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关于存货价格的若干问题释疑 v1.1(添加SAP采购结算及过账部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
现在放在仓库里的这个东西价格到底多少?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践上难倒了不少人。从供应商那里买来单价是25块钱,放到仓库里还是25块钱吗?我这个东西买来两个月了一直放在仓库里,上个月入库价格是25块钱,这个月还是25块钱吗?为什么我这个月明明从供应商采购过来的东西价格很低,但仓库出库时价格还那么高?明明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价格差那么多啊,供应商下单子时的价格都一样啊?为什么这个月我明明用了低价的新物料,做出来的东西成本应该很低,卖出去得时候怎么成本价还是那么高?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来自于现实工作中的疑问。仓库里存货到底值多少钱?这个简单问题的背后实际上关联着整个公司的采购、价格管理、仓储、生产计划、成本管理、财务核算的综合业务体系,作为这个体系的核心,真正理解了存货价格的来龙去脉就基本上理解了一个企业的基本整体业务流程。
鉴于目前网上的资料并不完全,也未成体系,不必说外行就算从事财务工作的同学也难以全面掌握,本人就工作和实践中的一点经验,初步整理了一份关于存货价格的分析和释疑文档,与大家分享,不足和错误之处请给予指正批评,感谢。
二、
1、存货价格的基本定义
2、存货价格的计价方式
3、入库价与出库价,以及存货价格的波动
4、暂估和结算,以及差异
5、存货价格的异常(负数价格,价格过低,价格很高怎么产生)
6、控制存货周转率的意义
7、为什么要取消后进先出法?
8、SAP中业务说明简述
9、各种复杂问题的释疑
三、
3.1存货价格的基本定义
1、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2、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3、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分别对应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第三章第5、6、7条)
从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可以看出,存货包含两大类,第一类是日常购买的产品,第二类是生产自制用于销售或者加工的产品。(这里我们将着重讲解第一类,理解了这一类就理解了第二类)。
存货价格则除了买价之外,还要包括各种相关的税费(增值税除外)、运输费、保险费等其他为存货物流所发生的费用。对于自制生产的存货还要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制造费用等(即成本的料工费)。
这里要说明一下,我国通过增值税发票来监控全国商业物资的购销信息,一般纳税人开具普通增值税发票税率17%,分为采购时的进项税和销售时的销项税,两税可是实现相抵,一般采购员问供应商下单时对方单位报价时为含税价(即对方单位开具17%的增值税发票),但是公司接收入库后,要把17%的增值税去除,也就是说仓库里的存货的价值都是不含税的,因为成本核算时都是按不含税价格的材料核算自制产品成本,这样销售报价时在卖价上增加17%的增值税(即销售开票)转给客户,也就是说只要能将买来的材料全部做成产品全部销售那么可以实现这部分税的相抵(每月月底财务要作发票认证),如果一旦存货积压那么会造成大笔的资金占用。
现在来看一个例子1,单位A从供应商甲处买了一块玻璃,价格117含税,运费20元,保险费2元,那么单位A收到玻璃入库后,该玻璃的存货入库价格为?
答案:117/1.17+20+2=122(元)
再来看一个例子2,单位A从供应商甲(国外)买了一块玻璃,价格5.6欧元,汇率9.8,关税20RMB,运费10RMB,那么单位A收到玻璃入库后,该玻璃的存货入库价格为?
答案:5.6*9.8+20+10=84.88(元)
注:国外采购,供应商开具形式发票并无增值税发票,但海关会开进口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同时海关会开具关税发票,关税要记入存货成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影响存货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买价只是其中一方面,运费、保险费和关税等都是诸多影响因素之一。很多存货即便和供应商谈定的买价一样,如果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存货的单价会天差地别。比如选择飞机运输,运费将近要占买价的20%。
3.2 存货价格的计价方式
不同的计价方式?难道仓库存货价格不是按照采购进来的价格吗?
