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题

2023-10-27 15:08

本文主要是介绍复试——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题,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计算机组成原理

1、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①、吞吐量: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
②、响应时间:用户向计算机发送一个请求,到系统对该请求做出响应并获得所需结果的等待时间
③、主频:机器内部主时钟的频率
④、CPU时钟周期:主频的倒数,CPU中最小的时间单位
⑤、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某一条指令耗时 = CPI × CPU时钟周期
⑥、CPU执行时间:运行一个程序所花费的时间
CPU执行时间 = CPU时钟周期数 / 主频 = CPU时钟周期数 × CPU时钟周期 = 指令条数 × CPI / 主频
⑦、MIPS: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MIPS = 主频 / CPI

2、定点数 / 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
建议直接看书

3、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①、存储容量 = 存储字数 × 字长
②、单位成本:每位价格 = 总成本 / 总容量
③、数据传输率 = 数据的宽度 / 存储周期

4、主存与CPU的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多体并行存储器——高位交叉编址
假设每个存储体的存储周期为T,则连续取n个存储字耗时nT

6、多体并行存储器——低位交叉编址
每经过r时间延迟后启动下一个模块,模块存取一个字的存取周期为T
则连续存取m个字所需的时间为:t1 = T+(m-1)r
例:有m个存储体,存储周期为T,字长为W,每隔r时间启动下一个存储体,连续存取m个字,求存储器的带宽(存取速率)?H = nw/[T+(m-1)r]

7、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Cache命中率:CPU欲访问的信息已在Cache中的比率
设一个程序执行期间,Cache的总命中次数为Nc,访问主存的总次数为Nm,
则命中率H = Nc/(Nc+Nm)
设tc为命中时的Cache访问时间,tm为未命中时的访问时间,1-H表示未命中率
则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Ta = Htc+(1-H)tm
主存系统效率e = 访问Cache时间/平均访问时间 * 100% = tc/[Htc+(1-H)tm] * 100%

8、扩展操作码
若地址长度为n,上一种留出m种状态,下一层可扩展出m×2^n种状态

9、流水线的性能指标
①、吞吐率:单位时间内流水线所完成的任务数量,或输出结果的数量
计算流水线吞吐率(TP)的最基本公式为:TP = n/Tk
其中n为任务数,Tk是处理完n个任务所用的时间
在输入流水线中的任务连续的理想情况下,一条k段线性流水线能够在k+n-1个时钟周期内完成n个任务
所以流水线的实际吞吐率为TP = n/(k+n-1)△t,其中△t为时钟周期
②、加速比:不使用流水线所用时间与使用流水线所用的时间之比
设T0表示不使用流水线时的执行时间,即顺序执行所用的时间;Tk表示使用流水线时的执行时间
则加速比S = T0/Tk = kn△t/(k+n-1)△t = kn/k+n-1
③、效率:流水线的设备利用率
计算流水线效率E的一般公式为E = n个任务占用的时空区有效面积/n个任务所用的时间与k个流水段所围成的时空区总面积 = T0/kTk

10、总线的性能指标
①、总线的传输周期:指一次总线操作所需的时间(申请阶段、寻址阶段、传输阶段和结束阶段)。总线传输周期通常由若干总线时钟周期构成
②、总线时钟周期:即机器时钟周期
③、总线工作频率:总线周期的倒数,指1s内传送几次数据。
若总线周期 = N个时钟周期,则总线工作频率 = 时钟频率/N
④、总线时钟频率:即机器时钟频率
⑤、总线宽度:总线上同时能够传输的数据位数
⑥、总线带宽:总线的数据传输率,即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输数据的位数
总线带宽 = 总线工作频率 × 总线宽度

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①、带宽: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秒(bit/s)
②、时延: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总时间
i.发送时延:即传输时延,结点将分组的所有比特推向链路所需的时间,即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计算公式为:发送时延 = 分组长度/信道宽度(即信道带宽)
ii.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即一个比特从链路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计算公式为: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iii.处理时延:数据在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的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iv.排队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③、时延带宽积:指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且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已经发出的比特数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信道带宽
时延带宽积表示该管道可以容纳的比特数量
④、往返时延:RTT,指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⑤、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网络(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⑥、速率:指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也称数据率或比特率,通常把最高数据率称为带宽

例题:若发送端连续发送n个分组,每个分组的发送间隔为t,假设第一个分组从源站到目的站花费的时间为T,且不考虑传播时延
则发送这n个分组所消耗的总时间 = T+(n-1)t

2、速率、波特、带宽
①、码元:指用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数字脉冲)表示一位k进制数字,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是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这个时长内的信号成为k进制码元,而该时长成为码元宽度
②、码元传输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所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是波特(Baud)。1波特表示数字通信系统每秒传输1个码元。这里的码元可以是多进制的,也可以是二进制的,但码元速率与进制数无关
③、信息传输速率:又称信息速率、比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即比特数),单位是比特/秒(bit/s)
若一个码元携带n比特的信息量,则M波特率的码元传输速率对应的信息传输速率为Mn比特/秒
④、带宽: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时间内通过链路的比特数量),单位为bit/s

