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程序员:逃不开的三十岁“魔咒”,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如今,程序员已经不仅仅是“吃青春饭”的代名词了。虽然每年新入行的程序员都很多,但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这个行业也留下了大量"高龄"(三十岁以上)程序员。
既然“高龄”,要面对的问题就不同于年轻人,比如自己和家人的保险,就是个大家都要面对的问题。
前些日子,我特意抽空上网了解了一些保险相关的基础知识,顺便问了周围一圈朋友,发现真正了解保险的人不多。不少人都是靠强制性的医保、社保,少数人会购买商业保险,因为商业保险里面的名堂很多,真正搞得懂的人却不多。
比如常见的 ”保本分红型保险" 许多人第一印象都很好,似乎比各种理财产品还要好,又没什么限制,所以欣然下单。但是细细看去,保险规定却暗藏玄机。
比如保额就等于你的保费,利息其实不高, 而且提前支取还要损失大笔手续费…… 再联想到前些年几家所谓的 “保险” 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疯狂举牌的故事,我们只能感叹:保险的套路真是太深了。
对于保险,我的观点是:重要,买早受益,但是不能瞎买,一定要看清楚了想明白了,再做决定。
如果你也认同这种态度,但又不太了解保险的门道,不妨关注孙明展的公众号,里面有不少关于保险的知识可供了解。
孙明展是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毕业,国际金融理财师,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专业硕士导师,“谱蓝”品牌创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公众号:只提供建议,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打广告。
对于如何购买保险,大家不妨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文末有福利):
保障意识近十年来逐渐普及,可惜国内众多保险产品明坑暗坑,坑坑洼洼,除非你不买,否则几乎没有机会幸免于被坑。
如果说“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银行理财,屌丝死于P2P”,作为精算师,我要再加上一句:“全民死于保险理财”。
到底是坑太大容易掉?还是人太傻往里跳?
我姑且先讲几个掉坑的故事,朋友们自己来思考判断。
1第一个掉坑的故事,发生在我的诸多粉丝朋友身上。
前几天,后台还有一个粉丝问我:
“孙老师,我前几年买了一款保险产品,一年交几万元保费,交款三年后,每三年就可以返还一笔钱,退休以后每年还可以拿到一笔钱。另外还有分红,分红最高档最终能拿回的保证保障,可以达到已交保费的五倍。您觉得这是好的保险产品吗?”
从我几年前开公号开始,这样的疑问每隔几天就会在后台出现一次,版本大同小异,比如到养老时返还,到孩子上学时每年返还,到孩子成人创业时返还等等……关键词都离不开“保本”、“返还”。
这样的产品看起来很美,其实却是典型的保险头号深坑——
高保费、无保障、低收益、保本保息的分红险
(分红险的一种)
此类分红险乃 2008 年股灾的产物。
前一年乃股市最疯狂的 2007 年,保险公司兜售了大量的投资连结保险(投连险)。2008 年 A 股从 6124 点狂跌到 1600 点,这些投连险也让投保人亏得一塌糊涂,群众对保险公司的信心也消失殆尽。
为了追求业绩,保险公司设计并推出此类分红险,美其名曰 “迎合市场”,果然击中客户软肋。
细究此类分红险的几个特点,就知道为何我在前面加了 “高保费、无保障、低收益” 这样一长串形容词:
第一,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一年保费几万元绝对不菲,占用大量财务资源,此乃保费之高;保险期横跨几十年,如果中途想提前拿回钱,还要损失大量本金!
第二, 保费等于保额,此乃完全无保障;因为保费高昂,投保人以为自己花了很多钱,已经有了充足保障,殊不知完全相反!
第三,所谓保单收益(包含分红和固定返还金),实际在财务现金流分析工具里精算下来,真正的回报比一年定期还低,此乃低收益。
以上一句话概括,此类分红险占用大量财务资源、丝毫没有保障,还让家庭形成误区,以为自己买了许多保险,保障充足。
分红险恰恰风靡市场多年,真乃害人不浅第一大坑。
这个坑有多大?有人估计是万亿规模。
第二个掉坑的故事发生在我妈身上(没错,我 “家丑外扬” 了)。
几年前,我偶然发现,我妈背着我在银行买了一份 “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
拿回来一看,居然是一份趸缴的万能险保单。
我顿时哭笑不得,防不胜防啊!连有一定学历的中产阶级都掉坑,何况老人呢?
“万能险” 的名字实在诱人,沾了翻译的光,英文原文是 Universal Life Insurance,universal 恰好有“万能”的意思。
它可以随时提取账户,不用像分红险一样遭受本金损失。如果买的是期缴万能险,可以买到较高的保障额度,较为灵活。
但银行大量销售的都是趸缴万能险,那就“万万不能”了!
