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读研=搬砖?揭秘真实研究生日常!,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无论是现在摩拳擦掌准备复试的同学还是正在为考研准备的同学,在很多时候都梦想着研究生的生活,觉得研究生的生活就是和本科一样,该学习学习,该上课上课,该休息休息。
但是,研究生的生活和你想象的似乎不太一样哦……上岸后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秘!
读研生活更考验什么?
如果你在本科的时候有幸和老师进行学术研究的项目的话并且参与一定的学术训练的话,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认真完成一篇还不错的论文之后,你的科研素养提升的可不止是一点点。
而作为一名研究生,你的唯一目标就是学术研究。而学术研究就会对你的理论建构能力及文笔表达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强大的理解能力以及拥有敏锐的问题意识能力等都是对你有所考验的。
1
理论建构能力及文笔表达能力
当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并且脑中已经有了清晰的想法和观点后,我们需要把这些比较“低级”的想法变“高级”,也就是说要将通俗的想法抽象成准确并且精炼的观点,然后设计整体的行文框架,这就是理论建构的一个过程。
之后我们需要用学术化、规范化的文字将内容表达出来,并且要让别人能看懂,这是写论文所要必经的一个过程,并且你会发现其实理论建构和文笔表达能力是相关联的,二者相辅相成。
2
信息搜索能力
无论是在平时的课程中还是在论文的写作中都离不开找文献、查文献,这就涉及到了个人的信息搜集能力。
信息搜索能力是进行科学研究首要具备的能力,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资料中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这本身就是对个人的重要考验。
但是很多同学在利用知网、万方、维普等主流中文文献数据库时,不能很好地获取高质量的论文资源。
所以在进行信息搜集的时候一定要多去搜集,多去求经验,才能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找到属于自己搜集信息的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率。
以中国知网为例,在面对一个题目时,我们一定要学会把关键词定位准确后再进行检索。其次,设置好检索条件以有效地过滤掉低质量的文献,保留发表在SCI、CSSCI、核心期刊上的高质量文献,对于提高信息搜索的效率往往是很重要的。
3
阅读理解能力
即使你在信息搜集方面已经过滤掉了一些低质量的内容,但是并不意味着你已经get到了精华内容,信息搜集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手里面的内容资料实在是很多,想想要研究这些内容以及理解其中的内涵更是一大挑战。
但是拥有强大的阅读能力往往是很重要的,因为往往一篇文献内容真正能够被借鉴和学习的观点并不是很多,所以你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快速“抓取”一篇文献的重要内容,并且理解该精华部分。
因此拿到一篇文献后,先看摘要的标题,了解论文核心内容,理解其中的内容并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阅读,并在阅读全文的内容时需要过滤掉很多不需要的信息。
4
敏锐的问题感知能力
相信很多有过阅读内容的小伙伴在阅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献之后,很容易对文本内容吸引和左右,沉浸在内容当中,无法灵活跳出文本内容并发现作者的观点以及表述中的问题,这就是因为我们缺少敏锐的问题感知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内容的时候总是抱着崇拜的感性情感浸入式地进行文本阅读,但是这往往会让我们的大脑逐渐缺乏自主权,使得我们的大脑变得懒惰了,变得不爱思考问题了。所以无论在阅读什么内容,一定要抱着怀疑的态度以及辨证的思维去看待。
发现问题才能促进发展,才能不断推进理论的进程。对人文社科的研究来说,很多理论创新实际上就是在回顾前人所著文献和研究的不足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和完善起来的。除此之外,把握问题的能力还表现在论文选题等方面。
如何选择一个好导师?
当你成功上岸,开启读研生活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导师。《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的《引言》中这样说:一个科学家的早期声誉,几乎一半取决于他在谁的实验室工作过——他是谁的科学后代,另一半则取决于他的科研发现。
好的导师通过自身的经验、地位和榜样作用,对年轻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影响,将自己的教训传授给对方,向对方逐步灌输对科研的把握能力——及对成功的把握能力。
那么究竟要怎么选导师呢?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小建议:
1
人品好,行政级别又高
这样选的前提是你有读完研究生后继续读博的打算,这样导师能在你硕士毕业后为你提供广泛的人脉资源。
“行政级别高不高”只要在学校官网上看看他是不是拥有院长、副院长、系主任之类的头衔就可以了;
1
人品好,科研能力又强
这样选的前提是在你不确定自己是否要继续深造之下的建议,这样的好处就是你如果不想读博也能顺利毕业,如果想要继续深造的话也有足够的科研资本供你选择。
“科研能力强不强”也是比较容易知道的,去学校图书馆资源库查看他近三年产出的文章数量和质量。
1
关于导师“人品”的判断
1⃣️ 最为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向该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们打听,但要考验你的“听力”水平,也就是在要了解师兄师姐们回答中的“深意”,要注意语气等;
2⃣️ 了解导师往届学生的毕业时限及去向,这样可以得知导师是否卡人毕业,是否愿意推荐学生,乐意帮助他们找到心仪的下家;
3⃣️ 研究导师的论文属名情况,看发表论文一作有哪些人,看涉及人数,看年级发表论文情况,看合著期刊是否越来越好,看毕业时学生手中论文情况;
4⃣️ 关注导师以往的经历,重点考察导师的学习经历,硕士是否正常毕业,博士是否正常毕业。
5⃣️ 琢磨往届学位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
当然,以上的小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但会出现个例不适用的情况,但是通过这几个方式判断导师的人品已经足够了,希望小伙伴们都能遇上一个良师益友。
闭门造车OR寻找组织?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大学期间是大部分都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的吧,也有自己的交际圈,但时间一久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些都是一些泛泛之交,或许读研期间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层组织,更是有机会在这个大平台上结交到各类才华横溢、有独立思想、有广泛技能以及有胆识的真正的朋友。
通过融入圈子中,你们彼此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这会让你自己的认知以及视野得到很大的开阔,也会让你深刻体会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但有些小伙伴无法和身边人成为亲近的朋友,不是因为他们不好,只是人和人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磁场。有的人一见面也许就会像老朋友,有的人哪怕经过几年的相处,也未必能有多大的留念。一个人的时候,喜欢看书就看书,想到想要做的事立马动身行动,一个人不会为谁去妥协,也不必和别人强行捆绑。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舒服自在就好,圈子不必强融。
接受孤独,并享受孤独,走着走着,也许就会发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哪怕偶尔会胆怯懦弱,但是还是依旧努力向前行走。很多时候真正的孤独不是没有朋友陪伴,而是来自内心深处没有灵魂和归属感。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许是因为没有好好学习,使得内心没有墨水,才让你觉得孤独。
所以无论选择孤独还是找寻组织,其实这是一个很动态的过程,如果喜欢一个人,那就一个人就好,如果想要有圈子,那就花点时间经营自己的圈子。无论如何,重要的都是提升自己,让自己感受到充实才是最好的。
写在最后
但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导师同学也不同,千人千面。
或多或少会有不少出路,但是更上一层楼的学习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努力,希望大家能够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活给予更多的可能性,做好自己的规划,去成为那个想成为的自己!
来源于网络
您还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们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这篇关于读研=搬砖?揭秘真实研究生日常!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