很多人会有这种疑问,问一下某样东西多少钱,大部分第一感觉还是问这个东西买来时多少钱。对个人而言零星的采购确是如此,但是对比一个企业来说经常面对存货的价格波动时就另当别论了。
例如,单位A,连续3个月进了3批一摸一样的接线头,数量价格如下:
那么,我在第四个月时候,从仓库里拿了100个接线头出来问:
我领出来的这个接线头价格多少?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
10、11、12、11.33?还是其他,答案取决于你的存货计价方式。
3.2.1 几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式
1、先进先出:按照不同的批次顺序,先到货入库的批次优先取价格,取完之后再取第二个批次,比如4月我需要领200个接线头,那么前100的价格取批次1的价格10,后100取批次2的价格11,总共领出来价值为:100*10+100*11=2100。
2、移动平均:计算出库成本时要根据此存货的所有仓库的最新结存金额和结存数量计算的单价计算出库成本。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最容易出问题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后面会详细分析。
3、个别计价:指对每次领用或者发出的存货进行个别辨认,看属于哪批或哪几批收入,然后分别按照所属各批收入的实际成本确定每次领用或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在领出来时,我要先指定批次,我领出来是哪一批就取哪一批的价格。现实中,面对大批大量的物资,这种方法并不实用。
4、全月平均:期末处理计算出库成本时,要根据此存货的所有仓库的金额和数量计算的平均单价计算出库成本。计算公式中要考虑所有仓库。无论出库单的仓库是什么,都按此存货的平均单价计算出库成本。全月平均就是加权的平均价,和移动平均的区别在于记账期间的不同,至于什么是记账后面再讲。
5、计划价(售价):期末处理计算差异率(差价率)时,要根据此存货的所有仓库的差异、金额计算的差异率(差价率)计算出库成本。计算公式中要考虑所有仓库。无论出库单的仓库是什么,都按此存货的差异率(差价率)计算出库成本。全部按照一个标准的价格出库,比如事先设置接线头的一个标准价为11元,那么我4月份全部领出600个接线头,领出总价值:600*11=6600,但是实际采购入库时入库总价值为:100*10+200*11+300*12=6800,其中有200元的差异,那么这差异部分会计入财务相应的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这种方法是适应于供应商稳定,主要材料价格波动不大的企业。
3.3入库价与出库价,以及存货价格的波动
我们这里着重对企业最常用的两种方法进行讲解:移动平均法和全月平均法。
其实,全月平均,从全年的立场看也是一种移动平均。也就是说移动平均和全月平均的最大差异在于什么时候记账?
对于用移动平均法核算的存货,都有一本让人纠结的存货明细账,见下表:
假设每日记账,那么每天系统都会自动结算一个库存的结存价格。假设前两天连续到货了两批接线头,数量分别为100,200;价格分别为10,11,且这两天都没有出库领用过。那么当第二天记账后,整个仓库里,接线头共有300个,结存总价值:100*10+200*11=3200(元),平均结存单价:10.67。此时当第三天我领了200个接线头,且当天没有入库,那么此时接线头领出的价格为10.67,领用总价值2133.33,第三天记账后结存数量变为100,结存总价值1066.67,结存单价为10.67。同理4号进了300个,价格12的接线头,仓库接线头的结存总价值又变成1066.67+300*12=4666.67,结存数量为400,平均结存单价:4666.47/400=11.67;5号领了200个接线头,此时价格又变为11.67,结存总价值变为4666.67-2333.33=2333.33。(注意,这里有个因为四舍五入造成的尾差)。
简单而言,移动平均的计价方式,出库价取的是当期库存的结存单价
大家通过这本令人纠结的存货明细账可以看到,如果每日记账且每日都有物料收发的情况下,每次记账期间的出库价格会不断地波动。那么全月平均的逻辑就比较简单,将记账时点由每天挪到每月月底。那么存货价格会在不同月之间波动。当然存货价格波动的最终来源还是在于外部采购价格的波动。
注:最为准确的操作当然是即时记账,做一张入库单就记一下账算到结存成本,做一张出库单记一下账算结存成本,这样是最准确的做法。此功能都由ERP软件实现,目前国产的用友还是支持手工记账,SAP都是做一笔单子立即过账。国内目前很多公司管理不是太严谨,由于记账操作后发现错误需要反记账才能修改,所以大部分公司还是由财务月底先检查所有单据然后再统一记账。SAP记账后不允许修改,所以发现错误只能调账。
同理,自制产品也会受到存货计价方式的影响,过去使用较高价值的物料做出来的产品一直没卖出去,成本很高,就算本期采用新物料价格比较低,成本比较低,但发货给客户的产品价格并不会完全体现本期的低成本,而是会吸收一部分过去呆滞产品的结存成本,一般完全按订单生产的企业不会有这方面问题,需要备货的企业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如果深入分析主要材料和产品的价格波动,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整体供应链管理的水平。
3.4 采购暂估和结算,以及差异
于是问题就来了,供应商开发票和寄送过来需要时间的,有短有长,跨月很正常。有些几个月才能寄到但是供应商的货却已经到货入库了,那么这期间我们虽然已经收货了却无法确认存货真正的买价,那怎么办呢?一般采购员都会在系统内下采购订单,一般ERP逻辑都是采购入库单会对应相应的采购订单,如果没有发票结算,月底记账时会先按照订单的价格暂估一个。这时问题就来了,采购员可能仅和供应商谈了一个总价,下订单时并没有考虑运输费、关税等其他费用情况!
