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必然的,我成了一名程序员,继续着那源自于初中,中断在高中,又回归于大学的并不能称之为“梦想”的喜欢做的事。喜欢编程,原因无他,解惑而已。当第一次能够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自己的名字,我已经知道,神奇的背后,定有原由,如果不搞懂它,我是不自由的。
在参加公司的校招会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班加罗尔这座城市,设想中她应该是有具有地中海风情的浪漫之都。在网上搜索一番才知道,她是印度的新兴城市,亚洲的“硅谷”,还有新闻说中国的南京,大连等城市都在以她为榜样发展自己的IT产业,要成为中国的“班加罗尔”。
第一次见到她时,已经是深夜,上飞机之前以为会乘坐波音747之类的大飞机,结果一架A320就把我们从成都带了过来,有些失望。下飞机之后,我尽量去发现与国内的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各种不同,结果大都一样,毕竟是在机场。
为期六周的入职培训就这么开始了,坦白的说,在这期间我并没有学到多少软件技术,更多的是在观察这个被多少人形容为“神秘”的西天国度,于是自觉不自觉的拿印度和中国做比较,发现两个国家有太多的相同,又有太多的不同。相同的地方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都被西方国家侵略过,都是穷国家等等。
不同的地方就更多了,首推宗教,绝大多数印度人是有宗教信仰的,宗教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各个角落。80%以上的信教者是印度教徒,而佛教在早在公元8世纪时就几乎在印度灭绝了。Megha每每看到路边的象头神,都会停下脚步,作揖祈祷,以表虔诚。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主义者,我问Pooja:“你是学科学的,你真的相信有神吗?”Pooja回答到:“世界上肯定有些东西,是科学无法解释的。” 当然,我可以很容易地反驳她:“科学不能解释,不代表宗教就能解释。”但是最终我没有这么说,因为任何宗教,不管它有多么强大的意识形态攻势,就其本意来讲,都是教人向善的。从这个角度,宗教是完全有必要存在的,要不马丁路德领导的运动怎么叫“宗教改革”而不叫“宗教革命”呢?
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留下了两样遗产:英语和民主制度,连有些印度人自己也这么调侃。受过教育的印度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连街边小贩都能用英语完成日常交流,相比起国内狂背单词的雅思托福大军来说,印度人确实可以自豪一把。当我们几个中国人吞来吐去也说不出一个词来的时候,不知到当场的印度学生在怎么想。无碍的英语交流也是印度的软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的原因之一,据说几十年前印度政府要求废除英语,遭到全民反对,结果政府只能顺应民意。
的确,民主制度使印度人获得了比中国人更多的权利和自由,英联邦运动会时小贩胜诉政府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当民主给人民带来胜利的同时,印度也为民主付出了代价,比如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和中国相比,印度的交通设施处于绝对的劣势,因为他们没有像中国的“暴力拆迁队”。印度的民主也是一种虚伪的民主,政府腐败已经病入膏肓。那段时间正值印度的反腐高潮,不时能看到有民众在街头举旗抗议。宗教也给印度带来了许多人权问题,印度的宗教太多,宗教派别太多,种信太多,难免会发生一些流血冲突,就连甘地本人也说,印度是个乱起八遭的国家。
到印度之前,公司的HR叮嘱我们要避免谈及政治,但是到了这边这后才发现,没有什么不可以谈的,只要大家是坦诚的。于是我和Geet聊到了政治,当然,一定会谈到的是62年那场战争。Geet对印度的失败还是耿耿于怀的,在他看来,当时中国已经进入的印度的领土。我反驳道是中国主动停火的。但无论如何,我们之间并没有争得你死我活,友谊却因为彼此的开诚布公而加深了。在聊到巴基斯坦时是尴尬的,中国人习惯叫巴基斯坦为“巴铁”,而Geet说,在印度所有人都恨巴基斯坦。我没有再回答他,心里却为这两个国家感到遗憾。他们本是一家,由于蒙巴顿的草率决定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才使彼此仇视对方。当年甘地做了不少调解工作,还是失败,终为遗憾。
传统服装日那天,女生们都穿上了纱丽,个个好不漂亮。另外一天晚上,印度学生教外国学生跳舞,我尽情狂欢了一把。Sneha并不是个漂亮的女孩,但是舞姿却是一流的。
站在公司的楼顶远眺班加罗尔,再想着地图上自己家乡和这座城市的相对方位,很难想象自己的足迹会留在这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你开始喜欢上这座城市,因为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因为那不能再美的纱丽,也因为好久没有过的青春悸动。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认为眼前一切是因你而存在一样,其实,你不过是个过客,这里的人们世世辈辈在这里生活,与你毫无相干。你来了,他们做着自己的事,你走了,他们继续做自己的事,你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