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说文解字,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 ‘-’ 与 ‘_’
‘-’:中横线(连字符),用于分割,表示连在一起的这些字不是一个词;被连字符连接的这些字都是独立的表意完整的对象,可以分开独立解释。
‘_’:下划线,用于连接,表示连在一起的这些字是一个词;被下划线连接的这些词分开理解表意不完整,只有当作一个词理解才有意义。
应用:在给分支命名时,应该使用中横线,如develop-XXX-XXX
2. 前端(html、js、css)命名分隔规范(下划线、中横线、驼峰)
文件类型 | 命名分隔规范 | 原因 | 本质 |
---|---|---|---|
html | 下划线 | HTML文档中的标签名和属性名都是大小写不敏感的;后端接口返回对象的属性常用下划线分隔 | 数据,结构 |
css | 中横线 | 标准规定 | 描述,解释 |
js | 驼峰 | 标准规定 | 程序,逻辑 |
3. 单引号与双引号
- js中建议使用单引号
- html中建议使用双引号
参见:《JavaScript Standard Style》
4. 关于特殊字符
$
和_
符是键盘上可以直接打出的仅有的两个可以用作变量首字母的特殊字符。(在js中_
用来表示私有成员;剩下一个$
,还被jQuery占用了)
5. 分析谷歌浏览器Network面板中Resource Timing的阶段
重点区分:Queuing和Stalled/Blocking
- 因为在HTTP1.1上,浏览器仅允许每个源拥有六个TCP连接。如果一个请求没有抢到TCP连接,那么它的状态就会是Queuing(排队)。
- 因为HTTP1.1有长连接复用的机制。如果一个请求抢到TCP连接了,但是在等待连接复用,那么它的状态就会是Stalled/Blocking(阻塞)。在Network面板中,调出Connection ID列,可以看出长连接复用的情况。
参见:官方文档《了解 Resource Timing》
6. 前端后端与前台后台
- 从开发者的角度划分
- 前端:对用户进行界面展示的程序(网页和客户端(PC端、手机端(Android、iOS)))
- 后端:服务器上的程序为前端和客户端提供接口
- 从用户的角度划分(用户只能看到前端的内容)
- 前台:官网、展示页面、落地页
- 后台:管理系统,运营后台
7. 前端中页面、布局与组件的关系
页面:page,可以用路由跳转到的一个顶层布局。
布局:layout,页面的组成部分,可以多级嵌套,控制着页面内的所有业务逻辑,几乎所有的代码都在这层。
组件:component,具有业务复用性和封装性的局部元素。
8. 组件与控件的区别
组件:component,与业务相关,不能独立存在,具有一定的业务复用性。
控件:widget,与业务无关的,可以被使用在任何地方,具有一定的功能复用性。
9. 控件与插件的区别
控件:widget,A使用B,B就是控件,B是A的组成部分。没有B,A不能正常工作。
插件:plugin,B可以扩展A的功能,B就是插件。B是对A的装饰品。没有B,也不影响A本来的功能。有了B,可以让A完成更高级的功能。插件具有可插拔性,对于A来说,B可有可无。
10. get与to
- get:表示从本对象获取某个属性
- to:表示从本对象吐出另一个对象(也可以表示生成另一对象)
11. init与create
- init:表示从对象已存在,只是需要初始化,类似装饰器
- create:表示从对象还不存在,需要通过本函数创建
这篇关于说文解字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