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Redis主从和哨兵,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开启主从关系(两种)
数据同步原理
全量同步
增量同步
哨兵的作用和原理
服务状态监控
故障转移步骤
开启主从关系(两种)
修改配置文件(永久生效):
在redis.conf中添加一行配置: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使用redis-cli客户端连接到redis服务,执行slaveof命令(重启后失效):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注意:在5.0后新增命令replicaof,与salveof效果一致。
步骤:
先进入客户端7001:redis-cli -p 7002
执行 :SLAVEOF ip 端口号(SLAVEOF 192.168
150..101 7001)表示 7002的服务是7001的从节点
之后在主节点上可以进行写,从节点也可以拿到值,完成了主从数据同步。但如果在从节点上写,会报错,天然实现读写分离。
数据同步原理
master判断slave是不是第一次来同步数据,用到两个概念:
Replication id:简称replid,是数据集的标记,id一致则说明是同一数据集。每一个master都有一个唯一的replid,slave则会继承master节点的replid。
offset:偏移量,随着记录在repl_backlog中的数据增多而逐渐增大。slave完成同步时也会记录当前同步的offset。如果slave的offset小于master的offset,说明slave数据落后于master,需要更新。
因此主从第一次同步时全量同步时,需要判断是否是第一次:
在1.1请求数据同步时需要带上replid offset
1.2判断请求replid是否一致
全量同步
1.slave节点请求增量同步
2.master节点判断replid,发现不一致,拒绝增量同步
3.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
4.slave清空本地数据,加载master的RDB
5.master将RDB期间的命令记录在repl——baklog,并持续将log中的命令发送给slave
6.slave执行接收到命令,保持与master之间的同步。
增量同步
如果slave重启后同步,则执行增量同步
由于repl——baklog大小有上限,写满后会覆盖最早的数据。如果slave断开时间过久,导致尚未备份的数据被覆盖,则无法基于log做增量同步,只能再次全量同步。
主同步优化:
- 在master中配置repl-diskless-sync yes 启用无磁盘复制,避免全量同步时的磁盘IO(直接写入网络,前提网络需要很快);
- Redis节点上的内存占用不要太大,发现slave宕机时尽快实现故障恢复,尽可能避免全量同步。
- 适当提高repl——baklog大小,发现slave宕机时尽快实现故障恢复,尽可能避免全量同步。
- 限制一个master上的slave节点数量,如果实在时太多slave,则可以采用主-从-从链式结构,减少master压力。
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的区别:
全量同步:需要一次RDB文件生成和传输,将RDB文件传输给slave。后续命令记录在repl_baklog,逐个发送给slave。
增量同步:slave提交自己的offset到master,master获取repl_baklog中从offset之后的命令给slave。
何时执行全量同步?
slave节点第一次连接master节点时
slave节点断开时间太久,repl_baklog中的offset已经被覆盖时。
什么时候执行增量同步?
slave节点断开又恢复,并在repl_baklog中能找到offset时。
哨兵的作用和原理
Redis提供了哨兵(Sentinel)机制来实现主从集群的自动故障恢复。
哨兵的作用有如下几个:
监控:Sentinel会不断检查master和slave是否按预期工作。
自动故障恢复:如果master故障,Sentinel会将一个slave提升为master。当故障实例恢复后也以新的master为主
通知:Sentinel充当Redis客户端的服务发现来源,当集群发生故障转移时,会将最新信息推送给redis的客户端。
服务状态监控
Sentinel基于心跳机制检测服务状态,每隔1秒向集群的每个实例发送ping命令:
主观下线:如果某sentinel节点发现某实例未在规定时间相应,则认为该实例主管下线。
客观下线:若超过指定数量的sentinel都认为 该实例主观下线,则该实例客观下线。quorum值最好超过Sentinel实例数量的一半。
故障转移步骤
(选举新的master)
当发现master故障,sentinel需要再salve中选择一个作为新的master,选择依据:
首先会判断slave节点与master节点断开时间长短,如果超过指定值(down-after-millisecon*10)则会排除该slave节点
然后判断slave节点的slave-priority值,越小优先级越高,如果是0则永不参与选举
如果slave-prority一样,则判断slave节点的offset值,越大说明数据越新,优先级越高
最后是判断slave节点的,当做故障节点恢复后会自动成为新的master的slave节点
这篇关于Redis主从和哨兵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