于这些输入流的总和时也会发生拥塞。

20.8 紧急方式

TCP提供了“紧急方式(urgent mode)”,它使一端可以告诉另一端有些具有某种方式的“紧急数据”已经放置在普通的数据流中。另一端被通知这个紧急数据已被放置在普通数据流中,由接收方决定如何处理。

可以通过设置TCP首部中的两个字段来发出这种从一端到另一端的紧急数据已经被放置在数据流中的通知。URG比特被置1,并且一个16 bit的紧急指针(参考17.3节)被置为一个正的偏移量,该偏移量必须与TCP首部中的序号字段相加,以便得出紧急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TCP必须通知接收进程,何时已接收到一个紧急数据指针以及何时某个紧急数据指针还不在此连接上,或者紧急指针是否在数据流中向前移动。接着接收进程可以读取数据流,并必须能够被告知何时碰到了紧急数据指针。只要从接收方当前读取位置到紧急数据指针之间有数据存在,就认为应用程序处于“紧急方式”。在紧急指针通过之后,应用程序便转回到正常方式。

紧急方式有什么作用呢?两个最常见的例子是Telnet和Rlogin。当交互用户键入中断键时(见第26章)。另一个例子是FTP,当交互用户放弃一个文件的传输时(见第27章)。Telnet和Rlogin从服务器到客户使用紧急方式是因为在这个方向上的数据流很可能要被客户的TCP停止(也即通告了一个大小为0的窗口)。但是如果服务器进程进入了紧急方式,尽管它不能够发送任何数据,服务器TCP也会立即发送紧急指针和URG标志。当客户TCP接收到这个通知时就会通知客户进程,于是客户可以从服务器读取其输入、打开窗口并使数据流动。

这篇关于TCP/IP协议详解卷一:Chapter20 笔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391724

相关文章

Spring Security基于数据库验证流程详解

Spring Security 校验流程图 相关解释说明(认真看哦) AbstractAuthenticationProcessingFilter 抽象类 /*** 调用 #requiresAuthentication(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验证操作。* 如果需要验证,则会调用 #attemptAuthentica

OpenHarmony鸿蒙开发( Beta5.0)无感配网详解

1、简介 无感配网是指在设备联网过程中无需输入热点相关账号信息,即可快速实现设备配网,是一种兼顾高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配网方式。 2、配网原理 2.1 通信原理 手机和智能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利用特有的NAN协议实现。利用手机和智能设备之间的WiFi 感知订阅、发布能力,实现了数字管家应用和设备之间的发现。在完成设备间的认证和响应后,即可发送相关配网数据。同时还支持与常规Sof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15 人工神经网络(1)sklearn

系列文章目录 监督学习:参数方法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4 线性回归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5 逻辑回归 【课后题练习】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5 逻辑回归(SAheart.csv) 【学习笔记】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6 多项逻辑回归 【学习笔记 及 课后题练习】 陈强-机器学习-Python-Ch7 判别分析 【学

6.1.数据结构-c/c++堆详解下篇(堆排序,TopK问题)

上篇:6.1.数据结构-c/c++模拟实现堆上篇(向下,上调整算法,建堆,增删数据)-CSDN博客 本章重点 1.使用堆来完成堆排序 2.使用堆解决TopK问题 目录 一.堆排序 1.1 思路 1.2 代码 1.3 简单测试 二.TopK问题 2.1 思路(求最小): 2.2 C语言代码(手写堆) 2.3 C++代码(使用优先级队列 priority_queue)

系统架构师考试学习笔记第三篇——架构设计高级知识(20)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

本章知识考点:         第20课时主要学习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的理论和工作中的实践。根据新版考试大纲,本课时知识点会涉及案例分析题(25分),而在历年考试中,案例题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并不多,虽在综合知识选择题目中经常考查,但分值也不高。本课时内容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按照以往的出题规律,通信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点多来源于教材内的基础网络设备、网络架构和教材外最新时事热点技术。本课时知识

K8S(Kubernetes)开源的容器编排平台安装步骤详解

K8S(Kubernetes)是一个开源的容器编排平台,用于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以下是K8S容器编排平台的安装步骤、使用方式及特点的概述: 安装步骤: 安装Docker:K8S需要基于Docker来运行容器化应用程序。首先要在所有节点上安装Docker引擎。 安装Kubernetes Master:在集群中选择一台主机作为Master节点,安装K8S的控制平面组件,如AP

【Linux】应用层http协议

一、HTTP协议 1.1 简要介绍一下HTTP        我们在网络的应用层中可以自己定义协议,但是,已经有大佬定义了一些现成的,非常好用的应用层协议,供我们直接使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就是其中之一。        在互联网世界中,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协议,他定义了客户端(如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如何进行通信,以交换或者传输超文本(比如HTML文档)。

嵌入式Openharmony系统构建与启动详解

大家好,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构建Openharmony子系统以及系统的启动过程分解。 第一:OpenHarmony系统构建      首先熟悉一下,构建系统是一种自动化处理工具的集合,通过将源代码文件进行一系列处理,最终生成和用户可以使用的目标文件。这里的目标文件包括静态链接库文件、动态链接库文件、可执行文件、脚本文件、配置文件等。      我们在编写hellowor

LabVIEW FIFO详解

在LabVIEW的FPGA开发中,FIFO(先入先出队列)是常用的数据传输机制。通过配置FIFO的属性,工程师可以在FPGA和主机之间,或不同FPGA VIs之间进行高效的数据传输。根据具体需求,FIFO有多种类型与实现方式,包括目标范围内FIFO(Target-Scoped)、DMA FIFO以及点对点流(Peer-to-Peer)。 FIFO类型 **目标范围FIFO(Target-Sc

论文阅读笔记: Segment Anything

文章目录 Segment Anything摘要引言任务模型数据引擎数据集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Segment Anything Model图像编码器提示编码器mask解码器解决歧义损失和训练 Segment Anything 论文地址: https://arxiv.org/abs/2304.02643 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facebookres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