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阿里“接班人”俞永福:我不为任何人打工,一切未到终局,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在每一个阶段你有一定体感的时候,对悟道、修术、塑形、取势的感受会更深。
来 源 | 和牛商业(ID:heniucaijing)
口 述 | 俞永福
近日,阿里高管会宣布由俞永福执掌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管理高德、阿里本地生活和飞猪三块业务,并任命俞永福代表集团分管,直接向张勇汇报。
此次新架构的调整,也意味着阿里将通过生活服务大板块的加码,直接对标美团。在外界看来,俞永福正在重回阿里顶流。
此前,俞永福曾任阿里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但阿里文娱并没有在他的手上发扬光大,相反,之后的一年多里,阿里文娱面临了巨额亏损、业绩重压等问题。2017年,俞永福卸任阿里大文娱董事长,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但不可忽略的是,俞永福一直是阿里非电商业务的重要人物,甚至,他一度被传是和张勇、彭蕾并列的“阿里巴巴三大接班人之一”。
过去几年内,俞永福带领高德地图超越百度地图成为行业第一,并且推出打车、团购、旅游、车险等业务,对标美团、滴滴,由于在本地生活版块的积累,让俞永福成了能够与王兴匹敌的不二人选。
俞永福从山顶到低谷,再到如今的另一座山顶,未来如何不可知,但从以往的经历中,我们仍能找到他的驱动力。
俞永福素来有“整合大师”的称号,2001年,他作为创业员工加入联想,负责TMT领域投资工作,曾是联想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2006年,俞永福作为CEO加入何小鹏、梁捷创办的UC优视,在这段经历中俞永福展现出了过人的整合能力。
2014年,阿里全资收购UC,并成立UC移动事业群,俞永福在其中主要参与UC与高德的整合,之后又接手了阿里妈妈、阿里大文娱集团等重要业务的整合工作,过去几乎阿里所有的非电商业务都有俞永福的身影。
在早期的采访中能看出,由于是投资人出身,俞永福吸收了大量创业项目中的经验,所以在UC优视的创业经历里他更具整体性,视线也相对长远,他本人表现出了极强的自信。在加入阿里之后,俞永福的人生进入另一个阶段,同时也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他的思想也在不断重塑。
俞永福常常说自己是一个有福的人,无论是投资或是创业,每一阶段他都极具韧性。和牛商业(ID:heniucaijing)翻阅了俞永福的资料,寻找出他对商业世界的解读,以及他本人对于不同人生阶段的看法。以下为内容整理:
01从投资人到创业者:
做一个成功企业成就感更大
▍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区别
我是做投资人出身,所以说我可能对风险的一些问题比较谨慎,而创业有时候更需要的是搏一搏。但有时候你能看见更多风险不见得是好事,它会让你更保守。
投资人有一个好处是什么?这些创业企业的CEO们,把他们几年的经验凝缩在几个小时跟你沟通,你是投资人,他就相当于要“脱光了”展示给你,这些创业者在不同阶段遇到了一些问题,在UC的二次创业中我们也很注意这些问题。
比如,创业企业的青春期问题,开始不专注,认为我们有好多事情可干,就跟孩子一样,想法太多,企业到了二三百人的规模时,又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蜕变,很多企业过不了这一关。这是一个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转变,可能一两百人的时候游击队的效率很高,但是再往后,不以正规军的方式进行管理,是很没有效率的,如果蜕变不过去,很多企业也就停留在那个阶段。
我在做投资的第五年,也就是2005年的时候就想创业,没有对错,性格使然,我是一个喜欢当“司机”的人。
创业者和投资人用形象的比喻就是,一个是司机,一个是副驾驶,共同点是,抬头看路,都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但很大的不同在于,投资人可以选车,他可以选是坐奥拓,还是坐奥迪,创业者没办法,车是什么就得开什么,这是投资人的优势。但投资人的劣势在于,方向盘不在他手里。
我深刻的感受是,投资之前你是甲方,投资之后你就是乙方,投资之后企业要不要踩刹车,什么时候踩刹车,什么时候踩油门,不是由你说了算,是由创业者说了算。这也恰恰是创业者的乐趣。所以说,做一个成功企业的成就感,远远大于投中了一个项目。
▍合伙人机制
还有就是对partnership的理解,其实最关键的是在决策机制,在创业的那一天我们的决策机制一定是“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但我们也要避免另外形式,很多跨国公司的假民主,“Everybody Can Say No,Nobody Can Say Yes”。
其实背后反映的是企业有没有主人的问题。如果有,肯定说我认错,我要改正。代理人则没有人愿意认错。在管理问题上,其实就两个维度,做正确的事还是正确地做事。
代理人机制下,很容易是正确的做事,但不一定是做正确的事。正确的事情需要放在一定的时间维度去看待,两年、五年还是十年内是正确的,这都不一样。代理人机制下谁会为五年、十年后的事情负责?
