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Thunderbolt又稱“雷電技術”,苹果中国译为“雷雳”,是由英特尔發表的連接器標準,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又稱“雷電技術”,苹果中国译为“雷雳”,是由英特尔發表的連接器標準,目的在於當作電腦與其他裝置之間的通用匯流排,第一代與第二代接口是與Mini DisplayPort整合,較新的第三代開始改為與USB Type-C結合,并能提供电源。
類別 | Dual-protocol I/O | ||
---|---|---|---|
產品歷史 | |||
設計者 | 英特尔和蘋果公司 | ||
製造商 | 無特定廠商 | ||
製造时间 | 2011年2月 | ||
取代 | FireWire(IEEE 1394) | ||
一般规格 | |||
長度 | 最長達5公尺(銅線) | ||
宽度 | 8.3 毫米 | ||
高度 | 2.5 毫米 | ||
热插拔 | 支援 | ||
Daisy chain | 支援,最多達7部裝置 | ||
外接 | 支援 | ||
连接器 | Mini DisplayPort(第一代和第二代), USB Type-C(第三代和第四代) | ||
电力 | |||
信号 | 15 W 100 W (Thunderbolt 3 充電) | ||
数据 | |||
数据信号 | 支援 | ||
比特率 | 第一代:双通道,其中每通道10 Gbit/s(总计20 Gbit/s) 第二代:总计20 Gbit/s 第三代和第四代:40 Gbit/s雙向傳輸(PCIe及DisplayPort) | ||
协议 | Thunderbolt
| ||
引脚输出 | |||
引脚1 | GND | 接地 | |
引脚2 | HPD | 熱插拔偵測 | |
引脚3 | HS0TX(P) | 高速通道0的正訊號傳輸 | |
引脚4 | HS0RX(P) | 高速通道0的正訊號接收 | |
引脚5 | HS0TX(N) | 高速通道0的負訊號傳輸 | |
引脚6 | HS0RX(N) | 高速通道0的負訊號接收 | |
引脚7 | GND | 接地 | |
引脚8 | GND | 接地 | |
引脚9 | LSR2P TX | 慢速通道的訊號傳輸 | |
引脚10 | GND | 接地(保留) | |
引脚11 | LSP2R RX | 慢速通道的訊號接收 | |
引脚12 | GND | 接地(保留) | |
引脚13 | GND | 接地 | |
引脚14 | GND | 接地 | |
引脚15 | HS1TX(P) | 高速通道1的正訊號傳輸 | |
引脚16 | HS1RX(P) | 高速通道1的正訊號接收 | |
引脚17 | HS1TX(N) | 高速通道1的負訊號傳輸 | |
引脚18 | HS1RX(N) | 高速通道1的負訊號接收 | |
引脚19 | GND | 接地 | |
引脚20 | DPPWR | 接頭電源 |
图为与Mini DisplayPort集成的初代Thunderbolt
图为與USB Type-C結合的Thunderbolt 3
Intel 提供兩種 Thunderbolt 控制器:雙插座和單插座。外部裝置和電腦都需要有一個控制器。
早期由英特尔獨立研發,使用光纤傳輸;后來在一次科技展示會場上,苹果公司看到了早期光纤傳輸的原型後,主動對英特爾表示興趣並給予開發上的建議,致使正式發表的第一代從光纤改用铜線和苹果的Mini DisplayPort外形,Mini DP接口加上Thunderbolt,由於二合一的整合特點,作為蘋果的多用途高速傳輸介面使用,蘋果的加入使得Thunderbolt生態建立起來。
第三代改為使用USB Type-C介面。繼續延伸多合一的整合特點,因此它既能以双向 40 Gbit/s传输数据(40 Gbit/s + 40 Gbit/s,特別是針對外接高速網路時),又能兼容Mini DisplayPort设备直接连接Thunderbolt接口传输视频与声音信号,也可连接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直接同时输出视频、声音与数据,且不用如傳統使用多條連接線。
技術內容
版本 | 時間 | 廠商 | 代號 | 地點 | 頻寬 | USB | |
---|---|---|---|---|---|---|---|
Thunderbolt 開發版 | 2009年 | Intel | Light Peak | 英特爾科技論壇(IDF) | |||
Thunderbolt | 2011年2月 | Intel Apple | Light Peak | 10 Gbit/s | 與USB 3.0同時應用在未來的系統中,扮演互補角色。 | 具有这种接口的MacBook Pro及一根29美元的连接线。 苹果独享这技术专利权一年。 | |
Thunderbolt 2 | 2013年 | Falcon Ridge | 20 Gbit/s | ||||
Thunderbolt 3 | 2015年6月2日 | Intel | Alpine Ridge Titan Ridge | COMPUTEX 2015 | 40 Gbit/s | 連接埠更換為USB Type-C | Alpine Ridge 僅能相容於Thunderbolt 系統, Titan Ridge 可以相容於大部分的USB-C 系統, 不僅限於Thunderbolt |
