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LeetCode题练习与总结:数组中的第K个最大元素--215,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题目描述
给定整数数组 nums
和整数 k
,请返回数组中第 k
个最大的元素。
请注意,你需要找的是数组排序后的第 k
个最大的元素,而不是第 k
个不同的元素。
你必须设计并实现时间复杂度为 O(n)
的算法解决此问题。
示例 1:
输入: [3,2,1,5,6,4],
k = 2
输出: 5
示例 2:
输入: [3,2,3,1,2,4,5,5,6],
k = 4
输出: 4
提示:
1 <= k <= nums.length <= 10^5
-10^4 <= nums[i] <= 10^4
二、解题思路
-
理解问题: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整数k
,要求返回数组中第k
个最大的元素。这里的第k
个最大元素是指在数组排序后,从大到小数第k
个元素。 -
选择算法:为了在 O(n) 的时间复杂度内找到第
k
个最大的元素,我们可以使用快速选择算法(Quickselect)。这个算法是快速排序的变种,但不需要对整个数组进行排序,它通过分区的思想来找到第k
大的元素。 -
快速选择算法步骤:
- 从数组中选择一个基准元素(pivot)。
- 将数组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包含所有大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另一部分包含所有小于基准元素的元素。
- 确定基准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
- 如果基准元素的位置正好是
k-1
,则找到了第k
个最大的元素。 - 如果基准元素的位置大于
k-1
,则第k
个最大的元素在基准元素的左侧,递归地在左侧子数组中查找。 - 如果基准元素的位置小于
k-1
,则第k
个最大的元素在基准元素的右侧,递归地在右侧子数组中查找。
-
代码实现:
findKthLargest
方法是主方法,调用quickSelect
来找到第k
个最大的元素。quickSelect
方法递归地找到第k
个最大的元素。partition
方法用于对数组进行分区,将大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元素放在基准元素的左侧,将小于基准元素的元素放在右侧。swap
方法用于交换数组中的两个元素。
以下是具体的解题步骤:
- 初始化
left
为 0,right
为nums.length - 1
。 - 在
quickSelect
方法中,通过partition
方法找到一个基准元素的位置pivotIndex
。 - 比较
pivotIndex
和k-1
:- 如果相等,返回
nums[pivotIndex]
。 - 如果
pivotIndex
大于k-1
,则在左侧子数组[left, pivotIndex - 1]
中递归调用quickSelect
。 - 如果
pivotIndex
小于k-1
,则在右侧子数组[pivotIndex + 1, right]
中递归调用quickSelect
。
- 如果相等,返回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平均 O(n) 的时间复杂度内找到第 k
个最大的元素。
三、具体代码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findKthLargest(int[] nums, int k) {return quickSelect(nums, 0, nums.length - 1, k);}private int quickSelect(int[] nums, int left, int right, int k) {int pivotIndex = partition(nums, left, right);// 因为我们要找的是第 k 个最大的元素,所以 k 应该是相对于排序后的数组的位置if (pivotIndex == k - 1) {return nums[pivotIndex];} else if (pivotIndex > k - 1) {// 如果 pivotIndex 大于 k - 1,说明第 k 个最大的元素在左侧return quickSelect(nums, left, pivotIndex - 1, k);} else {// 如果 pivotIndex 小于 k - 1,说明第 k 个最大的元素在右侧return quickSelect(nums, pivotIndex + 1, right, k);}}private int partition(int[] nums, int left, int right) {int pivot = nums[right];int i = left;for (int j = left; j < right; j++) {// 我们希望比 pivot 大的数在左边,因此这里应该是 >=if (nums[j] >= pivot) {swap(nums, i, j);i++;}}swap(nums, i, right);return i;}private void swap(int[] nums, int i, int j) {int temp = nums[i];nums[i] = nums[j];nums[j] = temp;}
}
四、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 时间复杂度
快速选择算法(Quickselect)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 O(n),但最坏情况下是 O(n^2)。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
平均情况:在平均情况下,每次调用
partition
方法都会将数组分成两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意味着每次递归调用处理的数组大小大约减半。因此,算法的运行时间大致遵循一个几何级数,其总和是 O(n)。具体来说,时间复杂度是 T(n) = T(n/2) + O(n),解这个递归方程得到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 -
最坏情况:在最坏情况下,每次分区操作选择的基准元素都是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导致每次递归只减少一个元素。这种情况下,算法的运行时间遵循一个线性递归,其时间复杂度为 O(n^2)。例如,如果数组已经排序,每次分区操作只减少一个元素。
2. 空间复杂度
快速选择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 O(1),也就是常数空间。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
递归栈空间:尽管算法是递归的,但每次递归调用只使用常数额外空间(不包括输入数组)。在最坏情况下,递归的深度可以达到 n,这意味着递归栈空间是 O(n)。然而,由于问题要求返回第 k 个最大的元素,实际上递归的深度不会超过 n,因此递归栈空间仍然是 O(n)。
-
额外空间:除了递归栈空间之外,算法在执行过程中只使用了常数额外空间。例如,
partition
方法中使用的变量pivot
、i
、j
和temp
都是固定数量的变量,与输入数组的大小无关。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递归栈空间在最坏情况下是 O(n),但通常我们在分析空间复杂度时,如果不特别指明,是指除了输入数据之外所需的空间,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 O(1)。
五、总结知识点
-
快速选择算法(Quickselect):
- 快速选择算法是基于快速排序的选择算法,用于在未排序的数组中找到第 k 个最大(或最小)的元素。
- 它是分而治之策略的一个实例,具有与快速排序相似的递归结构。
-
递归(Recursion):
quickSelect
方法是一个递归方法,它通过不断缩小搜索范围来找到所需的元素。- 递归的基本条件是当
pivotIndex
等于k - 1
时,表示找到了第 k 个最大的元素。
-
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
- 快速选择算法使用了分治法的思想,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来解决。
-
分区(Partitioning):
partition
方法用于将数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包含所有大于或等于基准值的元素,另一部分包含所有小于基准值的元素。
-
基准元素(Pivot)的选择:
- 在这个实现中,基准元素被选为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
-
交换(Swapping):
swap
方法用于交换数组中的两个元素。
-
数组操作:
- 代码涉及数组的遍历和元素的比较。
-
整数(Integer)操作:
- 代码中使用了整数类型进行数组索引和比较操作。
-
算法设计:
- 快速选择算法的设计是高效算法设计的一个例子,它利用了快速排序的分区思想,但不需要对整个数组进行排序。
-
递归栈(Recursive Stack):
- 递归方法会使用系统栈来存储每次递归调用的状态,包括局部变量和返回地址。
-
边界条件检查:
- 在
quickSelect
方法中,通过比较pivotIndex
和k - 1
来确定递归的边界条件。
- 在
以上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详细步骤,希望能够为各位提供启发和帮助。
这篇关于LeetCode题练习与总结:数组中的第K个最大元素--215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