做项目和做企业不一样,做小企业和大企业不一样,中国的商业环境是复杂的,对于带队伍的人的耐力和韧性要求很高,在美国更成熟的商业环境里可能三年能够完成一个周期,但在中国不行,所以说“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显。
▍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联想管理三要素对我的影响很大,即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建班子重要还是定战略重要呢?在创业企业里面,这两个不完全绝对。不同团队的性质,决定了你们在建班子和制定战略上有灵活性的变动。当然,很理想的状态就是,你又有清晰的战略,又有高执行的团队,这基本上就是梦幻组合。
如果让我更偏向哪一方,我可能会选择能够做出好产品的团队,互联网产品是“1”,市场管理是“0”,如果当时创业没有我的搭档,我就是0,但他们把1立住了,我就可以把它变成100,所以团队的配合很重要。
作为合伙人,你要知道搭档们是不是认同。从认识、了解、认同到欣赏,这是一段关系最重要的结果发展阶段。你说还缺什么,要不要退休、晒太阳?说白了,在精神层面人还是需要认同的。我自己内心是很强大的,我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汇报对象,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还愿意不愿意自我驱动往前走。
对于管理者来说,成熟业务尽量往下放,在关键位置安排好关键人物,战略方向你就是作为一个高参的角色。但是对于重要的创新和重要的难题,一定是一号位自己亲自解决。创新绝对是自上而下的,你有经验有资源有影响力,你都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别人做到?
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三个完成了,就要想办法跳出来。我现在比以前耐性好很多,如果发现一个错误,我会问自己这是致命性的吗?不会致命,提都不要提,撞墙了才会有痛感。
02加入阿里:我的特质是稀缺的
当时我加入阿里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视野更高。
创业者就像爬山,从0到1,1到10,10到100,100到500。当你突然站在1万米的高空去看整个产业,思考的角度跟以前是非常不同的。创业时候会看未来两年、三年的机会,站在一万米高空的时候开始思考产业终局,我们在其中有什么影响或改变。如果没有影响和改变,这事完全可以不做。
能够成为阿里很被重视的一员,我觉得原因在于:
第一个,我的状态是很放松的,我不是说为任何人打工,或者说获得多高的职位,这都不是我的追求,大家都能感受到我放松的状态,所以在沟通的时候能够更简单和直接。
第二个,作为团队的一员,一定是要有能力的一员,这个有能力很重要是互补,这个有能力很重要是互补,就是搭班子特别重要的一点。因为整个产业发展很快,业务线又很宽,你希望某一个人成为super star,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最重要的是在班子里边有不同能力的人配在一起,这样的时候,我看你越看越美,你看我也越看越美。
对于阿里集团来讲的话,其实是非常趋于非电商方面能力的团队。因为在电商领域,阿里有很好的能力和团队的积累。电商、非电商这两种经营和特质,它的差异还是挺大的。所以说对于我来讲,我带了很多年都是非电商业务,这是大家特别稀缺的。所以也是把基本上非电商的一些业务交给我打理。也是希望我更多的不同于大家的思考。
▍与阿里深度融合过程中感受到的差异
第一,女士在阿里的管理层比例之高,是我之前不曾遇到的。原来接触更多还是偏男性,男生和女生的工作风格还是有区别的。很多人也跟我分享过,就像与太太相处一样,不要跟太太讲道理。在讨论一些话题的时候,讲着讲着女性高管可能就会说,不要跟我讲道理了。我想也对,就跟我们常说的用户体验,女生对体验更敏感,男生更强调逻辑哲学。我以前带的团队都是逻辑性、系统思维很清楚,反过来这些业务不是我所擅长的。这种体感有很大不同。
第二,对终局和价值的思考,我觉得还是很奢侈的。这不是很虚伪地在谈产业价值,而是你真的有资源和时间可以干很多事,这意味着理论上所有事你都可以干,但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选有意义的事。这个思考维度的转换还是挺刺激的,是一种很奢侈的思考问题方式。
