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学习软件测试第一天,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参考文章
1. 软件测试的定义
软件:由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组成的工具,用于控制硬件的运作。
软件的基本组成:
- 客户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界面。
- 代码服务器:处理应用逻辑和业务规则的核心代码。
- 数据服务器:存储和管理应用数据的后端系统。
软件开发流程:
需求产生——> 需求文档——>设计效果图——>产品开发——>产品测试—— >部署上线
软件测试:使用技术手段和流程验证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及功能规格。
软件测试的目的:
- 减少缺陷:发现并修复软件中的bug,以优化用户体验。
- 保证质量:确保软件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符合预期标准。
2. 测试主流技能
- 功能测试:验证软件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
- 自动化测试:通过编写脚本或使用工具自动执行测试,替代手动测试,以提高效率和覆盖率。
- 接口测试:测试服务端提供的API接口,确保其正确性和稳定性。
- 性能测试:评估软件在高负载情况下的表现,以发现潜在的性能瓶颈。
3. 常见测试的分类
按测试阶段划分
-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源代码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验证。
- 集成测试:(接口测试)测试模块之间的交互和接口,确保它们能够协同工作。
- 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完整验证,包括功能、兼容性、文档等方面的测试。
- 验收测试:分为内部测试和外部测试,主要通过不同用户群体来发现项目缺陷。
按代码可见度划分
黑盒测试(功能测试)、灰盒测试(接口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
- 黑盒测试:测试人员无法看到源代码,仅根据软件的功能进行测试。
- 灰盒测试:测试人员能够接触部分源代码,同时测试功能。
- 白盒测试:测试人员可以访问全部源代码,主要用于验证内部逻辑。
4. 质量模型
质量模型:用于衡量软件优劣的多个维度,包括:
- 功能性:功能的数量、实现的正确性和错误处理能力。
- 性能:服务器的请求处理能力及其硬件配置是否满足需求。
- 兼容性:支持各种浏览器、操作系统和设备的能力。
- 易用性:界面的简洁性、友好性、流畅性及美观性。
- 可靠性:软件在运行时的稳定性,无响应、卡顿和死机的频率。
- 安全性: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包括加密措施。
- 可维护性:软件在功能更新和问题修复时的便利程度。
- 可移植性:数据迁移的简易性和灵活性。
5. 软件测试流程
- 需求评审:确保各部门对需求的理解一致。
- 测试计划编写:确定测试范围、资源分配和执行策略。
- 用例设计:编写详细的操作文档以验证需求。
- 用例执行:根据用例文档对已开发的模块进行测试。
- 缺陷管理:记录和跟踪发现的缺陷,评估其优先级和修复状态。
- 测试报告:汇总测试结果和缺陷情况,提供可供决策的依据。
6. 测试用例
用例:描述用户在使用软件时的具体场景。
测试用例:为验证软件功能而设计的具体执行文档,其作用包括:
- 防止漏测
- 提供漏测的标准
用例的编写格式:
- 用例编号:格式为“项目_模块_编号”
- 用例标题:包括预期结果和测试点
- 项目/模块:所属的具体项目或模块名称
- 优先级:表示用例的重要性(P0-P4,P0为最高)
- 前置条件:执行此用例需满足的条件或步骤
- 测试步骤:详细描述执行测试的步骤
- 测试数据:用到的数据,若无可为空
- 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的预期输出
等价类划分法:
- 说明:将所有测试数据按共同特征划分为不同的集合。
- 分类:
- 有效等价类:满足需求的数据集合。
- 无效等价类:不满足需求的数据集合。
- 步骤:
- 明确需求
- 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 提取数据并编写测试用例
这篇关于学习软件测试第一天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