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即景
世博会回来,打算删除一大堆废片,又不舍,捡了回来,发上来乐乐。
世博游览小分队一行共五人,两男三女。
本人任重道远,身兼数职。
1、后勤保障:背水;背水果;背零食;背自带午餐,背摄影设备。毛重二十公斤。
2、自备式摄影师:职责是自觉为美女们搞好留念照片服务。
3、自备式流动娱乐场所:为小分队提供临时性娱乐节目。
下车由七号门入园,直冲欧洲展区,见欧洲联合馆,饥不择食,见了长队就排上了,排了五分钟,到门口抬头一看:“亚美尼亚”。
相机还没从包里掏出来,已经又回到了大街上了,抬一看,变成了“马其顿”。
嗨、嗨、嗨,要拍照一个一个来,你抢镜头了。
放松、好!“卡嚓”。嗨,手上的马夹袋忘了放下,算了。下一个,
对,嗲一点,卡嚓,好了。还是来及放下马夹袋了。后面人要过去,不耐烦了。算了。
想拍“马其顿”的馆门,斯婆美丽的后脑勺冲了进来。
整个“马其顿”似乎就仅仅一架漂亮的梯子。
“阿塞拜疆”就不去“拜”,路过、走过当看过。
“土耳其”馆!
“意大利”馆门口,这个姿势很独特,摸自己耳朵。回家去摸吧,孩子。
“意大利”的老爷车是不让拍的,正想偷拍呢,斯婆又来了。
“意大利”的时装壁。
大爷,那不是机器人,活的!不信,您伸手摸摸。
美丽的兰花指,也是一道风景。
橙色“荷兰”!
“荷兰”馆,像架巨型机器。
这就是传说中著名的“荷兰”草坪上的人“羊”共扒的风景。
这是仰式。
人畜共养,一派和谐(一)。
人畜共养,一派和谐(二)。
“荷兰”馆里一个工作人员。
大不列颠的米字旗,想当年,49年上海解放时,黄浦江上怆惶逃窜的英国炮舰,也是挂着同一面米字旗。它又回来了,回来得那么的友善和谦逊!
风景是可以传递的。
咱们的电视、报纸屡屡曝光,说这种行为没素养。因为说话的人不用在热浪中去排几个小时的队,他们可以微笑着优雅地走“VIP”通道。所以,他们保持了风度,他们掌握着话语权。
长凳上也躺满了人。
主办者在开心地玩耍猴,每天动员各级政府化着纳税人的钱,弄四五十万人来,在世博园内让他们像打了吗啡的数十万只猴子,一个个兴奋地到处奔波,热死挤死累死饿死,没人顾问,躺地上就不行,然后在电视、报纸上批评他们没素养。在中国做个好老百姓真不容易。
谁说躺倒就没素养?谁说的?
不,外国人是个性。
“世博”是什么?就是大人们的无数条疲倦奔波的大腿!
乘园内免费公交,美女抽空浏览欣赏一下照片。
韩国馆,我前面的表情。
韩国馆,我后面的表情。
韩国馆,我侧面的表情。
韩国馆,排在我前面一只背包上的小挂件。
韩国馆,大厅中间五个人正忽悠着五千人。
传说中的韩国美女。
黑压压的“哈日”族和“哈韩”族。
那是网上转载的,不知谁的恶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