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之八种排序详解

2024-06-22 16:58
文章标签 详解 排序 八种

本文主要是介绍排序之八种排序详解,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1 排序概述
    • 1.1 插入排序
      • 1.1.1 直接插入排序
        • 1.1.1.1 定义
        • 1.1.1.2 java实现
      • 1.1.2 希尔排序(最小增量排序)
        • 1.1.2.1 定义
        • 1.1.2.2 java实现
    • 1.2 选择排序
      • 1.2.1 简单选择排序
        • 1.2.1.1 定义
        • 1.2.1.2 java实现
      • 1.2.2 堆排序
        • 1.2.2.1 定义
        • 1.2.2.2 java实现
    • 1.3 交换排序
      • 1.3.1 冒泡排序
        • 1.3.1.1 定义
        • 1.3.1.2 java实现
      • 1.3.2 快速排序
        • 1.3.2.1 定义
        • 1.3.2.2 java实现
    • 1.4 归并排序
      • 1.4.1 定义
      • 1.4.2 java实现
    • 1.5 基数排序
      • 1.5.1 定义
      • 1.5.2 java实现

1 排序概述

先来看看8种排序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插入排序

1.1.1 直接插入排序

1.1.1.1 定义

基本思想: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假设前面(n-1),其中[n>=2]个数已经是排好顺序的,现在要把第n个数插到前面的有序数中,使得这n个数
也是排好顺序的。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全部排好顺序。

插入排序的原理很简单,就像我们玩扑克牌时一样。如果手里拿的牌比他前一张小,就继续向前比较,知道这张牌比他前面的牌大时候就可以插在他的后面。当然在计算机中我们相应的也需要将对比过的牌向后移一位才可以

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1.2 java实现
public class insertSort {  public insertSort(){  Integer a[]={49,72,38,65,23};  int temp=0;  for(int i=1;i<a.length;i++){  int j=i-1;  temp=a[i];    for(;j>=0&&temp<a[j];j--){    a[j+1]=a[j];                       //将大于temp的值整体后移一个单位  }  a[j+1]=temp;System.out.println(StringUtils.join(a, ","));}//System.out.println(StringUtils.join(a, ","));         }  
}运行结果
49,72,38,65,23
38,49,72,65,23
38,49,65,72,23
23,38,49,65,72 

1.1.2 希尔排序(最小增量排序)

1.1.2.1 定义

基本思想:算法先将要排序的一组数按某个增量d(n/2,n为要排序数的个数)分成若干组,每组中记录的下标相差d,对每组中全部元素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再用一个较小的增量(d/2)对它进行分组,在每组中再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当增量减到1时,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后,排序完成。
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2.2 java实现
public class shell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eger a[]={1,54,6,3,78,34,12,45,56,100};double d1=a.length;int temp=0;while(true){d1= Math.ceil(d1/2);int d=(int) d1;for(int x=0;x<d;x++){for(int i=x+d;i<a.length;i+=d){int j=i-d;temp=a[i];for(;j>=0&&temp<a[j];j-=d){a[j+d]=a[j];}a[j+d]=temp;}}if(d==1)break;System.out.println(StringUtils.join(a, ","));}}
}
运行结果
1,12,6,3,78,34,54,45,56,100
1,12,6,3,45,34,54,78,56,100
1,3,6,12,45,34,54,78,56,100

1.2 选择排序

1.2.1 简单选择排序

1.2.1.1 定义

基本思想: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选出最小的一个数与第一个位置的数交换;然后在剩下的数当中再找最小的与第二个位置的数交换,如此循环到倒数第二个数和最后一个数比较为止
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1.2 java实现
public class select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eger a[] = {1, 54, 6, 3, 78, 34, 12, 45};int position = 0;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int j = i + 1;position = i;int temp = a[i];for (; j < a.length; j++) {if (a[j] < temp) {temp = a[j];position = j;}}a[position] = a[i];a[i] = temp;System.out.println(StringUtils.join(a, ","));}} 
} 运行结果
1,54,6,3,78,34,12,45
1,3,6,54,78,34,12,45
1,3,6,54,78,34,12,45
1,3,6,12,78,34,54,45
1,3,6,12,34,78,54,45
1,3,6,12,34,45,54,78
1,3,6,12,34,45,54,78
1,3,6,12,34,45,54,78 