从这个结果来看我们上个月计算的产品成本偏低了,至少接线头部分低了5块钱。于是,根据移动平均法,你懂的,过去的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系统中体现,本月就是一笔红字回冲:数量-100,金额 -1000,一笔蓝字入账:数量100,金额 1500。
于是怪物出现了! 亲! 这就是平白无故接线头明细账上出现了一笔数量为0,结存金额为500的账。如果本月还有大量采购接线头,那么这笔结存金额会被吸收,问题倒是不大。但人生纠结之处就是往往事情不会如你所愿,刚好这存货这个月再也没有东西进来,或者这个月就进来尼玛1个!对于前一种还好,系统自动会生成出库调整单,由你指定这笔钱进相关的费用进行平账;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恭喜你亲,你中奖了,账上体现你花了500块钱买了一个接线头,还不包邮啊!如果下次你拿这个接线头出去做产品,结算到这个产品的接线头成本就是尼玛500啊,可能比你整个产品总成本还高啊!
以上说的就是最为让人揪心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让人感觉像吃了屎一样难受,所以一般企业让采购员下单时,在存货订单价格中包含协商好的其他费用,或者对供应商做出要求,发票和货物一起到(如果当月到货当月票到结算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从暂估结算差异的严重程度可以看出一个公司对存货价格管理的重视程度、该企业面对供应商的强势程度,甚至采购管理的规范性都可以得以体现。对于正规的大型企业很重视自身成本的平稳性,对于此类问题会用各种方法杜绝。对于管理并不严谨的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对主要材料的价格暂估进行检查。
3.5 存货价格的异常(负数价格,价格过低,价格很高怎么产生)
我们已经分析了存货的暂估、结算和差异,那么价格异常的问题就显而易见。
负数价格:
价格过低或者过高:
3.6控制存货周转率的意义
1、
2、
3、
所以存货周转率可谓评价一个企业总体运营水平的综合指标,其中体现了采购、仓储、生产、计划、成本和销售等各个业务单元的糅合程度以及整体效率,而更是一个公司战略管理的侧面反映,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现在放在仓库里的这个东西价格到底多少?
3.7为什么要取消后进先出法?
3.8 SAP中业务说明简述
借:原材料 1200(不含税)
贷:GR/IR1200(可以视为材料采购科目)
这时候材料A为库存价格为120,。
实际发票结算时,发票数量10,发票未税金额100,税170,生成结算凭证:
借:GR/IR 1200
如果同时有期间发货到生成订单计入成本,显示的物料明细账如下(物料主数据-会计1-物料价格分析):
从明细账我们可以看到,在未结算时物料A发货到生成订单的成本也为120,那么一旦发票校验,200的差异会分摊在剩余库存中。因此在SAP上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
1、
2、
在管理上,如果使用SAP那就要实行严格的采购物流价格控制,不允许出现发票和订单价格差异过大的情况,尤其对于外币采购物流而言,要严格检查下订单时的汇率是否正确。
SAP中可能造成的问题:冲账和退货。
1、冲销
SAP冲账的问题比较复杂,其实原理同月底一次性记账的ERP。假设一笔采购订单下错了,本来100的价格被下成了10000,扩大100被,那么期间生产订单发料以及成本中心领料的费用都被扩大了100倍,此时冲账不能直接冲错误的采购订单。需要先冲销在该笔采购订单下达后,该物料所有的领用(包括生产订单发料和成本中心领料),然后再冲销该笔采购订单,重新收货和发票校验。
如果仅冲采购订单,那么发出去的成本和费用会有巨大失真,且容易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当前存货价值不够冲的问题。比如之前收了100个,价格10000,那么库存总值为100万,经过多次发料后库存仅剩10个,库存价格为10万,如果此时冲销,那么必须冲掉100万实际库存价值只有10万不够冲,所以会造成冲销错误和无法冲销的问题。
2、退货
直接做该笔采购订单的退货单即可,然后供应商应该开具的发票是要减去退货部分。这样采购入库单和发票就可以对应。
发票校验后的退货:
这里退货稍微复杂,如果不打算和该供应商合作,那么退货同时应该让对方开具红字发票,做退货订单再做退货单,实物退给供应商,供应商递交红字发票,我司还要做增值税发票抵扣冲回,账面上用红字发票对应退货单结算。由于牵涉到税务方面,还需要国税局备案因此这种方法并不可取,除非不打算未来和这家供应商合作。
如果打算继续合作,那么换货也要先做一笔退货订单再做退货单,然后再到收到货后做一笔收货订单再生成入库单,两单需要在财务上直接做对应冲抵,这样不需要任何发票结算直接冲抵GR/IR。
当然最简单的方式是业务在系统不做任何账务,直接与供应商换,相当未换回时物料数量于挂账在仓库。这样会造成实物管理的风险。
3.9 复杂问题的释疑
以下是个人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和个人意见,我想看到这里文档开头提到的问题大家都应该有答案了,供分享和探讨:
Q:转换了物料号,对存货成本会有什么影响?
