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安稳做一名城市漂泊者 | 跨界者,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喜欢唱歌开过直播;
喜欢旅游做过旅游杂志;
去过横店做电影美术;
还有各种老本行室内与建筑设计。
.........
● 为什么不走一条传统专业导向职业的路?
● 鲍艳婷:可能,我是经过比较扎实的好的教育体系过来的。
好的高中,好的大学,身边好的同学,一直以来都在这样一个有方向的,正统轨道里。在象牙塔里(东南大学 | 建筑系)闷太久了,迫不及待地要出来透透气,把所有这些主流的,非主流的社会体验都缩短到一两年的时间里,迫不及待地投入整个世界的怀抱。
(1870年一位拄着拐杖的男士失足跌落,初探新世界)
● 从中得到了什么?
● Pauline:最大的收获是:我开始理解过去的自己!
脱离轨道以后,很快就发现社会是残酷的,想要几分精彩就要承受得住加倍的打击。尤其,短时间内的快速变动会让人更加迷茫,因为思考的速度根本跟不上变化的速度。但是总有一些时候可以透过现在理解到过去,也挺暖的。
(Pauline的大树图书馆)
● 为什么选择…… 横店?
● 鲍艳婷: 去横店做电影美术,听起来就挺好玩。
我挺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小说这种戏剧冲突比较强的东西,设计风格也有点类似,去横店可以很好的把这两项结合起来。
事实上,去到横店,有一种去山里闭关的感觉,告别城市,告别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给影视作品里的世界设计一点东西,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挺跳脱、有挑战性的。
Pauline横店日记:
“
去露台收衣服,有三两个群演模样的人在那抽烟乘凉。
横店充斥着各色影视从业者,从群演到明星,从搬砖民工到知名导演,这里如同大千世界里的若干小世界。而在这里,人们又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多的小小世界,投射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
我们暂住的旅馆就像个微缩的 “横店”,今天在露台吹风的年轻人,没准会是下一个Star。
”
● 在横店,参与了哪部电影作品呢?
● 鲍艳婷: 是一部网剧《两世欢》,我在里面设计了一个宅院,一些马车还有道具。
关于这一部分,我原本是想活成一段勇敢追逐梦想的故事的,因为电影之类听起来就很圆梦。哈哈哈~ 但是没有想到,纯碎是去体验江湖的。
剧组的生活和外面特别不一样,很严格的一天工作十几小时,中间没有休息直到这部剧拍完,是一种没有完全工业化,比较原始的工作流程,和外面的社会很大不一样。
《两世欢》
● 具体的不同之处,是在于?
● 鲍艳婷:就像进入另一个世界,很有穿越感。
进组以后一定要很快适应这个节奏,把生活和工作彻底融合在一起,虽然比较累,但是也看到,这就是那个“世界”(行业)的运行规则。
能见到明星,和同事之间也有革命情谊,就像穿越到了另一个平行时空里,为其他剧本故事作人物背景。
(横店一角)
● 还有哪些很COOL的事情想去经历?
● 鲍艳婷:我觉得我的过去更像是马尔克斯笔下那种荒诞色彩的人生。
现实来看有点反面典型,离优秀和正统都太远了,谈不上很COOL。朋友说理想主义要么有钱要么有才。但在这些不“正统”的经历后,我依然坚定要继续理想主义,尤其在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以后。
好奇心和求知欲驱动我去做很多事情,也因此放弃一些现实层面的东西。可能也因为我是在一个比较自由的环境成长起来,从小成绩比较好,也不需要没完没了地参加补习班,但仍然越来越觉得自己被整个正统教育系统影响颇深,以至于可能要花几年的时间来平衡这个影响,始终还要跨出这一步去体验、尝试和创造的。
(Pauline摄影)
● “叛逆”看起来来得有点晚~
● 鲍艳婷:是的。毕业之后开始有点想叛逆,但也是规规矩矩的“叛逆”。
大家都把教科书奉为标准答案,消磨掉一些个性和想象力,不允许太多质疑,几乎就是把前人的经验和成果性输入。
我最近开始了解全息宇宙模型论,和暗物质理论一样,这是一种还没有被观测证明的宇宙模型,但是数学界有些人出来,说可以证明它,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间接证明。反正就挺颠覆的,根本性拓宽了我的接受度,开始有了很多质疑。
主动的去了解之后,能自然而然地去尝试,体验和探索,从而带来新的思考角度,反而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外化出一个城市漂泊者的人设。
京東、Truely He、Pauline ← 设计
chunfang ← 编辑
Pauline ← 受访
chunfang@ibrandup.cn ← 合作
●● iBrandUp 往期精选
NO1. 我一直在考虑火星上的人类宜居城市
NO2. 科学并不驱动变革,我们的回应才能
NO3. 走向增强城市现实主义
这篇关于安稳做一名城市漂泊者 | 跨界者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