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输入输出系统,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除了cpu和存储器两大模块之外,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第三个关键部分是输入输出模块,又称为输入输出系统。随着计算机系统的不断发展,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i/o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它们与主机的联络方式及信息的交换方式也各不相同。
一.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概况
1.早期阶段 这个阶段i/o设别种类较少,i/o设备与主存交换信息都必须通过cpu。当时的特点是:每个i/o设备都必须配有一套独立的逻辑电路与cpu相连实现信息交换,因此电路复杂;输入输出设备是穿插在cpu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当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时,cpu会停止工作,因此浪费时间;每个i/o设备与cpu的控制器都是紧密相连,所以独立性差。
2.接口模块与DMA阶段 这个阶段i/o设备通过接口模块与主机连接,计算机系统采用了总线结构,通常接口中都设有数据通路和控制通路,数据经过接口起缓冲作用,又可以完成串并交换,控制通路既可传送cpu向i/o设备的控制命令,也可以接收来自i/o设备的反馈信号。许多接口也可以满足中断请求处理的要求,使设备和cpu可按并行方式工作,提高效率。采用接口技术还可以多台i/o设备分别占用总线,也可以实现并行工作方式,提高整机效率。
3.具有通道结构的阶段 通道使用来负责管理i/o设备以及是啊先主存与i/o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部件,可以视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处理器。通道有专门的通道指令,能独立的执行用通道指令所编写的输入输出程序,但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处理器。它依据cpu的i/o指令进行启动,停止或改变工作状态,是从属于cpu的一个专用处理器。依赖通道管理的i/o设备在与主机进行交换信息时,cpu不直接参与管理,故提高了cpu的资源利用率。
4.具有i/o处理机的阶段 i/o处理机基本独立于主机工作,既可以完成i/o通道要完成的i/o控制,又可以完成码制转换,格式处理等操作,具有i/o处理机的输入输出系统与cpu工作的并行性更高,说明i/o系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
二.输入输出系统的组成
输入输出系统由i/o软件和i/o硬件组成。
三.i/o设备与主机的联系方式
首先要明确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是与cpu与主存交换信息是不同的,其次存在多种方式:i/o设备编址方式,设备寻址,传送方式,联络方式。i/o设备编址方式:统一编址将i/o地址看作是存储器地址的一部分,统一编址占用了存储空间,减少了主存容量,但无需专用i/o专用指令;设备寻址:将每台设备赋予一个设备号,当启动某一设备时,可有i/o指令的设备码字段直接指出该设备的设备号。传送方式:n位信息同时由cpu输出至i/o设备,或由i/o设备输入cpu,这种方式称为并行传送,其优点传送速度快,但要求数据线多。联络方式:不论是并行还是串行传送,都必须在合适的状态下才能传送,根据i/o设备工作速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立即响应方式:对于工作速度十分缓慢的i/o设备,当他们与cpu发生联系时,通常已都起处于某种等待状态,此时会立刻响应到来的i/o指令。2.异步工作采用应答信号联络:i/o设备与主机工作速度不匹配时,常采用此方式,这种方式在交换信息前,i/o设备与cpu各自完成自身任务后,一旦出现联络信号,彼此准备交换信息,为一应一答的联络方式。3.同步工作采用同步时标联络:要求i/o设备与cpu的工作速度完全同步,这种联络互相之间配有专用电路,用以生产同步时标来控制工作。
i/o设备与主机的联络方式:辐射式和总线式,采用辐射式连接方式,要求每台i/o设备都有一套控制线路和一组信号线,多适用于计算机的发展的初级阶段;总线连接方式:通过一组总线将所有的i/o设备与主机连接,大多计算机系统所采用的方式。
四.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传送的控制方式
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i/o通道方式,i/o处理机方式。
程序查询方式:是由cpu通过程序不断查询i/o设备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从而控制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若查得i/o设备未准备就绪,就继续查询,若查得i/o设备准备就绪,就将数据从i/o接口送至cpu,再由cpu送至主存,这样一个一个字的查询,直至这个数据块的数据全部传送至此,cpu又重新回到原现行程序。只要一启动i/o设备,cpu便不断查询i/o设备的准备情况,从而中止了原程序的执行,i/o涉笔准备就绪后,cpu要一个一个字的从i/o设备取出,经cpu送至主存,此刻cpu也不能执行原程序,所以这种方式时cpu和i/o设备处于串行工作状态,cpu的工作效率不高。
