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名画136 方从义《画选三幅》,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一、《武夷放棹图》
二、《高高亭图》
三、《神岳琼林图》
方从义(约1302-1393),道士。元代“放逸”派画家。字无隅,方从义号方壶、不芒道人、金门羽客、鬼谷山人,贵溪(今江西贵溪)人。上清宫道士。奉正一道。工诗文,善古隶、章草。画山水,初师董源、巨然、米芾、高克恭。在“元四家”外,与高克恭齐名。传世不多。
擅长画水墨云山,师法董源、巨然、米芾、米友仁,但能突破成法,发挥自己的独特创造。所作大笔水墨云山,苍润浑厚,富于变化,自成一体。善于写生,平生游历所见真山水实景,如武夷、匡庐、恒、岱、华不注等名山胜景,常常摄入画面。
他的作品留存至今的的还有《神岳琼林图》、《山阴云雪图》、《云林钟秀图》、《高高亭图》、《仆申岳琼林图》、《武夷放棹图》等。
一、《武夷放棹图》
元 方从义《武夷放棹图》,纸本,墨笔,纵74.4cm,横27.8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武夷山景。武夷山在今福建省崇安县西南,绵亘百余里,有36峰、37岩,水流其间,分为九曲,为我国南方风景名胜之地。古代,道家将它称为第十六洞天,是道教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此图是方从义为同道周敬堇而作。画面右侧一峰高耸,峰下水中一叶小舟徐徐划行,岸上怪石嶙峋,林木丛生其间。笔墨浓润,酣畅淋漓,山体用纵向长线条皴染,以增其峭砺高耸之感。布局奇特,笔法多变,融古法为己用,表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格调。
本幅右上隶书题名:“武夷放棹”。左侧自识:“敬堇签宪周公,近采兰武夷,放棹九曲,相别一年,令人翘企。因仿巨然笔意图此,奉寄仲宣布,幸达之。至正己亥冬,方壶寓乌石山识。”钤“方壶清隐”印。“至正己亥”为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此图应为方氏晚年作品。“乌石山”即闽山,在福建闽侯县境内。
本幅钤“卞令之鉴定”、“石渠宝笈”、“陈仁涛”、“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心赏”、“金匮宝藏陈氏仁涛”、“乾隆鉴赏”、“谭”“敬”(方连珠)、“徐安”、“古黔陈少石考藏名迹”、“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式古堂书画”等鉴藏印15方。
二、《高高亭图》
三、《神岳琼林图》
元 方从义《神岳琼林图》是他传世作品中较大的一幅。纸本浅设色。纵120.3厘米,横55.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上方群峰高耸,山下则溪流委婉,小桥连岸,杂树茂密,村舍隐现。层叠而上的山峰,皴以长披麻皴,圆厚流畅,犹董、巨法,而山石的密集的苔点及丛树的密密点叶,则透现米氏遗韵,但已见干笔,点中带擦,更现苍莽。与同时代的王蒙晚年的连勾带皴、带点、带擦,异曲而同工。图中山石用淡墨层层积染,墨气厚重而质感极强。元画的纸本“干笔皴擦”的笔墨特色,在图中得以酣畅淋漓的展现。而方从义用笔之畅快,点厾之洒脱,如其善于章草,画面充满了跌宕的动感,明显地区别于“元四家”之从容静穆。
这篇关于名画136 方从义《画选三幅》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