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vi命令

2024-09-03 19:38
文章标签 命令 常用 vi

本文主要是介绍常用vi命令,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压缩打包:tar -cvf mintaiBos20161009.tar ./etc ./src        gzip mintaiBos20161009.tar

tar -zcvf

解压gzip包 :tar  -zxvf   mintaiBos20161009.tar.gz

-xzvf 

-xvzf

解tar包:tar -xvf mintaiBos20161009.tar

解压war包:jar -xvf daily.war

查看.tar    tar -tvf 

查看.gz文件   tar -tvzf 

删除内容:rm -rf 文件名

查看进程:ps -ef|grep 进程名

查看磁盘:df

激活网段:service network restart

动态跟踪:tail -f 文件名    退出同步跟踪(Ctrl+C)

索引关键字:/xxx    ?xxx    n查找下一个匹配处,输入N反方向查找

同步:scp -r mintai@10.253.20.102:/home/mintaiCap/back/ ./

    scp -r mintai@10.253.0.240:/home/mintai/etc/ESAdmin.xml ./

    将本地10.253.20.102的ESAdmin.xml文件同步至10.253.0.240的etc目录下。

查看系统负载:uptime

性能分析:top

查看ip信息:ifconfig

查看主机域名:hostname

-ne 不等于

-gt 大于

-ge 大于等于

-lt 小于

-le 小于等于

-eq 等于 

mount -t nfs 源ip:源路径 链接路径

mount -t nfs 10.253.18.180/home/share /home/share

使用ls -lht命令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其中有一列就是显示这个文件的大小。

如果要看一个文件夹的大小,可以用du -sh *

粘贴:mv a b    将a改名为b    如果a为文件,b为目录,那就是表示将a文件粘贴到b目录下。

l -a:查看所有当前目录的文件,包括了无后缀文件

获取当前日期now=`date +%Y%m%d`_`date +%H%M`  \n   echo $now

 

查询端口 netstat -an|grep 1521

复制文件内容:cat 文件名称

把整个web应用打包为myjspweb.war文件    jar cvf myjspweb.war *.*

解war包    jar xvf myjspweb.war

指定行数:tail -n +/-数字 文件名        head -n 数字 文件名    sed -n "开始行,结束行p" 文件名

检查脚本语法:sh -n test.sh

指向该文件的硬链接再查看该文件    In anaconda-ks.cfg anaconda-ks.cfg.handlink

Ctrl+S锁住屏幕之后,需Ctrl+Q来解锁屏幕

 

chmod 700 mt 放开文件操作

chmod 500 mt 锁定文件操作

左边(改变文件的所有者):sudo chown -R root .

右边(改变用户组):sudo chgrp -R root .

 

查看占用端口:

netstat -aon|findstr "49157"

netstat -nptl|grep 13015

netstat -tln

df:查看/data/share/目录下的磁盘情况

mount -t nfs 10.253.24.19:/data/share/ /data/share/

某个端口情况:netstat -an|grep 8080

查看某个端口监听情况:netstat -aon|findstr :80

左边(改变文件的所有者):sudo chown -R root .

右边(改变用户组):sudo chgrp -R mysql .

 

搜索:

查看默认启动的服务:systemctl list-unit-files|grep enabled

查看监听端口:netstat -lntp

 

windows根据端口关闭进程:

CMD>netstat -ano | findstr 8080

CMD>taskkill /F /PID 1234

查看/目录下文件名包含name的文件路径:find / -name '*name*'

查看文件内包含test字段的文件:grep -lr *test*

文件内批量替换(将文件内的6181全部替换为6182)【:0,$s/6181/6182/g】

查看用户密码过期时间:chage -l testuser

设置root的密码永久不过期:chage -M 99999 testuser

查看正在监听的端口:ss -tnl

这篇关于常用vi命令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33859

相关文章

Redis 的 SUBSCRIBE命令详解

《Redis的SUBSCRIBE命令详解》Redis的SUBSCRIBE命令用于订阅一个或多个频道,以便接收发送到这些频道的消息,本文给大家介绍Redis的SUBSCRIBE命令,感兴趣的朋友跟随... 目录基本语法工作原理示例消息格式相关命令python 示例Redis 的 SUBSCRIBE 命令用于订

防止Linux rm命令误操作的多场景防护方案与实践

《防止Linuxrm命令误操作的多场景防护方案与实践》在Linux系统中,rm命令是删除文件和目录的高效工具,但一旦误操作,如执行rm-rf/或rm-rf/*,极易导致系统数据灾难,本文针对不同场景... 目录引言理解 rm 命令及误操作风险rm 命令基础常见误操作案例防护方案使用 rm编程 别名及安全删除

Java使用jar命令配置服务器端口的完整指南

《Java使用jar命令配置服务器端口的完整指南》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java-jar命令启动应用,并重点讲解如何配置服务器端口,同时提供一个实用的Web工具来简化这一过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1. Java Jar文件简介1.1 什么是Jar文件1.2 创建可执行Jar文件2. 使用java

JavaScript中比较两个数组是否有相同元素(交集)的三种常用方法

《JavaScript中比较两个数组是否有相同元素(交集)的三种常用方法》:本文主要介绍JavaScript中比较两个数组是否有相同元素(交集)的三种常用方法,每种方法结合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 目录引言:为什么"相等"判断如此重要?方法1:使用some()+includes()(适合小数组)方法2

SpringBoot 获取请求参数的常用注解及用法

《SpringBoot获取请求参数的常用注解及用法》SpringBoot通过@RequestParam、@PathVariable等注解支持从HTTP请求中获取参数,涵盖查询、路径、请求体、头、C... 目录SpringBoot 提供了多种注解来方便地从 HTTP 请求中获取参数以下是主要的注解及其用法:1

Linux查询服务器 IP 地址的命令详解

《Linux查询服务器IP地址的命令详解》在服务器管理和网络运维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服务器的IP地址是一项基本但至关重要的技能,下面我们来看看Linux中查询服务器IP的相关命令使用吧... 目录一、hostname 命令:简单高效的 IP 查询工具命令详解实际应用技巧注意事项二、ip 命令:新一代网络配置全

Linux grep 命令的使用指南

《Linuxgrep命令的使用指南》本文给大家介绍Linuxgrep命令的使用指南,包括基础搜索语法、实践指南,感兴趣的朋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目录linux grep 命令全面使用指南一、基础搜索语法1. 基本文本搜索2. 多文件搜索二、常用选项详解1. 输出控制选项2. 上下文控制选项三、正则表达

Java Stream流以及常用方法操作实例

《JavaStream流以及常用方法操作实例》Stream是对Java中集合的一种增强方式,使用它可以将集合的处理过程变得更加简洁、高效和易读,:本文主要介绍JavaStream流以及常用方法... 目录一、Stream流是什么?二、stream的操作2.1、stream流创建2.2、stream的使用2.

DNS查询的利器! linux的dig命令基本用法详解

《DNS查询的利器!linux的dig命令基本用法详解》dig命令可以查询各种类型DNS记录信息,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际示例和dig命令常用参数来详细说明如何使用dig实用程序... dig(Domain Information Groper)是一款功能强大的 linux 命令行实用程序,通过查询名称服务器并输

setsid 命令工作原理和使用案例介绍

《setsid命令工作原理和使用案例介绍》setsid命令在Linux中创建独立会话,使进程脱离终端运行,适用于守护进程和后台任务,通过重定向输出和确保权限,可有效管理长时间运行的进程,本文给大家介... 目录setsid 命令介绍和使用案例基本介绍基本语法主要特点命令参数使用案例1. 在后台运行命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