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笔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1.高超声速流的定义
2.高超声速流的特征
1.高马赫数
2.高压缩性——薄激波层和小密度比
3.强黏性效应
4.存在高熵层
5.高温效应
6.低密度效应(高空效应)
3.马赫锥
1.高超声速流的定义
Hypersonic Flow:速度远高于声速的流动。通常而言,将速度大于5倍声速(马赫数>5)的流动称为高超声速流。
这里需要注意区分超高速(Hypervelocity)[速度大于3km/s]。飞行问题的“高超声速”与风洞实验的“高超声速”不同,风洞实验会降低温度从而让声速变小。
2.高超声速流的特征
1.高马赫数
2.高压缩性——薄激波层和小密度比
来流马赫数越大,激波后气体压缩越大、密度越高,根据质量守 恒,激波越贴近物面,即激波层越薄。对于无化学反应气体,激波前与激波后气体密度比趋近于1:6。
3.强黏性效应
液体黏性与温度成反比,气体黏性与温度成正比。高马赫数时,流体黏性影响显著增强,边界层厚度显著增大,这会改变物体的“有效外形”,带来黏性干扰问题。同时在薄激波层和厚边界层的共同影响下,经典的普朗特边界层理论失效。
4.存在高熵层
经过激波后熵增加,熵增大小取决于激波强度,强熵梯度气体层会覆盖飞行器表面构成熵层,强熵梯度会造成强旋度,熵层、边界层相互作用会造成涡干扰。
5.高温效应
6.低密度效应(高空效应)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相比于飞行器的特征长度将不可忽略,激波厚度增大,间断面假设、兰金雨贡关系失效;连续流假设失效,需要用分子运动论方法。
温度跳跃与速度滑移现象
3.马赫锥
超声速气流中,扰动波的传播区域局限在半顶角为的马赫锥内。
这篇关于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笔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