1.2.2 堆排序

1.2.2.1 定义

基本思想:堆排序是一种树形选择排序,底层是一棵 近似完全二叉树,是对直接选择排序的有效改进。
堆的定义如下:具有n个元素的序列(h1,h2,...,hn),当且仅当满足(hi>=h2i,hi>=2i+1)或(hi<=h2i,hi<=2i+1)(i=1,2,...,n/2)时称之为
在这里只讨论满足前者条件的堆。由堆的定义可以看出,堆顶元素(即第一个元素)必为最大项(大顶堆)。
完全二叉树可以很直观地表示堆的结构。堆顶为根,其它为左子树、右子树。初始时把要排序的数的序列看作是一棵顺序存储的二叉树,调整它们的存储序,使之成为一个堆,这时堆的根节点的数最大。然后将根节点与堆的最后一个节点交换。然后对前面(n-1)个数重新调整使之成为堆。依此类推,直到只有两个节点的堆,并对它们作交换,最后得到有n个节点的有序序列。
从算法描述来看,堆排序需要两个过程:
一是 建立堆,二是 堆顶与堆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所以堆排序有两个函数组成。一是建堆的渗透函数,二是反复调用渗透函数实现排序的函数。

补充:

  • 大顶堆原理:根结点(亦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是堆里所有结点关键字中最大者,称为大顶堆。大顶堆要求根节点的关键字既大于或等于左子树的关键字值,又大于或等于右子树的关键字值
  • 小顶堆原理:根结点(亦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是堆里所有结点关键字中最小者,称为小顶堆。小堆堆要求根节点的关键字既小于或等于左子树的关键字值,又小于或等于右子树的关键字值
  • 最后一个叶子节点的索引值是n-1,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位置:n/2-1n为完全二叉树的节点总数
  • 0开始计数,索引值为i结点左孩子位置为:2*i+1,右孩子位置为2*i+2
    如图所示:
    初始序列:46,79,56,38,40,84
    建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交换,从堆中踢出最大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剩余结点再建堆,再交换踢出最大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依次类推:最后堆中剩余的最后两个结点交换,踢出一个,排序完成。
1.2.2.2 java实现

堆排序和下标索引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顶堆和小顶堆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HeapSort {  int a[]={49,38,65,97,76,13,27,49};    public  HeapSort(){    heapSort(a);    }    public  void heapSort(int[] a){    System.out.println("开始排序");  int arrayLength=a.length;    //循环建堆    for(int i=0;i<arrayLength-1;i++){  //建堆  buildMaxHeap(a,arrayLength-1-i);  //交换堆顶和最后一个元素  swap(a,0,arrayLength-1-i);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  private  void swap(int[] data, int i, int j)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tmp=data[i];    data[i]=data[j];  data[j]=tmp;    }  //对data数组从0到lastIndex建大顶堆   private void buildMaxHeap(int[] data, int lastIndex)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从lastIndex处节点(最后一个节点)的父节点开始   for(int i=(lastIndex-1)/2;i>=0;i--){   //k保存正在判断的节点    int k=i;    //如果当前k节点的子节点存在    while(k*2+1<=lastIndex){    //k节点的左子节点的索引    int biggerIndex=2*k+1;    //如果biggerIndex小于lastIndex,即biggerIndex+1代表的k节点的右子节点存在    if(biggerIndex<lastIndex){  //若果右子节点的值较大    if(data[biggerIndex]<data[biggerIndex+1]){  //biggerIndex总是记录较大子节点的索引    biggerIndex++;    }    }    //如果k节点的值小于其较大的子节点的值   if(data[k]<data[biggerIndex]){    //交换他们    swap(data,k,biggerIndex);    //将biggerIndex赋予k,开始while循环的下一次循环,重新保证k节点的值大于其左右子节点的值    k=biggerIndex;    }else{    break;    }    }    }    }  
}

1.3 交换排序

1.3.1 冒泡排序

1.3.1.1 定义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交换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基本思想: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对当前还未排好序的范围内的全部数,自上而下对相邻的两个数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较大的数往下沉,较小的往上冒。即:每当两相邻的数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排序与排序要求相反时,就将它们互换

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1.2 java实现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bubbleSort(){  int a[]={49,38,65,97,76,13,27,49,78,34,12,64,5,4,62,99,98,54,56,17,18,23,34,15,35,25,53,51};  int temp=0;  for(int i=0;i<a.length-1;i++){  for(int j=0;j<a.length-1-i;j++){  if(a[j]>a[j+1]){  temp=a[j];  a[j]=a[j+1];  a[j+1]=temp;  }  }  }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  

1.3.2 快速排序

1.3.2.1 定义

快速排序一听这个名字可能感觉很快,但是算法时间复杂度最坏情况却跟插入排序是一 样的。之所以成为快速排序是因为他的平均效率比堆排序还要快,快速排序也是基于分治思想与归并排序差不多,但是快速排序是原址的,直接在原数组操作不需要再开辟新的存储空间。快速排序的思想很简单,就是选定一个关键字k将原数组分成两份g1g2g1中所有的元素都比k小或者相等,而g2中所有的数据都比k大或者等于,这样对g1g2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最终我们得到的就是一个有序的数组。