Thunderbolt 4 | 2020年7月8日 | Goshen Ridge |
第一版(Thunderbolt)
2011年,發表第一版Thunderbolt,訊號線最長可達10米,雙向同步傳輸速度可達10 Gbit/s。
Thunderbolt 技術採用兩種通訊協定 ,包括用在資料傳輸的 PCI Express ,以及用在顯示的 DisplayPort,且完整相容現有的DisplayPort裝置。將來可能取代其他個人電腦的周邊裝置匯流排,如DVI、DisplayPort、USB、Firewire(IEEE 1394)與 HDMI等,成為電腦對外的單一匯流排。
可以透過菊花鏈(Daisy-chain)方式連接最多六個周邊裝置(其中首两链可包含两个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透過匯流排可供應10W的電力給周邊。
第二版(Thunderbolt 2)
2013年,第二版,代號 Falcon Ridge,同步傳輸速度 20 Gbit/s。
英特爾希望在2020年時將它提升到100Gbps,透過光纖線路發送具紅外線信号代替傳統的數據線進行數據傳輸,當作電腦與其他裝置之間的通用連接線,類似目前USB的功能,未來一台電腦可裝設數個Thunderbolt連接埠,提供不同的裝置使用,也可直接連接到一個具有數種對外接口的裝置上,用一種細長的線纜支援多種輸入輸出裝置。
Intel宣稱,Thunderbolt 2 能連接一個显示器,並同時傳送4K視訊。
- 物理層面,第一、二版 Thunderbolt 的頻寬都是 20 Gbit/s,因此線材是相容的。訊號線包含四條 10 Gbit/s通道,上下行各有兩條。
- 邏輯層面,第二代 Thunderbolt 合併了第一代的兩條獨立 10 Gbit/s 通道,使得最高傳輸速度翻倍到 20 Gbit/s 。
第一款引入 Thunderbolt 2 的產品是ASUS主板,於2013年8月19日發佈。
第一款發售的產品是蘋果公司MacBook Pro with Retina (Late 2013),於2013年10月22日推出。
第三版(Thunderbolt 3)
2015年6月2日,COMPUTEX 2015 ,代號為Alpine Ridge,雙倍頻寬達到40 Gbit/s (5 GB/s)。Thunderbolt 3 物理接口改用USB Type-C。
新一代 Thunderbolt 節省一半用電,最大供電100W。可連接兩個4K解析度顯示器,或一個5K解析度顯示器。基於 PCIe 3.0 x4。支援 HDMI2.0(4K 60Hz)和 DisplayPort1.2(5K 60Hz)。
英特爾提供控制器的三個版本:
- "DP"(Double Port)版本 : PCIe 3.0 ×4 提供2個 Thunderbolt 3 接口 (JHL6540)
- "SP"(Single Port)版本 : PCIe 3.0 ×4 提供1個 Thunderbolt 3 接口 (JHL6340)
- "LP"(Low Power)版本 : PCIe 3.0 ×2 提供1個 Thunderbolt 3 接口 (JHL6240)
由於支援 Thunderbolt 1, 2 的廠商不多,而且採用 Thunderbolt 的裝置大多是高端產品,價格昂貴,加上接口使用的是蘋果Mini Displayport,配件無法用在其他電子裝置,普及程度遠低於對手USB。故此版的 Thunderbolt 將與 USB Type-C 的接頭相容,使 Thunderbolt 變得更普及。
第四版(Thunderbolt 4)
Thunderbolt4在CES2020公開發表,最終版本的規格書在2020年七月發布。Thunderbolt 4 與 Thunderbolt 3 的主要差異在於對於USB4通訊協定的支援以及資料的傳輸速度。對於PCIe的最低要求需要32Gbit/s 以上。支援兩個4K顯示(DisplayPort 1.4)。支援Intel VT-d為基本的直接記憶體存取保護以防止實體DMA攻擊。
商品化
2011年2月24日,蘋果公司發佈新款 MacBook Pro,搭載 Thunderbolt 技術,這是此技術首次應用在商業產品上。在PC产品上苹果有一年的专利独享权。同日,Promise 發佈 Pegasus 存儲產品,同樣應用此技術,這是此技術首次應用存儲業產品上。稍后,苹果發佈了使用 Thunderbolt 技术的 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2012年发布了两个小配件:Apple Thunderbolt to Gigabit Ethernet Adapter 和 Apple Thunderbolt to FireWire 转换器。
2013年6月10日,蘋果公司發佈新款 Mac Pro 並將搭載 Thunderbolt 2 技術。
2016年10月28日,蘋果公司發佈新款MacBook Pro搭載Thunderbolt 3技術。
2020年6月23日,蘋果公司官網開賣Thunderbolt 3 Pro 連接線。
外接
- Thunderbolt典型應用之一是外接顯示卡。以前的Intel CPU没有集成Thunderbolt控制器,許多筆記型電腦的Thunderbolt介面都是掛接在PCH下。第十代Intel Core處理器集成了Thunderbolt控制器,但是仅限10nm的Ice Lake微架构处理器,而同为第十代Intel Core的14nm Comet Lake微架构处理器并未集成Thunderbolt控制器,且部分搭载Ice Lake处理器的筆記型電腦未配备支持Thunderbolt 3的USB-C接口,例如Surface Pro 7的USB-C接口就未集成Thunderbolt 3。
