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操作系统面试真题总结(五),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收录在网站:http://hardyfish.top/
文章收录在网站:http://hardyfish.top/
文章收录在网站:http://hardyfish.top/
文章收录在网站:http://hardyfish.top/
线程切换要保存哪些上下文?
当发生线程切换时,操作系统需要保存当前线程的上下文,以便在下次线程被再次调度执行时得以恢复。
上下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寄存器值:
- 这包括了通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存放当前线程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
- 程序状态字(存放执行指令的结果的状态,如零,负,溢出等)等。
堆栈指针:
- 每个线程有自己的函数调用栈,堆栈指针标识了当前线程在自己的栈空间中的位置。
- 回到这个线程时,它可以恢复到正确的函数调用位置。
程序计数器:
- 这个值标识了线程执行到哪里。
- 当线程切换回来时,它将从这个位置继续执行。
内核栈指针:
- 每个线程有一个内核栈,存放在内核中的数据,这个指针标识当前线程在内核内存中的位置。
线程状态:
- 这包括了线程的优先级,信号掩码,错误码等。
虚拟内存信息:
- 这通常包括有关线程内存管理的信息,比如页表等。
当线程切换发生时,操作系统会保存当前线程的上述上下文,加载目标线程的上下文
- 然后将控制权转交给目标线程,这样目标线程就能接着上次的运行状态继续执行了。
值得注意的是,线程切换是有性能开销的,因为涉及到保存和加载上下文的操作
- 所以过于频繁的线程切换可能会影响性能。
线程间的通信方式有哪些?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线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利用同一个进程下线程所共享的资源来实现。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锁机制(Locks):
- 当多个线程需要访问共享资源时,可以使用锁机制来避免并发问题。
- 一个线程在访问资源时可以锁定该资源,阻止其他线程的访问,直到该线程释放锁。
- 锁机制简单而直接,但必须小心处理,否则可能导致死锁。
信号量(Semaphores):
- 信号量是一个更为高级的同步机制,可以控制多个线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
- 信号量有一个计数器和一个等待队列组成,计数器表示可用的资源数目。
- 优点是可以控制资源的同时访问数,缺点是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死锁。
条件变量(Condition Variables):
- 条件变量是另一种同步机制,允许一个线程等待某个条件满足。
- 当条件满足时,可以通知一个或多个正在等待的线程。条件变量通常与互斥锁一起使用。
- 优点是能够实现更复杂的同步,如按顺序访问等。
- 缺点是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死锁或饥饿现象。
事件驱动(Event-driven):
- 在事件驱动的模型中,线程之间通过等待和触发事件来进行通信。
- 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线程间的通信,也可以用于进程或异步输入/输出等的通信。
- 优点是适应性强,可以应对多种不同的通信需求。
- 缺点是需要编程模型支持,且在设计和实现上可能较为复杂。
线程本地存储(Thread-Local Storage,TLS):
- 有些变量是线程不安全的,例如静态变量,全局变量等
- 这些变量如果在多线程环境下共享,可能会造成不可预料的结果。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为每个线程提供一份该变量的副本,这就是线程本地存储。
- 此方案的优点是能避免资源竞争,缺点是会增加内存的使用。
进程与线程有什么区别?
它们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
资源占用:
- 进程:每个进程拥有独立的内存空间和系统资源,如文件描述符、打开的文件等。
- 进程间的通信需要使用进程间通信(
IPC
)机制。- 线程:多个线程共享同一个进程的内存空间和系统资源,线程之间可以通过共享内存进行通信。
调度和切换:
- 进程:进程是独立的执行实体,操作系统以进程为单位进行调度,进程的切换开销相对较大。
- 线程: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线程的调度和切换开销较小,因为它们共享进程的上下文。
并发性和并行性:
- 进程:多个进程可以并发执行,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地址空间,可以在多个处理器或核心上并行执行。
- 线程:多个线程可以在同一个进程内并发执行,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可以在同一个处理器或核心上并行执行。
用户态与内核态:
- 进程:进程切换涉及到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需要较高的权限和开销。
- 线程:线程切换只涉及用户态的切换,开销较小。
创建和销毁:
- 进程:创建和销毁进程的开销较大,包括分配独立的内存空间、初始化数据结构等。
- 线程:创建和销毁线程的开销相对较小,线程依赖于进程的内存和资源完成创建过程。
进程是独立的执行实体,拥有独立的内存空间和系统资源
而线程是进程内的执行单元,共享进程的内存空间和系统资源。
- 线程的切换和通信开销较小,并发性更高。
- 选择使用进程还是线程,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
什么是协程吗?和线程有什么区别?
协程(
Coroutine
)是一种用户级别的轻量级线程。
- 它们的调度完全由用户控制,而不是由操作系统内核控制。
- 与线程不同,协程的上下文切换极其快速且成本低,主要因为它所需保存和恢复的状态较少。
对于协程和线程的比较,以下四个方面:
切换开销:
线程由系统内核控制,切换开销大
协程由程序员在用户空间控制,切换开销小。
调度:
- 线程是抢占式调度,需要操作系统来进行线程的调度切换
- 协程是非抢占式的,由协程自身决定何时进行切换,这也是其使用复杂性的来源之一。
数据共享和同步:
- 线程并发编程需要考虑锁等同步机制的问题
- 而协程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运行,它对共享资源的访问不需要加锁
- 只需要确保在协程切换的时候保存好共享资源的状态即可。
应用场景:
- 线程适合
CPU
密集型任务- 协程适合
IO
密集型任务。
阻塞和非阻塞有什么区别?
阻塞是指任务在等待某个操作完成时,暂停自己的执行,并等待操作完成后再继续执行。
- 在阻塞状态下,任务会一直等待,直到所需的资源或结果就绪。
- 在此期间,任务不能执行其他操作。
- 例如,当一个线程调用阻塞式IO操作时,它会被挂起,直到IO操作完成后才能继续执行。
非阻塞是指任务在等待某个操作完成时,不会暂停自己的执行,而是立即返回,继续执行其他任务。
- 非阻塞的任务会周期性地查询所需资源或结果的状态,判断是否就绪,从而决定是否继续执行。
- 例如,在进行非阻塞式IO操作时,任务会立即返回,并周期性地检查IO操作的状态,直到IO完成后再处理结果。
简单来说,阻塞是等待结果时暂停自己的执行
- 非阻塞是等待结果时继续执行其他任务。
在实际应用中,阻塞和非阻塞可以用在不同的场景中。
阻塞适用于需要确保结果完整性和依赖顺序的情况,而非阻塞适用于需要提高并发性和响应性的情况。
- 选择适合的阻塞和非阻塞方式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
这篇关于操作系统面试真题总结(五)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