3、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
①、奈奎斯特定理:指出在理想低通(没有噪声、带宽有限)的信道中,极限码元传输率为2W波特,其中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Hz。若用V表示每个码元离散电平的数目(码元的离散电平数目是指有多少种不同的码元,比如有16种不同的码元则需要4位二进制位,因此数据传输率是码元传输率的四倍),则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率 = 2Wlog2 V,单位为bit/s
奈氏准则给出了码元传输速率的限制,但是未对信息传输速率给出限制,即未对一个码元可以对应多少个二进制位给出限制
②、香农定理:给出了在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率
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率 = Wlog2 (1+S/N),单位为bit/s
其中W为信道的带宽,S为信道所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S/N为信噪比(无单位),即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信噪比 = 10log10 (S/N),单位为dB

4、信道利用率、信道吞吐率
①、信道利用率:指发送方在一个发送周期内,有效地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占整个发送周期的比率
信道利用率 = (L/C)/T
其中L为T时间内发送的比特量,C为发送方的数据发送速率,T为从开始发送数据、到接收到第一个确认帧为止的时间(包括RTT、发送端传输时延、确认端传输时延)
②、信道吞吐率 = 信道利用率 × 发送方的发送速率

5、CSMA/CD协议最短帧长
最短帧长 = 数据传输率 × RTT

6、IP组播地址映射组播MAC地址方法:
IP组播地址的低23位转换成XX-XX-XX的形式(第24位默认为0),然后在前面加上01-00-5E

这篇关于复试——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86461

相关文章

Go 语言中的select语句详解及工作原理

《Go语言中的select语句详解及工作原理》在Go语言中,select语句是用于处理多个通道(channel)操作的一种控制结构,它类似于switch语句,本文给大家介绍Go语言中的select语... 目录Go 语言中的 select 是做什么的基本功能语法工作原理示例示例 1:监听多个通道示例 2:带

鸿蒙中@State的原理使用详解(HarmonyOS 5)

《鸿蒙中@State的原理使用详解(HarmonyOS5)》@State是HarmonyOSArkTS框架中用于管理组件状态的核心装饰器,其核心作用是实现数据驱动UI的响应式编程模式,本文给大家介绍... 目录一、@State在鸿蒙中是做什么的?二、@Spythontate的基本原理1. 依赖关系的收集2.

Java编译生成多个.class文件的原理和作用

《Java编译生成多个.class文件的原理和作用》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在Java项目中执行编译后,可能会发现一个.java源文件有时会产生多个.class文件,从技术实现层面详细剖析这一现象... 目录一、内部类机制与.class文件生成成员内部类(常规内部类)局部内部类(方法内部类)匿名内部类二、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在编程中,让程序暂停执行特定时间是常见需求,当需要引入不确定性时,随机休眠就成为关键技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的具体实现与应用吧... 目录引言一、实现原理与基础方法1.1 核心函数解析1.2 基础实现模板1.3 整数版实现二、典型应用场景2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Java的I/O是以流的方式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Java的类库涉及很多领域的IO内容:标准的输入输出,文件的操作、网络上的数据传输流、字符串流、对象流等,这篇... 目录1.什么是IO2.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3.三种IO模型BIO(blocking I/O)NI

JAVA封装多线程实现的方式及原理

《JAVA封装多线程实现的方式及原理》: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封装多线程的原理和常见方式,通过封装可以简化多线程的使用,提高安全性,并增强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目录前言一、封装的目标二、常见的封装方式及原理总结前言在 Java 中,封装多线程的原理主要围绕着将多线程相关的操

kotlin中的模块化结构组件及工作原理

《kotlin中的模块化结构组件及工作原理》本文介绍了Kotlin中模块化结构组件,包括ViewModel、LiveData、Room和Navigation的工作原理和基础使用,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 目录ViewModel 工作原理LiveData 工作原理Room 工作原理Navigation 工

Java的volatile和sychronized底层实现原理解析

《Java的volatile和sychronized底层实现原理解析》文章详细介绍了Java中的synchronized和volatile关键字的底层实现原理,包括字节码层面、JVM层面的实现细节,以... 目录1. 概览2. Synchronized2.1 字节码层面2.2 JVM层面2.2.1 ente

MySQL的隐式锁(Implicit Lock)原理实现

《MySQL的隐式锁(ImplicitLock)原理实现》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中隐式锁是一种自动管理的锁,用于保证事务在行级别操作时的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介绍了MySQL的隐式锁... 目录1. 背景:什么是隐式锁?2. 隐式锁的工作原理3. 隐式锁的类型4. 隐式锁的实现与源代码分析4

MySQL中Next-Key Lock底层原理实现

《MySQL中Next-KeyLock底层原理实现》Next-KeyLock是MySQLInnoDB存储引擎中的一种锁机制,结合记录锁和间隙锁,用于高效并发控制并避免幻读,本文主要介绍了MySQL中... 目录一、Next-Key Lock 的定义与作用二、底层原理三、源代码解析四、总结Next-Key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