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Servlet的前世今生,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前言 |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B/S模式开始迅速发展。起初用户只是通过浏览器请求一些静态资源如html,但是很快静态资源的处理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于是根据用户请求的不同,动态的处理并返回资源的技术开始被迫切需求。
为了满足动态处理的需求,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就出现了。CGI每处理一个请求就会建立一个进程,大量的进程会占用大量的资源,这也就导致CGI无法同时处理很多的并发请求。
针对这样的需求,Microsoft有ASP标准,而Java则推出了Servlet技术。Servlet对每个请求都是单独启动一个线程,而不是进程。这种处理方式大幅度地降低了系统里的进程数量,提高了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概念 |
Servlet (Server Applet):是运行在服务端的小程序,本质上讲他是Java为开发Web应用提供的一个接口,但是通常讲Servlet指的则是实现了Servlet接口的类。
正如在Windows平台下开发Web应用会用到 System.Web.dll 一样,同样基于Java平台可以使用Servlet类完成Web应用程序的开发。Servlet运行在Web容器中,有人形容这两者就像是枪与子弹的关系,两者共同作用来提供服务。
生命周期 |
任何一个事物都会有它的生命周期,从出生到消亡,Servlet类必须加载到内存后,才能响应用户请求并响应,而这些都是由Web容器来直接控制的。Servlet生命周期的三个核心方法分别是 init() , service() 和 destroy()。每个Servlet都会实现这些方法,并且在特定的运行时间调用它们。
init():生命周期初始阶段,Web容器通过调用init()方法来初始化Servlet实例,这个方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只调用一次,只有该方法完全执行成功后,Servlet才可以接受用户请求。init()有一个ServletConfig参数,可以读取web.xml的配置项。
service():初始化完成后,Servlet就可以来处理用户请求了。web容器会调用service()方法来处理每一个请求。service()有客户端请求、服务端响应两个参数。(HttpServlet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
destroy():如果要在Servlet的生命周期内关闭或者销毁一些文件系统或者网络资源,可以调用destroy()来实现。它init()方法一样,在Servlet的生命周期里只能调用一次。通常不需要重写此方法。
如何工作 |
为了更好的理解Servlet在Web容器中是如何工作的,可以来看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 URL,Web 容器接收到后根据web.xml文件中的配置确定该 URL 指向的是哪一个Servlet。如果还没有创建该 Servlet 的一个实例,那么容器就加载该类,并将之实例化。
一旦我们配置好了Web容器(以Tomcat为例,运行后能在浏览器中打开它默认页面),只要能让容器知道某个URL对应某个Servlet,就会按照预定的次序调用生命周期方法。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是web.xml文件中的配置,如果不喜欢使用xml配置而喜欢注解的话,Servlets API同样提供了一些注解接口:
@WebServlet(name = "Servlet", urlPatterns = {"/Servlet"})
小结 |
本文更多的是对Servlet宏观上的总结,至于更全面详细的知识可以参考Servlet的官方文档。下面是使用Servlet需要注意的几点。
Servlet中不要涉及程序的业务逻辑,只是对URL请求的处理。
不要为每一个请求分配一个Servlet。
尝试重写service(),而不是doGet() 和 doPost(),可能它会更为简单。
这篇关于Servlet的前世今生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