安全性
許多Thunderbolt裝置都實現了「安全性模式」,當連接裝置時要求用戶的驗證,以防止某些惡意的裝置通過存取PCI Express總線進行DMA攻擊和讀取主記憶體:
none
:沒有Thunderbolt安全性,允許所有裝置的連接。在BIOS設定中又被稱為「Legacy Mode」。user
:每次連接裝置時都必須經過用戶的驗證。secure
:連接裝置時要求用戶的驗證,但記住用戶連接過的裝置,對於同一個裝置不要求重新驗證。dponly
:禁止Thunderbolt介面的PCI Express總線功能,只允許DisplayPort功能(有的電腦是只允許DisplayPort功能和USB功能)。
參考資料
- ^ . Intel. [June 28,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3).
- ^ (PDF). Intel. [February 25,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6-29).
- ^ . Thunderbolt Technology Community. 2015-06-02 [2015-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 ^ . Intel. [2023-03-16] (中文).
- ^ . Apple (中国) - 官方网站. [2019-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中文(中国大陆)).
- ^ Anand Lal Shimpi. . AnandTech. June 9, 2013 8:39 PM EST [2014-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0).
- ^ Walton, Jarred (August 19, 2013). "ASUS Introduces Z87-Deluxe/Quad: World’s First Thunderbolt 2 Certified Motherboar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nandTech. Retrieved December 28, 2013.
- ^ Torres, Edwin (January 28,20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acRumors. Retrieved January 28, 2014.
- ^ . ExtremeTech. 2015-06-04 [2015-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1).
- ^ Joel Hruska. . extreme tech. April 22, 2014 at 2:15 pm [2014-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3).
- ^ . 2015-06-03 [2015-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7).
- ^ . [201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3).
- ^ .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1).
- ^ . support.lenovo.com. [202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8).
- ^ eischmann. . Brno hat. 2017-06-29 [202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英语).
外部連結
- Light Peak技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英特爾 THUNDERBOLT 技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蘋果公司 THUNDERBOLT 介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THUNDERBOLT Technology Communi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Learn More About THUNDERBOL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这篇关于Thunderbolt又稱“雷電技術”,苹果中国译为“雷雳”,是由英特尔發表的連接器標準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