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ple RPC - 07 从零开始设计一个服务端(下)_RPC服务的实现

2024-08-24 19:36

本文主要是介绍Simple RPC - 07 从零开始设计一个服务端(下)_RPC服务的实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Pre
  • RPC服务实现
    • 服务注册
    • 请求处理
  • 设计: 请求分发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re

Simple RPC - 01 框架原理及总体架构初探

Simple RPC - 02 通用高性能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设计与实现

Simple RPC - 03 借助Netty实现异步网络通信

Simple RPC - 04 从零开始设计一个客户端(上)

Simple RPC - 05 从零开始设计一个客户端(下)_ 依赖倒置和SPI


RPC服务实现

服务端的RPC服务主要包含两个核心功能:

  1. 服务注册:将服务的实现类注册到RPC框架中。

  2. 请求处理:接收并处理来自客户端的RPC请求。


服务注册

服务注册通过一个Map<String, Object>结构来实现,其中Key为服务名,Value为服务实现类的实例。

把服务的实现类注册到 RPC 框架中,这个逻辑的实现很简单,我们只要使用一个合适的数据结构,记录下所有注册的实例就可以了,后面在处理客户端请求的时候,会用到这个数据结构来查找服务实例

@Singleton
public class RpcRequestHandler implements RequestHandler, ServiceProviderRegistry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Object> serviceProviders = new ConcurrentHashMap<>();@Overridepublic synchronized <T> void addServiceProvider(Class<? extends T> serviceClass, T serviceProvider) {serviceProviders.put(serviceClass.getCanonicalName(), serviceProvider);}
}

请求处理

首先来看服务端中,使用 Netty 接收所有请求数据的处理类 RequestInvocationchannelRead0 方法

/*** 处理通道读取事件** @param channelHandlerContext 上下文处理器,用于管理通道事件* @param request 入站请求命令* @throws Exception 如果没有找到处理请求的处理器或者其他异常*/@Overrideprotected void channelRead0(ChannelHandlerContext channelHandlerContext, Command request) throws Exception {// 根据请求头的类型获取对应的请求处理器RequestHandler handler = requestHandlerRegistry.get(request.getHeader().getType());if(null != handler) {// 处理请求并获取响应Command response = handler.handle(request);if(null != response) {// 将响应写入并刷新通道上下文,并添加监听器处理写入结果channelHandlerContext.writeAndFlush(response).addListener((ChannelFutureListener) channelFuture -> {if (!channelFuture.isSuccess()) {// 如果写入响应失败,记录日志并关闭通道logger.warn("Write response failed!", channelFuture.cause());channelHandlerContext.channel().close();}});} else {// 如果响应为空,记录警告日志logger.warn("Response is null!");}} else {// 如果没有找到处理请求的处理器,抛出异常throw new Exception(String.format("No handler for request with type: %d!", request.getHeader().getType()));}}

根据请求命令的 Hdader 中的请求类型 type,去 requestHandlerRegistry 中查找对应的请求处理器 RequestHandler,然后调用请求处理器去处理请求,最后把结果发送给客户端

这种通过“请求中的类型”,把请求分发到对应的处理类或者处理方法的设计,在服务端处理请求的场景中,这是一个很常用的方法。我们这里使用的也是同样的设计,不同的是,我们使用了一个命令注册机制,让这个路由分发的过程省略了大量的 if-else 或者是 switch 代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很方便地扩展命令处理器,而不用修改路由分发的方法,并且代码看起来更加优雅。