A:由料号A转为料号B,意味着先从料号B里拿走一部分成本,放到料号A里,这种情况是大忌。因为通过料号区分不同的存货,收发存历史也完全不同。一旦转料号,意味着将两者视为相同的东西,两者的存货成本将会合并,最后得到的价格可能既不是A的也不是B的,而是两者的平均结存价。
(听着太复杂了?想简单一点,比如我把电视机当冰箱卖了,然后得出冰箱的毛利率那是不是很搞笑?)
Q:采购员下单下错了,把金额当成单价了,价格瞬间高出100被,检查时没发现,结算时一笔红字冲回100多万,这些采购刚好又是小批量以后不会采购了,存货上一直都是负数的价格,此时怎么办?
A:请先抽那个采购员一巴掌,男的就直接阿鲁巴。这种情况下,需要多出100倍的采购量才能稀释之前造成的失误,现实中往往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如果到这个地步就要先计算一个调整的金额,比如这个存货最后结算时应该的存货成本是多少,然后做一张该存货的正数出库调整单(没有数量只有金额)将价格调整到正常水平,调整掉的金额计入到相关部门的费用,一般会将这种物资分摊到几个成本中心的费用上,最终转到成本上。一般这种情况,说明领用这种存货的时候,成本进多了要适当冲回来。
Q:现在我司发出一笔已经结算过的材料A,发给一个加工单位加工成材料B,那个单位只会开加工费发票给我们,在不启用委外管理的情况下如何将加工费结算到已经结算过的物料上?
A:用友的解决方案,由于A材料已经结算过,不能在总账再做一笔材料采购,但有又通过采购管理模块做结算才能将委外物料成本和加工费体现到存货成本里,如果采用通常方式,系统自动会生成一笔A材料的材料采购金额,这样就与实际业务不符。
财务需要:加工费发票,加工完B材料的入库单,委外材料A发出去时候的出库单(含金额)。在采购管理系统里做一笔正常的加工费发票,再做一笔0税额的专用发票对应入库单为B材料的入库单,金额为发出A材料的成本,结算时将加工费和这笔专用发票一起结算。传到应付系统后,在应付系统做一笔其他应付单,冲回这A材料的成本,将结算单和其他应付单一起合并生成凭证,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总账上只显示发生的加工费,存货账上体现包含加工费和发出材料的存货成本。
SAP上无法这样操作,但SAP有委外加工的标准功能。在加工费发票结算时,会将发送委外的物料成本带过来。
Q:仓库做错了一笔单子,将未到货的材料A同其他材料一起做了一张入库单,由于混在其他材料中所以采购和财务都有疏忽,采购将其他材料的发票和这张入库单一起拿到财务结算,财务不知道材料A未到货,将这笔入库单全部结算掉了,材料A的成本变成了0。过了一月,供应商开了材料A的发票过来要求结算,这时系统内显示这张入库单已经结算,发票无法对应入库单,且财务上由于上月的发票结算无法撤销,该如何处理?
A:用友的处理可以在本月补做一张A材料的红字入库单,然后再做一张材料A的蓝字入库单,将这两张入库单对应材料A的发票一起拿到财务结算,这样材料A的价格就进去了,但同样在明细账上材料A会存在异常。
SAP不允许有这种操作,只能参考上述换货流程。
Q:SAP发票校验要注意哪些问题
A:SAP发票校验原理同用友ERP,但要注意的是SAP价格只保留两位小数所以很容易造成无法和发票完全核对的情况,尤其是未税单价除不尽的情况下。因此在维护物料主数据时,对于价格计算要比较精细的物料,一般会维护一个价格核算批量,比如单价为12.3343,SAP只能显示12.33,那么维护价格核算批量为100,那么此时价格可以维护成1233.43。物料是在结算时还是校验都要注意这个核算批量。
这篇关于关于存货价格的若干问题释疑 v1.1(添加SAP采购结算及过账部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