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Linux系统下粘滞位的使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粘滞位(Stickybit),或粘着位,是Unix文件系统权限的旗标。最常见的用法在目录上设置粘滞位,如此一来,只有目录内文件的所有者或者root才可以删除或移动该文件,如果不为目录设置粘滞位,任何具有该目录写和执行权限的用户都可以删除和移动文件。实际应用中,粘滞位一般用于/tmp目录,以防止普通用户删除或移动其他用户的文件。
如下图所示:
/tmp这个目录是作为Linux系统的临时文件夹,则表示允许任何用户,任何程序在此目录进行创建,删除,移动目录等操作,因此,便要在这类文件中设置粘滞位权限。设置粘滞位权限的目录,只有该目录的所有者和超级用户(root用户)才有权将其删除或移动,如果不为目录设置粘滞位,任何具有该目录写和执行权限的用户都可以删除和移动其中的文件。
普通文件的粘滞位会被Linux内核忽略,目录的粘滞位表示这个目录里的文件只能被目录所有者或超级用户删除,如果用户对目录有写权限,则可以删除其中的文件和子目录,即使该用户不是这些文件的所有者,而且也没有读或写权限。粘滞位出现在执行许可位置上,设置后,其他用户就不可以删除不属于他的文件和目录。但是该目录下的目录不继承该权限,要重新设置才能使用。
设置了粘滞位权限的目录,其他用户权限中的“x”将被替换成“t”。使用chmod命令可为某个目录添加或移除粘滞位权限。如下图所示:
如图,L4_class此目录没有粘滞位权限,通过chmod命令为此目录设置粘滞位权限,粘滞位权限只是针对其他用户(other)来进行设置的。
若其他用户的权限中,没有可执行权限,则设置了粘滞位权限中的“x”将会被替换为“T”,如下图所示。
以上,讨论了Linux中粘滞位是如何让使用的,如有错误,欢迎在下方评论中指出。
这篇关于Linux系统下粘滞位的使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