/*** 请求处理器注册类,用于管理和获取不同的请求处理器* 该类通过 Singleton 模式确保只有一个实例,* 并在类加载时初始化所有已知的请求处理器* @author artisan*/
public class RequestHandlerRegistry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RequestHandlerRegistry.class);/*** 存储请求处理器的映射,键为处理器类型,值为处理器实例*/private Map<Integer, RequestHandler> handlerMap = new HashMap<>();/*** Singleton 实例*/private static RequestHandlerRegistry instance = null;/*** 获取 RequestHandlerRegistry 的单例实例* 如果实例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新的实例* * @return RequestHandlerRegistry 的单例实例*/public static RequestHandlerRegistry getInstance() {if (null == instance) {instance = new RequestHandlerRegistry();}return instance;}/*** 私有构造方法,用于在实例创建时加载所有请求处理器* 通过 ServiceSupport 加载所有实现 RequestHandler 接口的实例,* 并将它们添加到 handlerMap 中*/private RequestHandlerRegistry() {Collection<RequestHandler> requestHandlers = ServiceSupport.loadAll(RequestHandler.class);for (RequestHandler requestHandler : requestHandlers) {handlerMap.put(requestHandler.type(), requestHandler);logger.info("Load request handler, type: {}, class: {}.", requestHandler.type(), requestHandler.getClass().getCanonicalName());}}/*** 根据请求类型获取对应的请求处理器* * @param type 请求处理器的类型* @return 对应的请求处理器实例,如果不存在则返回 null*/public RequestHandler get(int type) {return handlerMap.get(type);}
}

接下来,我们看下通过RpcRequestHandler处理具体的客户端RPC请求

 /*** 处理请求命令的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职责是解析请求命令,查找并调用相应服务,然后返回处理结果* * @param requestCommand 请求命令,包含服务调用信息和参数* @return 返回命令,包含调用结果或错误信息*/@Overridepublic Command handle(Command requestCommand) {Header header = requestCommand.getHeader();// 从payload中反序列化RpcRequest,获取服务调用请求的具体信息RpcRequest rpcRequest = SerializeSupport.parse(requestCommand.getPayload());try {// 根据rpcRequest中的服务名,查找已注册的服务提供方Object serviceProvider = serviceProviders.get(rpcRequest.getInterfaceName());if(serviceProvider != null) {// 服务提供者存在,反序列化参数并获取具体方法进行调用String arg = SerializeSupport.parse(rpcRequest.getSerializedArguments());// 通过反射调用服务方法Method method = serviceProvider.getClass().getMethod(rpcRequest.getMethodName(), String.class);String result = (String ) method.invoke(serviceProvider, arg);// 将调用结果序列化并封装成响应命令返回return new Command(new ResponseHeader(type(), header.getVersion(), header.getRequestId()), SerializeSupport.serialize(result));}// 未找到对应的服务提供方,返回错误响应logger.warn("No service Provider of {}#{}(String)!", rpcRequest.getInterfaceName(), rpcRequest.getMethodName());return new Command(new ResponseHeader(type(), header.getVersion(), header.getRequestId(), Code.NO_PROVIDER.getCode(), "No provider!"), new byte[0]);} catch (Throwable t) {// 处理过程中发生异常,记录并返回错误响应logger.warn("Exception: ", t);return new Command(new ResponseHeader(type(), header.getVersion(), header.getRequestId(), Code.UNKNOWN_ERROR.getCode(), t.getMessage()), new byte[0]);}}

核心流程如下:

  1. requestCommandpayload 属性反序列化成为 RpcRequest
  2. 根据 rpcRequest 中的服务名,去成员变量 serviceProviders 中查找已注册服务实现类的实例;
  3. 找到服务提供者之后,利用 Java 反射机制调用服务的对应方法;
  4. 把结果封装成响应命令并返回,在 RequestInvocation 中,它会把这个响应命令发送给客户端。

再来看成员变量 serviceProviders,它的定义是:Map<String/service name/, Object/service provider/> serviceProviders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 Map,Key 就是服务名,Value 就是服务提供方,也就是服务实现类的实例。这个 Map 的数据从哪儿来的呢?

