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深入探索Go语言中的指针:内存操作的艺术,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首先,尽管指针(pointer)和switch语句在概念上并无直接联系,但本文将它们并置讨论的原因在于:这两个编程概念在实际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常被编程人员所忽视。
- 对于指针的使用,初学者往往因其概念的抽象性和操作的复杂性而产生畏惧,倾向于避免使用或在并发编程中错误地应用,这可能导致严重的数据竞争和同步问题,影响程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另一方面,许多开发者在面对条件分支时,习惯性地依赖if-else语句,而未能充分利用switch语句在处理多条件逻辑时的高效性和清晰性,从而错失了优化代码结构和提升程序性能的机会。
指针pointer
在Go语言中,指针是编程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它允许程序直接操作内存地址。虽然Go语言对指针的操作相对简单,主要通过两个符号来实现:
&
操作符用于获取变量的内存地址。当你想要获取一个变量的引用,而不是它的值时,可以使用&
来取地址。*
操作符用于间接引用,也就是通过一个指针来访问和修改它所指向的内存地址上存储的值。
应用
在许多编程语言中,变量是对内存中存储的值的一个命名引用。然而,有时我们可能需要直接操作内存地址,这就需要用到指针。Go语言提供了两种基本的指针操作符号:&
用于获取变量的内存地址,而*
用于间接引用,即通过指针来访问或修改内存地址上存储的值。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这些操作:
n := 18
// 取地址
fmt.Println(&n)
fmt.Println(*&n)
打印结果如下:
查询内存地址的类型
当我们获取一个变量的地址时,实际上是创建了一个指针类型的变量,这个指针变量的类型是由它所指向的变量的类型决定的。例如,如果一个指针指向一个int
类型的变量,那么这个指针的类型就是*int
,即指向int
的指针。
现在,让我们通过代码示例来演示如何查询内存地址的类型,并根据这个地址来获取和打印原始变量的值:
p := &n
// 根据地址取值
fmt.Printf("%T\n", p) // 打印结果是*int,即int类型的指针
m := *p
fmt.Println(m) //根据地址取值
打印结果如下:
我们发现打印的结果是:*int
,即int类型的指针。
nil pointer
nil
是一个特殊的值,表示指针没有指向任何内存地址。这与C或C++中的空指针概念类似,但Go语言的nil
指针更加安全,因为它们不允许进行解引用操作,从而避免了潜在的程序崩溃。当一个指针变量被声明后未初始化,它就是一个nil
指针。了解如何声明和识别nil
指针,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它们,是每个Go程序员的必备技能。
现在,让我们通过代码示例来演示nil
指针的使用和转换:
var a1 *int //nil pointer
fmt.Println(a1) //<nil>var a2 = new(int)
fmt.Println(a2) //内存地址 0xc000108010
fmt.Println(*a2) //0 根据内存地址取值 没有值返回0*a2 = 100 //根据内存地址赋值
fmt.Println(*a2) //100
打印结果如下:
总结如下:
- 对变量进行取地址操作(
&
),可以获得这个变量的指针变量; - 指针变量的值是指针地址(内存地址);
- 对指针变量进行取值操作(
*
),可以获得这个指针变量指向原变量的值,即通过内存地址取值。
switch
我们往往习惯于使用if判断,switch可以简化if判断。
switch的作用和if是一样的,都是进行条件判断,引入switch的原因是能简化我们的if判断,让代码的可读性更强。
可读性更好
举个例子:if判断来判断手指的名称。
finger :=2
if finger==1 {fmt.Println("大拇指")
}else if finger==2 {fmt.Println("食指")
}else if finger==5 {fmt.Println("小拇指")
}else {fmt.Println("无效")
}
switch判断手指名称:
finger := 2
switch finger {
case 1:fmt.Println("大拇指")
case 2:fmt.Println("食指")
case 5:fmt.Println("小拇指")
default:fmt.Println("无效")
}
对比之下立竿剪影:switch case 这种方式可读性更好。
case后支持多个参数
举个例子:奇偶数判断。
switch n := 3; n {
case 1, 3, 5, 7, 9:fmt.Println("奇数")
case 2, 4, 6, 8, 10:fmt.Println("偶数")
}
case后加判断
举个例子:
age := 29
switch {
case age < 18:fmt.Println("好好学习Z")
case age > 18 && age < 60:fmt.Println("好好上班")
case age > 60:fmt.Println("希望不用继续上班了,哈哈")
default:fmt.Println(age)
}
注意:当在case后加判断时,switch后面不需要传入参数,否则会报错:类型不匹配。
fallthrough
在一个 switch 块内,每个 case 无需声明 break 来终止,如果想顺序执行使用 fallthrough;在一个switch块内,都必须包含一个 default 语句并且放在最后,即使它什么代码也没有。
package mainimport "fmt"func main() {switch {case false:fmt.Println("false1")fallthroughcase true:fmt.Println("true1")fallthroughcase false:fmt.Println("false2")fallthroughcase true:fmt.Println("true2")case false:fmt.Println("false3")fallthroughdefault:fmt.Println("default case")}
}
总结
相信你阅读完这篇文章对Go语言中的指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至于switch,只要我们心里有这个概念即可:switch作用和if一样,当我们意识到需要写多个if判断时,改用switch实现,往往会是比较好的实践。
这篇关于深入探索Go语言中的指针:内存操作的艺术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