基本思想:选择一个基准元素,通常选择第一个元素或者最后一个元素,通过一趟扫描,将待排序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比基准元素小,一部分大于等于基准元素,此时基准元素在其排好序后的正确位置,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递归地排序划分的两部分
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法其实很简单:分别从初始序列“6 1 2 7 9 3 4 5 10 8”两端开始“探测”。先从右往左找一个小于6的数,再从左往右找一个大于6的数,然后交换他们。这里可以用两个变量i和j,分别指向序列最左边和最右边。我们为这两个变量起个好听的名字“哨兵i”和“哨兵j”。刚开始的时候让哨兵i指向序列的最左边(即i=1),指向数字6。让哨兵j指向序列的最右边(即=10),指向数字

1.3.2.2 java实现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 =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78, 34, 12, 64, 5, 4, 62, 99, 98, 54, 56, 17, 18, 23, 34, 15, 35, 25, 53, 51};if (a.length > 0) {    //查看数组是否为空_quickSort(a, 0, a.length - 1);}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public static void _quickSort(int[] list, int low, int high) {if (low < high) {int middle = getMiddle(list, low, high);  //将list数组进行一分为二_quickSort(list, low, middle - 1);        //对低字表进行递归排序_quickSort(list, middle + 1, high);       //对高字表进行递归排序}}public static int getMiddle(int[] list, int low, int high) {int tmp = list[low];    //数组的第一个作为中轴while (low < high) {while (low < high && list[high] >= tmp) {high--;}list[low] = list[high];   //比中轴小的记录移到低端while (low < high && list[low] <= tmp) {low++;}list[high] = list[low];   //比中轴大的记录移到高端}list[low] = tmp;              //中轴记录到尾return low;                   //返回中轴的位置}
}

或者如下:

	@Testpublic void testQuickDemo(){int a[] = {49, 38, 65, 97, 76, 13, 27, 1};sort(a, 0, a.length - 1);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public void sort(int[] map, int start, int end) {if (start < end) {System.out.println("开始"+Arrays.toString(map));int p = getPlocation(map, start, end);System.out.println("p====="+p);sort(map, start, p - 1);sort(map, p + 1, end);System.out.println("结束"+Arrays.toString(map));}}public int getPlocation(int[] map, int start, int end) {int core = map[end];int i = start - 1;for (int j = start; j <= end - 1; j++) {if (map[j] <= core) {i++;int cache = map[j];map[j] = map[i];map[i] = cache;}}i++;map[end] = map[i];map[i] = core;return i;}

1.4 归并排序

1.4.1 定义

基本排序:归并(Merge)排序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即把待排序序列分为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是有序的。然后再把有序子序列合并为整体有序序列
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2 java实现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MergeSortDemo{  
int a[]={49,38,65,97,76,13,27,49,78,34,12,64,5,4,62,99,98,54,56,17,18,23,34,15,35,25,53,51};  
public  mergingSort(){  sort(a,0,a.length-1);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public void sort(int[] data, int left, int right)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f(left<right){  //找出中间索引  int center=(left+right)/2;  //对左边数组进行递归  sort(data,left,center);  //对右边数组进行递归  sort(data,center+1,right);  //合并  merge(data,left,center,right);            }  
}  
public void merge(int[] data, int left, int center, int right)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 tmpArr=new int[data.length];  int mid=center+1;  //third记录中间数组的索引  int third=left;  int tmp=left;  while(left<=center&&mid<=right){  //从两个数组中取出最小的放入中间数组  if(data[left]<=data[mid]){  tmpArr[third++]=data[left++];  }else{  tmpArr[third++]=data[mid++];  }  }  //剩余部分依次放入中间数组  while(mid<=right){  tmpArr[third++]=data[mid++];  }  while(left<=center){  tmpArr[third++]=data[left++];  }  //将中间数组中的内容复制回原数组  while(tmp<=right){  data[tmp]=tmpArr[tmp++];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data));  
}  } 