我们来看一下 RpcRequestHandler 这个类的定义

@Singleton
public class RpcRequestHandler implements RequestHandler, ServiceProviderRegistry {/*** 同步地向服务提供者集合中添加一个新的服务提供者* 此方法为类的公共接口一部分,提供了一种向内部服务提供者映射添加新服务提供者的方式** @param serviceClass 服务接口类,指定了服务提供者的类型期望* @param serviceProvider 实际的服务提供者实例,实现了指定的服务接口** 选择使用同步方法以确保线程安全,因为在多线程环境中,* 可能会有多个线程尝试同时向服务提供者集合中添加服务** 使用服务提供者的类的规范名称(canonical name)作为键进行存储,是为了确保* 通过类名唯一标识服务提供者,避免了由于类加载器差异导致的潜在问题** 记录日志是为了在系统运行时能够追踪到服务提供者的添加操作,有助于调试和系统维护*/@Overridepublic synchronized <T> void addServiceProvider(Class<? extends T> serviceClass, T serviceProvider) {serviceProviders.put(serviceClass.getCanonicalName(), serviceProvider);logger.info("Add service: {}, provider: {}.",serviceClass.getCanonicalName(),serviceProvider.getClass().getCanonicalName());}}

这个类不仅实现了处理客户端请求的 RequestHandler 接口,同时还实现了注册 RPC 服务 ServiceProviderRegistry 接口,也就是说,RPC 框架服务端需要实现的两个功能——注册 RPC 服务和处理客户端 RPC 请求,都是在这一个类 RpcRequestHandler 中实现的,所以说,这个类是这个 RPC 框架服务端最核心的部分。

成员变量 serviceProviders 这个 Map 中的数据,也就是在 addServiceProvider 这个方法的实现中添加进去的


@Singleton

RpcRequestHandler 上增加了一个注解 @Singleton,限定这个类它是一个单例模式,这样确保在进程中任何一个地方,无论通过 ServiceSupport 获取 RequestHandler 或者 ServiceProviderRegistry 这两个接口的实现类,拿到的都是 RpcRequestHandler 这个类的唯一的一个实例。 实现如下


/*** 提供服务加载功能的支持类,特别是处理单例服务* @author artisan*/
public class ServiceSupport {/*** 存储单例服务的映射,确保每个服务只有一个实例*/private final static Map<String, Object> singletonServices = new HashMap<>();/*** 加载单例服务实例** @param service 服务类的Class对象* @param <S> 服务类的类型参数* @return 单例服务实例* @throws ServiceLoadException 如果找不到服务实例*/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S> S load(Class<S> service) {return StreamSupport.stream(ServiceLoader.load(service).spliterator(), false).map(ServiceSupport::singletonFilter).findFirst().orElseThrow(ServiceLoadException::new);}/*** 加载所有服务实例** @param service 服务类的Class对象* @param <S> 服务类的类型参数* @return 所有服务实例的集合*/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S> Collection<S> loadAll(Class<S> service) {return StreamSupport.stream(ServiceLoader.load(service).spliterator(), false).map(ServiceSupport::singletonFilter).collect(Collectors.toList());}/*** 对服务实例进行单例过滤** @param service 服务实例* @param <S> 服务类的类型参数* @return 单例过滤后的服务实例,如果该服务是单例的并且已有实例存在,则返回已存在的实例*/@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private static <S> S singletonFilter(S service) {if(service.getClass().isAnnotationPresent(Singleton.class)) {String className = service.getClass().getCanonicalName();Object singletonInstance = singletonServices.putIfAbsent(className, service);return singletonInstance == null ? service : (S) singletonInstance;} else {return service;}}
}

设计: 请求分发机制

请求分发分为两个层次:

  1. 网络传输层:通过RequestInvocation类,根据请求类型分发到对应的请求处理器。

    根据请求命令中的请求类型 (command.getHeader().getType()),分发到对应的请求处理器 RequestHandler 中

  2. 业务逻辑层:通过RpcRequestHandler类,根据服务名分发到具体的服务实现类。

    根据 RPC 请求中的服务名,把 RPC 请求分发到对应的服务实现类的实例中去

这种分层设计的目的在于保持系统的松耦合高内聚,确保网络传输与业务逻辑的清晰分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篇关于Simple RPC - 07 从零开始设计一个服务端(下)_RPC服务的实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03407

