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linux根目录索引节点,Linux文件索引节点inode、,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 概念
1. inode(index node)表中包含文件系统所有文件列表
一个节点 (索引节点)是在一个表项,包含有关文件的信息( 元数据 ),包括:
文件类型,权限,UID,GID
链接数(指向这个文件名路径名称个数)
该文件的大小和不同的时间戳
指向磁盘上文件的数据块指针
有关文件的其他数据
inode 索引节点编号
2. inode 表结构
3. inode号
系统中将目录下的文件名和文件inode号之间的映射作为目录的数据存放;人们通过文件名进行操作时,系统会通过对应路径目录的inode号找到目录的inode表数据,进而通过数据指针指向目录的数据,匹配文件名,得到文件的inode号;再到inode表中找到此文件的表项,再由文件数据指针指向真正的文件数据。
i. 系统中同一分区的索引节点编号是唯一的,即在一个分区中,索引编号相同的文件指向的数据是同一个;(硬链接)
ii. 系统中每个分区的索引节点划分是独立的,不同分区的索引节点编号可能相同,但不是同一个文件;
iii. 分区中的索引节点编号是有限的;当分区中索引节点编号用完后,新建文件夹会提示系统内存不足,导致新建失败;但系统中仍有剩余磁盘空间,原因是索引节点编号不足,无法为文件分配节点编号,因而新建失败。
ls -i 查看文件节点编号
df -i 查看分区节点编号使用情况
echo file{1..500000} |xargs touch 批量新建大量文件;参数过多,touch无法直接创建
echo file{1..500000} |xargs rm 批量删除大量文件;参数过多,rm无法直接删除
4. 文件操作与inode的关系
i. cp命令执行原理
系统分配一个空闲的inode号,在inode表中生成新条目;在目录中创建一个目录项,将名称与inode编号关联;拷贝数据生成新的文件
ii. rm 命令执行原理
链接数递减,减到零后,进而释放inode号,被系统重用;把数据块放在空闲列表中;删除目录项;数据实际上不会马上被删除,但当另一个文件使用数据块时将被覆盖。
iii. mv命令执行原理
如果mv命令的目标
这篇关于linux根目录索引节点,Linux文件索引节点inode、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