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天” 计算机组成原理

2023-10-24 01:36

本文主要是介绍“第四十八天” 计算机组成原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数据结构学完了,不过也就是匆匆过了一遍,后面肯定还是要重来的。现在开始学机组了。

计算机发展历程

        计算机硬件唯一能识别的数据是二进制的 0/1,而在计算机中用低/高电平表示 0 / 1,也就是通过电信号传递数据,为什么只表示0/1,在之前c语言学习中有简单提及,因为越细分,电平越难区别,不知道机组会不会有更详细的解释。

        计算机系统 = 软件 + 硬件 ,计算机性能的好坏取决于“软”、“硬”件功能的总和。

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如主机和外设等;软件则是由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程序组成,又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前者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程序库,网络软件,语言处理程序,服务程序等,后者是指按任务需要编织成的各种程序,如抖音,王者荣耀,迅雷等。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电子管时代,1946-1957,其逻辑元件是电子管,体积大(大约有半个手掌)且耗电量大,但运算速度低,每秒只有几千到几万次,内存是汞延迟线、磁鼓,外存是穿孔卡片、纸带,此时人们使用机器语言(二进制)进行编程。(内存好像就是运行内存,外存就是硬盘那些东西)。

        第二代是晶体管时代,1958-1964,此时的逻辑元件是晶体管,晶体管的体积比电子管小的多,而且功耗降低,运算速度是几万到几十万,内存是磁芯存储器,外存是磁带,此时出现了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有了操作系统雏形。

        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1964-1971,此时的逻辑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将元件集成到基片上),运算速度是几十万到几百万次,内存是半导体存储器,外存是磁带、磁盘。此时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等专业用途,高级语言迅速发展,开始有了分时操作系统。

        第四代是大规模、超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2到现在,此时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运算速度已经可以达到上千万次到万亿次了,内存是半导体存储器,外存是磁盘、磁带、光盘、半导体存储器。此时开始出现“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萌芽,操作系统:Windows、Macos,Linux..  这个时候的微处理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苹果A13的制作工艺达到7nm,也就是每个元件宽度是7nm,所以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微处理器可以拥有85亿个晶体管,这和最初要占地几十平方米的巨型计算器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以微处理器技术为标志。

        机器字长:计算机一次整数运算所能处理的二进制位数。

        这里还有另一个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整体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其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实际上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也大致符合这个规律。

        目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两极”分化“:

一极是微型计算机向更微型化、网络化、高性能、多用途方向发展;

一极是巨型机向更巨型化、超高速、并行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其每秒可以进行9.3亿亿次的浮点运算,这个数还是蛮震惊的,有时候可能都意识不到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到何种程度了。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1、早期的冯诺依曼机的结构   2、现代计算机的结构

        最开始的计算机是人们通过手动接线来控制计算的,这里好像手动控制很麻烦,但具体到底怎么回事,我没有get到。对于这种情况,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这个概念是指将指令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事先输入计算机的主存储器,然后按其在存储器中的首地址执行程序的第一条指令,以后就按该程序的规定顺序执行其他指令,直到程序执行结束。

        第一台采用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是EDVAC。

(我看的是王道的课,这个是截图)

        早期的冯诺依曼机是以运算器为核心的,数据的存放都要通过运算器,这就导致运算器在负责计算的同时还要负责承担数据运输,这影响的运算的速度,同时数据存取也需要通过运算器,而不是直接从存储器中拿去,也影响程序的运行速度。

这里输入输出设备是承担信息形式转换的。

        冯诺依曼机的特点:

1、计算机由五大部件组成;

2、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于存储器,可按地址寻访;

3、指令和数据用二进制表示;

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5、存储程序;但这个什么意思我不是很清楚还。

6、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和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现代计算机的结构

现代计算机是以存储器为中心,我们常说的cpu就是运算器和控制器的集合;

