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基于声卡的数字信号发生器与数字电子琴的实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现实物品的功能能够由计算机实现。信号发生器原本是模拟电子技术发展的产物,到后来的数字信号发生器也是通过硬件实现的,本文将给出的则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的数字信号发生器。
目前有许多功能强仿真软件(如LabView、EWB)提功了各种模拟信号发生器的功能,从而并没有多少人专门去开发数字信号发生器软件,即使是特殊功能的信号发生器也是基于仿真软件完成的,但是数字信号发生器的软件模块可以用来开发一些别的软件,如数字电子琴。数字电子琴的编程实现已经有许多人已经做过了(例如基于BASIC的模拟电子琴[1]),也出现了很多功能较强大的模拟电子琴软件,如HappyEO、MidiPiano等。
2. 软件设计
2.1. 软件的功能
软件的功能由数字信号发生器和数字电子琴两部分组成。
(1)数字信号发生器的功能
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常见的波形的数字信号,并且提供了图形界面用于选择波形、频率、幅值与相位。能够根据用户指定的波形和参数产生相应的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写入声卡的缓冲区,最后由声卡播放出相应的声音。
(2)数字电子琴的功能
数字电子琴的功能是基于数字信号发生器的,通过调用数字信号发生器产生一系列指定的频率的声音,从而达到虚拟的电子琴的功能,界面中包含A、B、…、O共15个琴键,鼠标按下时即发声,松开时发声停止。
2.2. 设计原理
数字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就是将数字信号通过D/A转换变成所需要的模拟信号。由于声卡本身具有D/A转换的功能,从而可以利用声卡在计算机了模拟信号发生器。
声卡的D/A转换机理是定时将声卡缓冲区中的内容转换成模拟信号并输出,所以软件所做的即是向声卡缓冲区中写数据。以正弦信号为例,其模拟信号计算公式如下
为了实现数字信号的发生,在程序中先根据式(2)计算出需要存放到缓冲区的数据,以数组的形式存放,然后将数据放入声卡的缓冲区。
对于其它波形,可以用类似方法实现。
对于方波,
式(3)
对于三角波,
式(4)
式中,x=fn/Fs+φ/2π。
软件的流程如图 1所示。
图 1 数字电子琴的流程图
2.3. 模块划分
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根据人类解决一般问题的经验,如果一个问题由两个问题组合而成,那么它的复杂程度大于分别考虑每个问题时的复杂程度之和,也就是说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许多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原来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这就是模块化的根据。
在模块划分时应遵循如下规则[2]: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模块规模应该适中;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
本着上述的启发式规则,对软件进行如图 2所示的模块划分。
图 2 数字电子琴的模块划分
各模块的实现将结合具体语言进行介绍。
3. VC编程实现
在VC中,MFC为界面设计提供了方便,本文采用MFC进行软件的实现。
3.1. 界面设计
根据软件的功能需求,可以设计如图 3所示的主操作界面。
图 3
这篇关于基于声卡的数字信号发生器与数字电子琴的实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