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计算机网络:一条 HTTP 请求的网络拓扑之旅

2024-08-24 18:28

本文主要是介绍图解计算机网络:一条 HTTP 请求的网络拓扑之旅,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引言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此拓扑中,终端设备通过 WiFi 连接到路由器,路由器再连接到光猫(或终端设备通过移动网络 4G/5G 连接到基站),之后 ISP 网络服务提供商接管网络通信,将请求最终转发至应用服务器。

从用户设备发出的 HTTP 请求是如何穿越网络的?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过程。

HTTP 请求的网络旅途

OSI 网络体系结构

先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架构开始:

上图展示了五层简化版 OSI 网络模型。每层都对网络通信至关重要,特别是在 HTTP 请求的传递过程中。关键点包括:

  • 传输层:TCP 头部包含的源端口和目标端口。
  • 网络层:IP 头部包含的源 IP 地址和目标 IP 地址。
  • 数据链路层:MAC 头部包含的源 MAC 地址和目标 MAC 地址。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网络设备的转发过程中,这些信息如何发生变化。

HTTP 网络之旅

下图展示了完整的网络路径:

一、用户终端设备 --> 路由器

  1. HTTP 请求基于 TCP 连接。用户通常会请求一个域名地址,首先必须通过 DNS 解析获取服务器的 IP 地址。DNS 的查询过程如下:
    • 浏览器 DNS 缓存(如果访问的是 web 网页)。
    • 本地操作系统 DNS 缓存。
    • 本地 /etc/hosts 文件是否有配置域名到 IP 的直接映射。
    • DNS 查询:
      • 向域名服务器(地址配置在 /etc/resolv.conf 文件)发起查询:
        • 域名服务器地址可以是:ISP 域名服务器或公共 DNS 服务器(如 Google 8.8.8.8 或 Cloudflare 1.1.1.1)。
        • 通常,终端设备通过路由器连接网络,这时 /etc/resolv.confnameserver 指向的就是路由器的 WAN IP(如 192.168.3.1),路由器将继续转发 DNS 查询。
      • 递归查询:根域名服务器 -> 顶级域名服务器 -> 权威域名服务器(存储真实的 DNS 记录)。
  2. DNS 解析完毕后,数据开始从应用层向下传递并封装:
    • 传输层:封装 TCP 头,包含源端口(一般随机生成)和目标端口(HTTP 默认 80)。
    • 网络层:封装 IP 头,包含源 IP(用户设备的内网 IP)和目标 IP(远程服务器公网 IP)地址。
  3. 用户设备通过 ARP 协议查找目标 MAC 地址(此时得到路由器的 MAC 地址)。在数据链路层则封装了 MAC 头部,其中包含了源 MAC(用户设备 MAC)地址和目标 MAC(路由器 MAC)地址。
  4. 最后,数据在物理层通过无线电波(WiFi)传递二进制数据到路由器(如果是双绞线则是电信号,光纤则是光信号)。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后,进入下一阶段处理。
二、路由器 --> 光猫

路由器在物理层接收到二进制数据后,将数据解析成上一层的数据链路层格式,随后改写源 MAC 和目标 MAC 地址,将数据发送到下一跳设备(光猫)。

由于路由器没有公网 IP 地址,此时不会进行 NAT(网络地址转换),IP 头部中的源 IP 仍为用户设备的内网 IP。

三、光猫 --> ISP NAT 设备

光猫负责将数据通过一系列中间网络设备,最终传递到 ISP 的 NAT 设备。

四、ISP NAT 设备 --> 服务器

由于公网 IPv4 地址的数量有限,ISP 通常会为同一区域的多个用户共享一个公网 IP。

此时,ISP 的 NAT 设备会将源 IP 地址转换为共享的公网 IP 地址。至此,数据才进入公网传输,并最终达到应用服务器。

服务器在接受到数据后,从下层往上依次解析数据,最终还原出来应用层的 HTTP 请求。

总结

本文介绍了 HTTP 请求从用户终端设备到应用服务器的全过程,并通过图示说明了请求如何在 OSI 模型的不同层次间传递和转化。

这篇关于图解计算机网络:一条 HTTP 请求的网络拓扑之旅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03253