第三,阿里感性的文化和体系与之前的氛围还是有区别的。原来全是IT男,所以我们叫“大五文化”,会为伊拉克问题争得脸红脖子粗。我参加双十一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我们的业务如果能搞出一个双十一来,就牛大了。但我们IT男可能搞不出来双十一这么感性的东西。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分精髓和招式,很多人错把招式理解成是文化。所有先进公司的文化精髓高度一致,任何一个公司的文化对于其他公司来讲都是正确的,客户第一、产品极致、快速思辨,这对于哪一家公司不重要?从这个角度讲,融合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但文化还有另一层面就是招式。如果你天天在意招式,还是对武功没有理解透彻。所谓文化冲突更多是表现在形式上。但随着人数增加,文化一定会越来越多元,这时候需要包容能力。所以在融合过程中,我对文化招式没有太多考虑。
有一个词很关键,“认同不同”。阿里内的文化招式也很不一样,有大家熟知的武侠文化、小二文化,B2B有铁军文化,支付宝有它自己的味道。这些都是形式,而他们的内涵都一样。放弃对整体美的追求,不要影响成绩就好。
我比较幸运,跟柳总(柳传志)、雷总(雷军)、马总(马云)工作时间都算够长了,从他们身上能够理解每个人对文化理解不一样,但本质最核心的都是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受人尊敬的公司。
03 人生经历:做一个永远有福的人
我的微信签名是做一个永远有福的人。
这个其实也是我中间的一个心得,我觉得人什么时候才是幸福的呢,我觉得它具备了三个F他就幸福了。
第一个是你的Friends,在创业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其实都是需要朋友的,你的合伙人,你要能够找到一个一帮人跟你一起干活,你想想这是多幸福的事。
第二个F是Family,因为创业这个过程中,你后院会不会着火,后院是不是支持你这样去发展。有很多同志问我,永福怎么平衡比如说两地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其实我说很难平衡,为什么?每个人只有24小时,你不多一分钟不少一分钟,这时候你就是实际上有一个好的Family,理解支持你,这就是幸福的。
第三个F我觉得其实,实际上是中文英文混合,师傅。因为每个人其实在人生的过程中,如果你都能在不同的阶段有能够找到自己的师傅,这对你个人能力提高很有帮助。人很多时候就是一层窗户纸,他不用天天教你,在一些关键的时候能帮你捅破那种窗户纸,你其实对于整个事业的思考,业务、产品等一系列的思考就突破了天花板,我觉得人在任何年龄都要想办法找到自己的师傅,比自己高的人。
永福还是很幸运的一个人。
没有做VC的六年,创业会很不一样。当你看过500家创业公司的生与死,一定会有很多悟道。所以当我自己创业的时候就想,把自己摔死的事情千万别发生,虽然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但并没有让UC出现致命性的危险。
没有经历企业从12人到3000人的成长过程,你对于管理的感悟也很达到一定的高度,中间不同阶段的感悟是一样的。在每一个阶段你有一定体感的时候,对悟道、修术、塑形、取势的感受会更深。
2011年,我跟腾讯PK那次,在我内心还是受到很大冲击的。在那之前,创业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我都想到了,我也不认为这些事一定都要经历,但是与腾讯PK是唯一我不愿意去经历的。可以是产品竞争、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但我不希望是桌子底下的竞争,那个时候我对自己内心有很大的挑战,这不是我想要的。
但如果今天回过头来再有这样的问题,我可以一笑了之。这不应该是终局,我比之前更从容了。
参考资料:
【1】王利芬对话俞永福,王利芬成长社
【2】创业记对话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凤凰科技
【3】专访 | 俞永福:是进是退?中国企业家
【4】“整合大师”俞永福,猎云网
The end
这篇关于阿里“接班人”俞永福:我不为任何人打工,一切未到终局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