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解读文档,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解读文档
医共体是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是当前就医的新兴模式,也是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能够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再转诊”的就医新模式。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能让群众就近便捷地就医、获得全面服务、节省医药费用,是惠民、利民的改革。
5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和《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下称《指导方案》),拟在全国遴选一批工作基础好、改革创新意识强的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以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绩效,更好的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1.医疗资源整合:
每个县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布局等情况,组建若干个(一般为1-3个)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牵头机构原则上为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达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牵头组建医共体。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和康复院、护理院加入医共体。医共体内成员单位法人资格保持不变。
2.耗材资源集约配置:
鼓励实行医共体内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等统一运作,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医共体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有条件的地区,要打破县域内不同医共体之间的区别,探索县域内药品耗材的统一管理和采购配送等。
鼓励以县为单位,建立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等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进一步贯通服务链,实现资源共享。
3.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及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管理委员会,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如制订医共体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免原则和程序,明确医共体内统筹使用资产的核算、调配、使用规则等。
4.医务人员薪酬与耗材、检验收入脱钩:
医务人员收入由医共体自主分配,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打破单位、层级和身份区别,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并与药品、耗材和检查检验收入脱钩。鼓励对医共体负责人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实施年薪制。
5.两个推荐标准:
加强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其中服务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达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推荐标准;
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满足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需要为标准,以急诊急救、全科医疗、儿科、康复、护理和中医药等服务为重点,逐步达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医共体结构图:
双向转诊:
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大中型医疗机构)之间病人有序流动的管理制度。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工合理的医疗服务格局。
参合农民患者在基层医院诊治有困难,比如不能准确诊断疾病、诊疗条件欠缺、技术水平不够等,可以由基层医院填写转诊单,转到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诊治,待病情稳定时再转回基层医院继续治疗。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的过程。
流程示意图:
检查检验中心:
基于医共体的基础开展检验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各成员单位检验能力,集中高素质人才与高科 技设备于一体,更具有科学依据以及权威性!
流程示意图:
中心药房:
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有条件的地区,要打破县域内不同医共体之间的区别,探索县域内药品耗材的统一管理和采购配送等,保障药品有效供应,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流程示意图:
如果觉得文档对你有所帮助,请点个赞谢谢~~
这篇关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解读文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