对于存储器可以分为主存和辅存,主存就是内存,辅存就是硬盘之类的,

主机是指cpu和主存储器的集合,输出输入设备则被称为外设或者 I/O设备;主机和外设统称为硬件。

这篇关于“第四十八天”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71826

相关文章

Redis主从/哨兵机制原理分析

《Redis主从/哨兵机制原理分析》本文介绍了Redis的主从复制和哨兵机制,主从复制实现了数据的热备份和负载均衡,而哨兵机制可以监控Redis集群,实现自动故障转移,哨兵机制通过监控、下线、选举和故... 目录一、主从复制1.1 什么是主从复制1.2 主从复制的作用1.3 主从复制原理1.3.1 全量复制

Redis主从复制的原理分析

《Redis主从复制的原理分析》Redis主从复制通过将数据镜像到多个从节点,实现高可用性和扩展性,主从复制包括初次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两个阶段,为优化复制性能,可以采用AOF持久化、调整复制超时时间、... 目录Redis主从复制的原理主从复制概述配置主从复制数据同步过程复制一致性与延迟故障转移机制监控与维

SpringCloud配置动态更新原理解析

《SpringCloud配置动态更新原理解析》在微服务架构的浩瀚星海中,服务配置的动态更新如同魔法一般,能够让应用在不重启的情况下,实时响应配置的变更,SpringCloud作为微服务架构中的佼佼者,... 目录一、SpringBoot、Cloud配置的读取二、SpringCloud配置动态刷新三、更新@R

Redis主从复制实现原理分析

《Redis主从复制实现原理分析》Redis主从复制通过Sync和CommandPropagate阶段实现数据同步,2.8版本后引入Psync指令,根据复制偏移量进行全量或部分同步,优化了数据传输效率... 目录Redis主DodMIK从复制实现原理实现原理Psync: 2.8版本后总结Redis主从复制实

如何测试计算机的内存是否存在问题? 判断电脑内存故障的多种方法

《如何测试计算机的内存是否存在问题?判断电脑内存故障的多种方法》内存是电脑中非常重要的组件之一,如果内存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电脑出现各种问题,如蓝屏、死机、程序崩溃等,如何判断内存是否出现故障呢?下... 如果你的电脑是崩溃、冻结还是不稳定,那么它的内存可能有问题。要进行检查,你可以使用Windows 11

深入探索协同过滤:从原理到推荐模块案例

文章目录 前言一、协同过滤1.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UserCF)2.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ItemCF)3. 相似度计算方法 二、相似度计算方法1. 欧氏距离2. 皮尔逊相关系数3. 杰卡德相似系数4. 余弦相似度 三、推荐模块案例1.基于文章的协同过滤推荐功能2.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功能 前言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推荐系统成为连接用户与内容的桥梁。本文聚焦于

hdu4407(容斥原理)

题意:给一串数字1,2,......n,两个操作:1、修改第k个数字,2、查询区间[l,r]中与n互质的数之和。 解题思路:咱一看,像线段树,但是如果用线段树做,那么每个区间一定要记录所有的素因子,这样会超内存。然后我就做不来了。后来看了题解,原来是用容斥原理来做的。还记得这道题目吗?求区间[1,r]中与p互质的数的个数,如果不会的话就先去做那题吧。现在这题是求区间[l,r]中与n互质的数的和

计算机毕业设计 大学志愿填报系统 Java+SpringBoot+Vue 前后端分离 文档报告 代码讲解 安装调试

🍊作者:计算机编程-吉哥 🍊简介:专业从事JavaWeb程序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定制化项目、 源码、代码讲解、文档撰写、ppt制作。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就是快乐的。 🍊心愿:点赞 👍 收藏 ⭐评论 📝 🍅 文末获取源码联系 👇🏻 精彩专栏推荐订阅 👇🏻 不然下次找不到哟~Java毕业设计项目~热门选题推荐《1000套》 目录 1.技术选型 2.开发工具 3.功能

hdu4407容斥原理

题意: 有一个元素为 1~n 的数列{An},有2种操作(1000次): 1、求某段区间 [a,b] 中与 p 互质的数的和。 2、将数列中某个位置元素的值改变。 import java.io.BufferedInputStream;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Inpu

hdu4059容斥原理

求1-n中与n互质的数的4次方之和 import java.io.BufferedInputStream;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InputStream;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import java.io.PrintW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