程序中断方式:cpu在启动i/o设备后,不查询设备是否已准备就绪,继续执行自身程序,只是当i/o设备准备就绪并向cpu发出中断请求后才给予响应,这将大大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DMA方式:程序中断方式虽然消除了程序查询方式的等待现象,提高了cpu资源的利用率,但是cpu在响应中断请求后,必须通知现行程序而转入中断服务程序,并且为了完成i/o设备与主存进行交换信息,还不得占用cpu内部的一些寄存器,这同样是对cpu资源的损耗,如果i/o设备能直接与主存交换信息而不占用cpu,那么cpu的资源利用率显然进一步提高,,这就出现了DMA的方式。在DMA方式中,主存与i/o设备之间有一条数据通路,主存与i/o设备交换信息时,无需调用中断服务程序。
五.i/o接口
接口可以看作两个系统或两个部件之间的交接部分,它既可以是两种硬设备之间的连接电路,也可以时两个软件之间的共同逻辑边界。i/o接口通常是主机与i/o设备之间设置的一个硬件电路及相应的软件控制。不同的i/o设备都有相应的设备控制器,并且往往都是通过i/o接口与主机取得联系。
接口的功能和组成:数据线,设备选择线,命令线,状态线。
六.程序查询方式
程序查询的核心问题在于每时每刻需不断查询i/o设备是否准备就绪。通常会执行如下三条指令:测试指令:查询i/o设备是否准备就绪;传送指令:当i/o设备准备就绪时,执行传送指令;转移指令:若i/o设备为准备就绪时执行转移指令,转至测试指令,继续测试i/o设备的状态。
七.程序中断方式
计算机在执行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时,计算机停止现行程序的运行,转向对这些异常情况或特殊情况的处理,处理结束后再返回到现行程序的间断处,继续执行该程序。在i/o设备与主机进行交换信息时,由于设备本身机电特性的影响,,其工作效率低,与pcu无法匹配,因此在启动设备后,往往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实现主机和i/o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如果在设备准备的同时,cpu不做无谓的等待,而继续执行现行程序,只有当i/o设备准备就绪后向cpu提出请求后,再暂时中断cpu现行程序转入i/o服务程序,这便产生了i/o中断。总之,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整机效率,为了应付突发事件,为了实时控制需要,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中断技术。
八.程序中断方式的接口电路
为处理i/o中断,i/p接口电路必须配置相关的硬件线路:中断请求触发器,中断屏蔽触发器。每台设备必须配置一个中断请求触发器,当其为1时,表示该设备向cpu发出了中断请求。但凡能向cpu提出中断请求的各种因素称为中断源。当多个中断源向cpu发出请求时,cpu必须坚持任何瞬间只能接受一个中断源的请求。这样再i/o接口需设置一个屏蔽触发器,当其为1时,表示被屏蔽,即封锁其中断源的请求,同时cpu会根据中断源的不同性质对其进行排队,速度越快的i/o设备优先级越高。
九.中断服务程序的流程
不同设备的服务程序是不同的,但程序流程是相似的,一般分为四大部分:保护现场,中断服务,恢复现场,中断返回。保护现场:其有两个含义,一是保护程序的断点,其二是保存通用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的内容。中断服务:其是中断服务程序的主体部分,对于不同的中断请求源,其中断服务操作内容是不同的。回复现场:其是中断服务程序的结尾部分,要求在退出程序前,将原程序中断的现场恢复到原有的寄存器中。中断返回:其通常是中断服务的最后一条指令,使其返回程序的断点处,以便继续执行原程序。
十.DMA方式
DMA的数据传送过程分为:预处理,数据传送和后处理三个阶段。DMA接口与系统的连接方式:具有公共请求线的DMA方式,若干个DMA接口通过一条公共的DMA请求线向cpu申请总线控制权。cpu发出响应信号,用链式查询方式通过DMA接口,首先选中的设备获得总线控制权,即可占用总线和主存传送信息;独立的DMA请求方式:每一个DMA接口各有独自的DMA请求线和DMA响应线。
与程序中断方式相比,DMA具有如下特点:1.从数据传送上看,程序中断方式靠程序传送,DMA靠硬件传送。2.从cpu响应时间看,程序中断方式是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后响应,而DMA方式可以在在指令周期的任一周期结束时响应。3.程序中断方式有处理异常事件的能力,DMA方式没有,主要用于大批数据的传送。4.程序中断方式需要中断现行程序,故需保护现场,DMA方式不中断现行程序,故无需保护现场。5.DMA方式优先级比程序中断的优先级高。
第五章课后题部分答案如下:
这篇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输入输出系统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