1.5 基数排序

1.5.1 定义

基本思想:将所有待比较数值(正整数)统一为同样的数位长度,数位较短的数前面补零。然后,从最低位开始,依次进行一次排序。这样从最低位排序一直到最高位排序完成以后,数列就变成一个有序序列
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2 java实现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radixSort {    int a[]={49,38,65,97,76,13,27,49,78,34,12,64,5,4,62,99,98,54,101,56,17,18,23,34,15,35,25,53,51};  public radixSort(){    sort(a);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public  void sort(int[] array){                               //首先确定排序的趟数;       int max=array[0];       for(int i=1;i<array.length;i++){       if(array[i]>max){      max=array[i];       }       }                               int time=0;       //判断位数;       while(max>0){       max/=10;       time++;       }                               //建立10个队列;       List<ArrayList> queue=new ArrayList<ArrayList>();       for(int i=0;i<10;i++){       ArrayList<Integer> queue1=new ArrayList<Integer>();     queue.add(queue1);       }                              //进行time次分配和收集;     for(int i=0;i<time;i++){                                 //分配数组元素;       for(int j=0;j<array.length;j++){       //得到数字的第time+1位数;     int x=array[j]%(int)Math.pow(10, i+1)/(int)Math.pow(10, i);   ArrayList<Integer> queue2=queue.get(x);   queue2.add(array[j]);   queue.set(x, queue2);    }     int count=0;//元素计数器;       //收集队列元素;       for(int k=0;k<10;k++){     while(queue.get(k).size()>0){    ArrayList<Integer> queue3=queue.get(k);    array[count]=queue3.get(0);       queue3.remove(0);    count++;    }       }       }     }      
} 

以下为经典排序算法在我机器上运行的耗时对比图(测试用的随机数组长度为50000),直接截的测试用例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篇关于排序之八种排序详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84872

相关文章

SpringBoot整合mybatisPlus实现批量插入并获取ID详解

《SpringBoot整合mybatisPlus实现批量插入并获取ID详解》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SpringBoot如何整合mybatisPlus实现批量插入并获取ID,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 目录【1】saveBATch(一万条数据总耗时:2478ms)【2】集合方式foreach(一万条数

Python装饰器之类装饰器详解

《Python装饰器之类装饰器详解》本文将详细介绍Python中类装饰器的概念、使用方法以及应用场景,并通过一个综合详细的例子展示如何使用类装饰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 目录1. 引言2. 装饰器的基本概念2.1. 函数装饰器复习2.2 类装饰器的定义和使用3. 类装饰

MySQL 中的 JSON 查询案例详解

《MySQL中的JSON查询案例详解》:本文主要介绍MySQL的JSON查询的相关知识,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参考下吧... 目录mysql 的 jsON 路径格式基本结构路径组件详解特殊语法元素实际示例简单路径复杂路径简写操作符注意MySQL 的 J

Python ZIP文件操作技巧详解

《PythonZIP文件操作技巧详解》在数据处理和系统开发中,ZIP文件操作是开发者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Python标准库提供的zipfile模块以简洁的API和跨平台特性,成为处理ZIP文件的首选... 目录一、ZIP文件操作基础三板斧1.1 创建压缩包1.2 解压操作1.3 文件遍历与信息获取二、进阶技

一文详解Java异常处理你都了解哪些知识

《一文详解Java异常处理你都了解哪些知识》:本文主要介绍Java异常处理的相关资料,包括异常的分类、捕获和处理异常的语法、常见的异常类型以及自定义异常的实现,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 目录前言一、什么是异常二、异常的分类2.1 受检异常2.2 非受检异常三、异常处理的语法3.1 try-

Java中的@SneakyThrows注解用法详解

《Java中的@SneakyThrows注解用法详解》: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的@SneakyThrows注解用法的相关资料,Lombok的@SneakyThrows注解简化了Java方法中的异常... 目录前言一、@SneakyThrows 简介1.1 什么是 Lombok?二、@SneakyThrows

Java中字符串转时间与时间转字符串的操作详解

《Java中字符串转时间与时间转字符串的操作详解》Java的java.time包提供了强大的日期和时间处理功能,通过DateTimeFormatter可以轻松地在日期时间对象和字符串之间进行转换,下面... 目录一、字符串转时间(一)使用预定义格式(二)自定义格式二、时间转字符串(一)使用预定义格式(二)自

Redis Pipeline(管道) 详解

《RedisPipeline(管道)详解》Pipeline管道是Redis提供的一种批量执行命令的机制,通过将多个命令一次性发送到服务器并统一接收响应,减少网络往返次数(RTT),显著提升执行效率... 目录Redis Pipeline 详解1. Pipeline 的核心概念2. 工作原理与性能提升3. 核

Python正则表达式语法及re模块中的常用函数详解

《Python正则表达式语法及re模块中的常用函数详解》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Python正则表达式语法及re模块中常用函数的相关资料,正则表达式是一种强大的字符串处理工具,可以用于匹配、切分、... 目录概念、作用和步骤语法re模块中的常用函数总结 概念、作用和步骤概念: 本身也是一个字符串,其中

Nginx location匹配模式与规则详解

《Nginxlocation匹配模式与规则详解》:本文主要介绍Nginxlocation匹配模式与规则,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一、环境二、匹配模式1. 精准模式2. 前缀模式(不继续匹配正则)3. 前缀模式(继续匹配正则)4. 正则模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