趸缴的万能险是前述 “大坑” 分红险的升级版本,把不透明的保险公司的分红,变成透明的公布利率,让你看得清清楚楚。
但如果把每个月万能险公布的利率全部拉平,你会发现跟同期的货币基金收益几乎如出一辙。(货币基金是什么收益水平,大家看看各种“宝宝”就知道了)
当年我在就职公司设计万能险时,找的投资渠道就是给某外资银行做同业存款,即把收到的万能险保费存入银行,签订银行同业存款利息水平协议,获利后在扣除保险公司利润、账户管理费后,再把剩余收益返还给客户。
所以,趸缴万能险除了流动性强,还真是 “换汤不换药” 的坑之所在。
已经掉入上述二坑的朋友们,该拿保单怎么办?理性冷静地做出思考和选择吧。
以上是老坑,再说说互联网时代的 “新坑”。
近年来互联网发达,社交关系和同情心在网上也更容易被频繁利用。不知何时起,朋友圈开始互助与众筹信息满天飞。
有名的网络保险互助平台如 “水滴互助、抗癌公社、e互助、人人互助”等等。不少粉丝看到这类平台后问我:
孙老师,我了解到网上某个互助平台,最低只要交1元,万一得了重疾就可以得到最高 10 万元封顶的保障。这可不可以参与?
这种互助形式,还真不是新鲜事。
虽然互助会组织筹集了资金,但并没有合适的监管,科学的风控,没有精算师也没有核保员。成员每人交点钱,万一谁家出事了,互助组织就按照当初商定的金额进行一部分的赔款。
随着互助的发展,人越来越“聪明”,越是身体不健康的人越会参与这样的互助,出险概率越高,拿到钱的可能性越大。
于是,参与互助的出发点不是出于对保险的需求,变成了对钱财的贪心,严重违背了保险本质。
最终,互助组织要维持下去,会遭遇巨大挑战。
如果你要解决家庭保障的缺口,千万不要依赖 “互助” 形式,一旦耽误大事将追悔莫及。
再说众筹,一般是在当事人罹患重病后,家人通过某些官方众筹平台向大众求助善款的一种方式。
朋友圈里常见的 “我的同事生病了,大家救救他吧!”、“孩子遭遇癌症,帮帮我们!” 之类的众筹信息,转发人往往号称与求助人有一定利益相关,为信息的真实性背书。
这种慈善方式无可厚非,但信息真实性一旦经过社交工具扩散,很难核实,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无法预估筹款是否能圆满解决问题。
我们不妨把问题想深一层:
与其出事后手忙脚乱,为何不一开始就购置好充足的疾病保障,非要等到出了事,才想起临时求助呢?
每个人都肩负责任,既然患病是生命中无法预料、无法避免的事情,责任就对应着一份保障,人一旦出险就会影响家庭财务,这才是需要保障的根本原因。
等到在朋友圈看到救助众筹,才想起自己需要家庭保障时,往往就晚了。
大坑年年有,每年都很多。客观上,我们不能奢望它们自动消失。
但好歹我们也是受过教育,积极生活,每天学习以求不被时代淘汰的人,为何还老掉坑里?
本质上是思维出现了误区和盲点。如果不改善和修正,只会反复掉坑。
我总结了几个最容易导致中产阶级掉坑的心态,分享给大家:
第一 | 本末倒置被人认可
本末倒置,是掉坑第一核心原因。
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个是颠倒了保障的目的。比如一提到买保险就先想保本、返还、收益,最后才考虑是否真的有保障作用。
另一个是颠倒了保障对象的重要性和顺序。比如许多家庭想到买保险,首先是要保孩子,反而忽略了家庭支柱。
摆脱本末倒置的心态,要从整个家庭的保障需求考虑(如家庭支柱收入、全家的健康医疗开支等需求),更要防止因父爱母爱严重泛滥,忽略了家庭支柱才是家庭财务的基石,孩子并非是家庭财务来源。
一旦家庭支柱的收入中断却又无保障,那才是灭顶之灾!
第二 | 不想看病急着开药
谈起保障,大多人第一个问题就是 “哪个公司的产品好?”
所有的关注点全在产品上,根本不从家庭需要何种保障,需要多少保障出发考虑问题。一说到要从家庭财务诊断做起,就退避三舍。
这与生了病去看医生,不听医生诊断直接催促开药,有什么区别呢?
医生不用诊断,就直接开药,什么样的医生能给你开出一副包治百病的药?
只关注药品广告,不管病因,你不掉坑谁掉坑呢。
第三 | 总想一张保单搞定所有问题
当家里许多财务上的需求聚集在一起时,许多人往往就被搅糊涂了。
最典型的情况,莫过于当家庭支柱的保障、孩子的教育金、夫妻的养老金、老人的医疗金等需求都存在的情况。
许多人分不清紧急顺序,被五花八门的产品功能迷惑,干脆期望用一份保险搞定所有问题,进而掉坑。
事实上与保障相比,其它目标虽也重要,但都是延时需求,只有保障需求最为紧迫。
切记——家庭坍塌是瞬间的,而其它目标的达成是漫长的过程。
最后
如果你能耐心看到这里,恭喜你已经成功迈出了构建家庭保障的第一步:绕坑。
下一步,就是要开始思考如何构建家庭保障,计算家庭保障所需,此文就不详细说明了,绝对干货,绝对实用(笑)。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孩子和家庭保险的内容,今天为大家申请了免费体验规划的福利,不妨来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
关注公号:孙明展
备注 “GitHub+手机号码”
即可 免费 获得孙明展老师及其团队赠送的
价值 800元 的量身定制的
家庭保障规划一份
定制化规划服务包括:
家庭成员保障责任综合评估
现有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分析比较
基于家庭状况和需求的综合保障规划构建
这篇关于程序员:逃不开的三十岁“魔咒”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