相关文章

总有一条路,我们很迷茫

十年前,我家还处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周围的人会根据我父母的收入来对待我,而十年后的今天,我家的那座小山村医成为重点开发的地区,一夜之间我家成了所谓的土豪,周围的人依然根据我家的收入对待我。现实,什么是现实?这就是现实。从那一刻,我开始明白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得有别人尊重的实力。 所以,这么多年来不管自己过得多累,走得多艰辛,我都会一直坚持。在人生前进的道路,我们总会经历风雨,难免感到迷

BUUCTF靶场[web][极客大挑战 2019]Http、[HCTF 2018]admin

目录   [web][极客大挑战 2019]Http 考点:Referer协议、UA协议、X-Forwarded-For协议 [web][HCTF 2018]admin 考点:弱密码字典爆破 四种方法:   [web][极客大挑战 2019]Http 考点:Referer协议、UA协议、X-Forwarded-For协议 访问环境 老规矩,我们先查看源代码

【Linux】应用层http协议

一、HTTP协议 1.1 简要介绍一下HTTP        我们在网络的应用层中可以自己定义协议,但是,已经有大佬定义了一些现成的,非常好用的应用层协议,供我们直接使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就是其中之一。        在互联网世界中,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协议,他定义了客户端(如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如何进行通信,以交换或者传输超文本(比如HTML文档)。

如何确定 Go 语言中 HTTP 连接池的最佳参数?

确定 Go 语言中 HTTP 连接池的最佳参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分析应用场景和需求 并发请求量: 确定应用程序在特定时间段内可能同时发起的 HTTP 请求数量。如果并发请求量很高,需要设置较大的连接池参数以满足需求。例如,对于一个高并发的 Web 服务,可能同时有数百个请求在处理,此时需要较大的连接池大小。可以通过压力测试工具模拟高并发场景,观察系统在不同并发请求下的性能表现,从而

Anaconda 中遇到CondaHTTPError: HTTP 404 NOT FOUND for url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最近在跑一个开源项目遇到了以下问题,查了很多资料都大(抄)同(来)小(抄)异(去)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费了很大的劲终于得以解决,记录如下: 1、问题及过程: (myenv) D:\Workspace\python\XXXXX>conda install python=3.6.13 Solving environment: done.....Proceed ([y]/n)? yDownloa

图解TCP三次握手|深度解析|为什么是三次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我们来讲解析 TCP三次握手。 TCP 报文段 传输控制块TCB:存储了每一个连接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TCP连接表,指向发送和接收缓冲的指针,指向重传队列的指针,当前的发送和接收序列等等。 我们再来看一下TCP报文段的组成结构 TCP 三次握手 过程 假设有一台客户端,B有一台服务器。最初两端的TCP进程都是处于CLOSED关闭状态,客户端A打开链接,服务器端

构建高性能WEB之HTTP首部优化

0x00 前言 在讨论浏览器优化之前,首先我们先分析下从客户端发起一个HTTP请求到用户接收到响应之间,都发生了什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也是作为一个WEB开发者,为什么一定要深入学习TCP/IP等网络知识。 0x01 到底发生什么了? 当用户发起一个HTTP请求时,首先客户端将与服务端之间建立TCP连接,成功建立连接后,服务端将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对客户端做出响应,响应内容一般包括响应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 交换机、路由器、网关、TBOX

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前言一、VLAN是什么?二 、交换机三、路由器四、网关五、TBOXTelematics BOX,简称车载T-BOX,车联网系统包含四部分,主机、车载T-BOX、手机APP及后台系统。主机主要用于车内的影音娱乐,以及车辆信息显示;车载T-BOX主要用于和后台系统/手机APP通信,实现手机APP的车辆信息显示与控

Golang支持平滑升级的HTTP服务

前段时间用Golang在做一个HTTP的接口,因编译型语言的特性,修改了代码需要重新编译可执行文件,关闭正在运行的老程序,并启动新程序。对于访问量较大的面向用户的产品,关闭、重启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无法访问的情况,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使用Golang的系统包开发HTTP服务,是无法支持平滑升级(优雅重启)的,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该问题。 一、平滑升级(优雅重启)的一般思路 一般情况下,要实现平滑

图解可观测Metrics, tracing, and logging

最近在看Gophercon大会PPT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关于Metrics,Tracing和Logging相关的一篇文章,凑巧这些我基本都接触过,也是去年后半年到现在一直在做和研究的东西。从去年的关于Metrics的goappmonitor,到今年在排查问题时脑洞的基于log全链路(Tracing)追踪系统的设计,正好是对这三个话题的实践。这不禁让我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思考:Metrics和Log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