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万人争当月薪两千公务员的奥秘,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几乎每年这个时候,媒体上不变的热点都是“公务员热”。不过今年热得令人吃惊。国家统计局在重庆合川一个普通职位,吸引了9470名考生前来报名,成为今年最火岗位。而前几年,最热职位可都是在中央一级部门产生,且最多也不过四千多人去争
万里挑一职位揭示“推陈出新”的“公务员热”
和往年比:一万人抢一个内陆地区的“苦差”确实匪夷所思
有记者去合川进行了实地走访,结果发现,这个差事算是不折不扣的“苦差”——可能从事各种调查分析,每月下乡数次;而月收入也就2000多元。
而往年的国考最热职位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中央一级机关才是人们挤破头也想进的地方,见下图:…[详细]
“推陈出新”的A面:应届生依然热衷,却苦于门槛高
这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都有一个关键词——基层工作经验。中央及其省级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要求基层工作经验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达到70%,2011年达到85%,2012年则达到全部。在这样的情势下,应届毕业生如果要想去中央一级的单位,只有极少数例外的职位可选择了。例如去年最热职位产生于国家民委,虽然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但是对基层工作经验和语言能力都没有什么要求,很难得。
但是,光基层工作经验这一条也不足以说明为什么大家都往合川扎堆。根据统计,今年有9658个职位是不限工作年限的,占总数的74.86%(基本都在基层)。可是,不限工作年限不代表没有别的要求,而要求包括两类:一类要求专业、学历、外语等硬件;另一类则是要求能吃苦,比如“常年出差”“职位需要晚上值班”“需常赴抢险救灾现场,条件艰苦,适合男性”……要求多的许多基层职位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冷门。在这样的状况下,合川的这份工作就成为了“奇葩”了,由于往年招不到人,所以今年这份职位极其罕见的没有了附属条件,几乎考生报了名就必通过资格审查,能去考场了。当然,报考这个职位的考生也多半“醉翁之意不在酒”——方便通过审查,也就能够去参加考试,为未来的省一级公务员考试或者国家公务员考试练练手。因此,合川调查队的队长认识很清醒:别看那么多人报名,最后很可能还是招不到人。
一份有9万多2013年应届毕业生参与的调研报告显示,政府部门是应届生首选,占24.2%。而选择去企业工作的,体制内企业也是主流。2012的应届生,一千个中就起码有65个报考了国家机关公务员,再加上庞大的地方机关公务员的话,这个比例是惊人的。毫无疑问,万里挑一的职位很直观地显示出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公职的趋之若鹜却难以进门。…[详细]
“推陈出新”的B面:不光应届生,社会人也对公职追求狂热
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应届生这几年来其实是呈现降低趋势的。如前文所示,符合应届生的工作基本在基层,要么就很苦,要么就条件太多,所以很多想要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应届生只能望而却步了,或者跑去过零门槛的独木桥。而既然毕业生都到基层去,一万人去抢一份零门槛工作,那么百万的考试大军哪里来呢?
每年国家公务员报名结束之后,人社部都会出一份通报,其中包括已经通过了资格审查的参考人员情况。尽管通报出稿之时,还有少部分考生的资格审查没有进行,但是由于这个通报每年的统计时间段都是一致的,统计口径也是一致的,因此很有参考价值,以下是近年来通告中的应届生人数和社会考生人数对比(注:12、13年度,通报中省级以上职位没有给出具体的应届生人数,因为这些职位基本都拒绝应届生报考了,因此下表将省级以上的数字全部视为社会考生,实际偏差很小):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转而投向公务员怀抱的越来越多。所以,“铁饭碗热”绝对不是个伪命题。…[详细]
如何看待热得烫手的公职
光从油水足、权力欲来分析公务员热过于片面,人有趋利避害的理性和获得安全感的需求
一说到年轻人的公务员热,许多分析就开始痛心疾首起来,认为年轻人的官本位思想太严重——迷恋公务员职位油水多,权力能够带来诸多方便。
这种想法当然是有道理的,无可否认,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年轻人很可能产生权力崇拜。不过这还是过于以偏概全。
最近有媒体就发现,在亚洲国家和地区,诸如印度、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其实年轻人考取公务员的热情一点不逊于中国大陆的同侪们。从而,媒体得出了个结论,亚洲文化下,年轻人们普遍迷恋权力,都喜欢“当官”,并且权力往往和金钱是联系在一起的。此话一听,似乎不假,像是印度,事务官的腐败人尽皆知。不过韩国可不一样,政府机构相当清廉,要想吃油水,很困难,但是韩国的公务员热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到底青年们存不存在普遍动机呢?