相关文章

C++使用栈实现括号匹配的代码详解

《C++使用栈实现括号匹配的代码详解》在编程中,括号匹配是一个常见问题,尤其是在处理数学表达式、编译器解析等任务时,栈是一种非常适合处理此类问题的数据结构,能够精确地管理括号的匹配问题,本文将通过C+... 目录引言问题描述代码讲解代码解析栈的状态表示测试总结引言在编程中,括号匹配是一个常见问题,尤其是在

Java实现检查多个时间段是否有重合

《Java实现检查多个时间段是否有重合》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Java实现检查多个时间段是否有重合,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流程概述步骤详解China编程步骤1:定义时间段类步骤2:添加时间段步骤3:检查时间段是否有重合步骤4:输出结果示例代码结语作

使用C++实现链表元素的反转

《使用C++实现链表元素的反转》反转链表是链表操作中一个经典的问题,也是面试中常见的考题,本文将从思路到实现一步步地讲解如何实现链表的反转,帮助初学者理解这一操作,我们将使用C++代码演示具体实现,同... 目录问题定义思路分析代码实现带头节点的链表代码讲解其他实现方式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总结问题定义给定

Java覆盖第三方jar包中的某一个类的实现方法

《Java覆盖第三方jar包中的某一个类的实现方法》在我们日常的开发中,经常需要使用第三方的jar包,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第三方的jar包中的某一个类有问题,或者我们需要定制化修改其中的逻辑,那么应该如何... 目录一、需求描述二、示例描述三、操作步骤四、验证结果五、实现原理一、需求描述需求描述如下:需要在

如何使用Java实现请求deepseek

《如何使用Java实现请求deepseek》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Java实现请求deepseek功能,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1.deepseek的api创建2.Java实现请求deepseek2.1 pom文件2.2 json转化文件2.2

python使用fastapi实现多语言国际化的操作指南

《python使用fastapi实现多语言国际化的操作指南》本文介绍了使用Python和FastAPI实现多语言国际化的操作指南,包括多语言架构技术栈、翻译管理、前端本地化、语言切换机制以及常见陷阱和... 目录多语言国际化实现指南项目多语言架构技术栈目录结构翻译工作流1. 翻译数据存储2. 翻译生成脚本

Android 悬浮窗开发示例((动态权限请求 | 前台服务和通知 | 悬浮窗创建 )

《Android悬浮窗开发示例((动态权限请求|前台服务和通知|悬浮窗创建)》本文介绍了Android悬浮窗的实现效果,包括动态权限请求、前台服务和通知的使用,悬浮窗权限需要动态申请并引导... 目录一、悬浮窗 动态权限请求1、动态请求权限2、悬浮窗权限说明3、检查动态权限4、申请动态权限5、权限设置完毕后

如何通过Python实现一个消息队列

《如何通过Python实现一个消息队列》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Python实现一个简单的消息队列,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如何通过 python 实现消息队列如何把 http 请求放在队列中执行1. 使用 queue.Queue 和 reque

Python如何实现PDF隐私信息检测

《Python如何实现PDF隐私信息检测》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以电子形式存储和传输,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检测PDF文件中的隐私信息,需要的可以参考下... 目录项目背景技术栈代码解析功能说明运行结php果在当今,数据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以电子形

使用 sql-research-assistant进行 SQL 数据库研究的实战指南(代码实现演示)

《使用sql-research-assistant进行SQL数据库研究的实战指南(代码实现演示)》本文介绍了sql-research-assistant工具,该工具基于LangChain框架,集... 目录技术背景介绍核心原理解析代码实现演示安装和配置项目集成LangSmith 配置(可选)启动服务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