日本NHK电视台曾于2008年在韩国实地拍摄了关于当地公务员热的纪录片。在片子一开头,就是失业青年们抗议的画面。原来,韩国的大学毕业生中,有一半的人没有稳定的正式工作。而经济不景气,也让许多企业不断裁员。青年们感到十分惶恐。在韩国,唯一旱涝保收的职业就是公务员,根据对首尔地区公务员的访问,他们的工资普遍高于社会平均水准,又不用加班。所以青年们对公职显得那么渴望。
而当印度媒体谈到印度发烧般的公务员考试热时,也会提到,公务员是印度少数稳定的高福利、高社会地位的终身职业。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印度很多企业都在裁员,就连IT精英也不例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即使经济逐步恢复,那些IT外包业提供的工作机会也回来了,但是公务员还是好选择。…[详细]
事实上,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会去分析一个职业的风险和收益再做抉择。在一些国家,公务员虽然稳定,但是工资及不上平均工资,就业市场也很多样化,劳动者群体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人们当然对公务员不感冒。可是韩国、印度都和中国一样,普遍来看,公务员福利待遇、社会地位都不错,就业市场上能够提供的其它好工作却不足。
同时,心理学上有个非常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希望年轻人敢闯敢拼,充满活力,无疑是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但是如果没有安全感,那么很难有通向自我实现之路。
根据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院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去年毕业的大学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是47%,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警察、建筑师和税收工作者,均为78%;最低的职业是旅馆服务台职员,为27%。同时对2008届毕业生做的调查也发现,在工作三年后,他们的就业满意度仅为35%,但是,政府单位和科研机构的就业满意度是最高的,为53%,可见公务员确实比一般工作更让人满意。而去年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有66%都去了民营企业或者个体企业,满意度高的工作中,属于私营部门的少,而满意度低的工作中,倒多数是私营部门常见工作。…[详细]
当然,现实可能也不如所设想的那样,公职也“不幸福”
对于很多人来说,公务员这个职业有点像围城,在里面的人想出来,在外面的人想进去。而想出来的人是发现,这个职业所带来的拼搏感和成就感有限,上升空间不大,钱也不是那么多,还要应付各种微妙的人际关系。事实上,很多刚入公职的基层人员也没有什么权,就谈不上用权换利了。
麦可思研究院对2007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回访(一共发出了20.3万份问卷)就发现,200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在政府及公共管理行业获得的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平均为0.5次。而要想有所上升,只有慢慢等,很多时候需要的是资历或者关系,而不是能力。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这样也不幸福。…[详细]
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是前提是有没有足够多的选择机会
根据以往的一些报道,当初之所以在国考加上对基层工作经验的限制,是为了让大学生们回归就业“理性”,不要一窝蜂去考公务员。而实行了几年之后,就出现了万人报考一个月薪两千的职位这么诡异的事情。公务员热度不减,应届生即使这次没资格报考,依然会考虑去基层工作两年,再回来考国家公务员,结果就是有工作经验的人报考公务员的越来越多。热度还是一样。
事实上,这就关系到一个就业结构问题。在就业市场上,普遍来看,高学历者没有低学历者有市场。而更多大学毕业生去了私营部门就职,却感到不满意。
根据人社部10月刚刚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尽管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总体平衡,但是八成以上的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而纵观“全国十大城市需求和求职排行榜”,供大于求的是推销展销人员、机械加工人员、保安人员等职位,财会人员这样的普遍认为智力含量高的职位在好几个城市却远远求大于供。
实际上,《别拿“劳动力不足”来忽悠延迟退休》这个专题已经指出,整个社会来看,多数工作机会也都是要求体力的,中国的第三产业和国外不一样,根据人社部的数据,以信息产业、金融业为主的工作需求仅仅占全部人力需求的6.6%。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今年美国大选总统辩论,一个焦点就是美国制造业有很多工作机会流到了中国。奥巴马就说,那些工作机会不会回到美国,因为他们是低工资、低技能的,而我需要的是高工资、高技能的工作。
可见,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是多么重要。
同样,就算大家一窝蜂想往公家跑,可实际上私营企业还是为这个社会贡献了远高于政府部门和国企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保护它们积极发展,同时强调在这些企业就业的劳动者的利益实在重要。…[详细]
结语
这篇关于万人争当月薪两千公务员的奥秘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