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asio 学习笔记05——asio的windows实现

2024-06-15 02:48

本文主要是介绍boost.asio 学习笔记05——asio的windows实现,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Operation

还记得前面我们在分析resolver的实现的时候,挖了一个关于operation的坑?为了不让自己陷进去,现在来填吧;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asio中的各种operation

和前面提到过的service的类似,这里的operation也分为两大系:IOCP EnableDisable系列。这里我们重点关注下图中红色部分表示的IOCP Enable系列operation

boost.asio 学习笔记05——asio的windows实现 - 地线 - 别再让虚假消息充斥这本已混乱的世界
OVERLAPPED基类

从上图可以看到,所有IOCP Enableoperation,其基类都是struct OVERLAPPED结构,该结构是Win32进行交叠IO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用以异步执行过程中的参数传递。所有的operation直接从该结构继承的结果,就是所有operation对象,可以直接作为OVERLAPPED结构在异步函数中进行传递。

例如在win_iocp_socket_service_base中,为了启动一个receive的异步操作, start_receive_op函数就直接把传递进来的operation指针作为OVERLAPPED结构传递给::WSARecv函数,从而发起一个异步服务请求。

void win_iocp_socket_service_base::start_receive_op(

win_iocp_socket_service_base::base_implementation_type& impl,

WSABUF* buffers, std::size_t buffer_count,

socket_base::message_flags flags, bool noop, operation* op)

{

update_cancellation_thread_id(impl);

iocp_service_.work_started();

if (noop)

iocp_service_.on_completion(op);

else if (!is_open(impl))

iocp_service_.on_completion(op, boost::asio::error::bad_descriptor);

else

{

DWORD bytes_transferred = 0;

DWORD recv_flags = flags;

int result = ::WSARecv(impl.socket_, buffers, static_cast<DWORD>(buffer_count),

&bytes_transferred, &recv_flags, op, 0);

DWORD last_error = ::WSAGetLastError();

if (last_error == ERROR_NETNAME_DELETED)

last_error = WSAECONNRESET;

else if (last_error == ERROR_PORT_UNREACHABLE)

last_error = WSAECONNREFUSED;

if (result != 0 && last_error != WSA_IO_PENDING)

iocp_service_.on_completion(op, last_error, bytes_transferred);

else

iocp_service_.on_pending(op);

}

}

执行流程

关于operation对象的创建、传递,以及完成handler的执行序列等,使用下图可以清晰的描述。

boost.asio 学习笔记05——asio的windows实现 - 地线 - 别再让虚假消息充斥这本已混乱的世界

下表反映了Windows环境下,部分的异步请求所对应的服务、win函数、operation等信息:

异步请求

服务

start op

Win32函数

对应operation

ip::tcp::socket:: async_connect

win_iocp_socket_service

start_connect_op()

::connect

reactive_socket_connect_op

ip::tcp::socket:: async_read_some

start_receive_op()

::WSARecv

win_iocp_socket_recv_op

ip::tcp::socket:: async_receive

start_receive_op()

::WSARecv

win_iocp_socket_recv_op

ip::tcp::socket:: async_write_some

start_send_op()

::WSASend

win_iocp_socket_send_op

ip::tcp::socket:: async_send

start_send_op()

::WSASend

win_iocp_socket_send_op

ip::tcp::acceptor:: async_accept

start_accept_op()

:: AcceptEx

win_iocp_socket_accept_op

ip::tcp::resolver:: async_resolve

resolver_service

start_resolve_op()

:: getaddrinfo

resolve_op

静态的do_complete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operation的类图中,所有从operation继承的子类,都定义了一个do_complete()函数,然而该函数声明为static,这又是为何呢?

我们以win_iocp_socket_recv_op为例来进行说明。该类中的do_complete是这样声明的:

static void do_complete(io_service_impl* owner,

operation* base,

const boost::system::error_code& result_ec,

std::size_t bytes_transferred)

该类的构造函数,又把此函数地址传递给父类win_iocp_operation去初始化父类成员,这两个类的构造函数分别如下,请注意加粗代码:

win_iocp_socket_recv_op ::

win_iocp_socket_recv_op(socket_ops::state_type state,

socket_ops::weak_cancel_token_type cancel_token,

const MutableBufferSequence& buffers, Handler& handler)

: operation(&win_iocp_socket_recv_op::do_complete),

state_(state),

cancel_token_(cancel_token),

buffers_(buffers),

handler_(BOOST_ASIO_MOVE_CAST(Handler)(handler))

{

}

win_iocp_operation ::win_iocp_operation(func_type func)

: next_(0),

func_(func)

{

reset();

}

至此,我们明白,将do_complete声明为static,可以方便获取函数指针,并在父类中进行回调。那么,不仅要问,既然两个类存在继承关系,那么为何不将do_complete声明为虚函数呢?

再回头看看这些类的最顶层基类,就会明白的。最顶层的OVERLAPPED基类,使得将operation对象作为OVERLAPPED对象在异步函数中进行传递成为可能;如果将do_complete声明为虚函数,则多数编译器会在对象起始位置放置vptr,这样就改变了内存布局,从而不能再把operation对象直接作为OVERLAPPED对象进行传递了。

当然,一定要用虚函数的话,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在传递对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vptr的存在,这会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行多态类型转换时,效率上的损失;二是各家编译器对vtpr的实现各不相同,跨平台的asio就需要进行多种适配,这无疑又过于烦躁了。于是作者就采取了最为简单有效的方式——用static函数来进行回调——简单,就美。

win_iocp_io_service的实现

Windows NT环境下(IOCP Enabled),win_iocp_io_service代表着io_service,是整个asio的运转核心。本节开始来分析该类的实现。

从类的命名也可以看出,IOCP是该实现的核心。IOCPIO Completion Port IOCP)在windows上,可以说是效率最高的异步IO模型了,他使用有限的线程,处理尽可能多的并发IO请求。该模型虽说可以应用于各种IO处理,但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网络IO方面。

我们都知道,在Window是环境下使用IOCP,基本上需要这样几个步骤:

  1. 使用Win函数CreateIoCompletionPort()创建一个完成端口对象;
  2. 创建一个IO对象,如用于listensocket对象;
  3. 再次调用CreateIoCompletionPort()函数,分别在参数中指定第二步创建的IO对象和第一步创建的完成端口对象。由于指定了这两个参数,这一次的调用,只是告诉系统,后续该IO对象上所有的完成事件,都投递到绑定的完成端口上。
  4. 创建一个线程或者线程池,用以服务完成端口事件;

所有这些线程调用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函数等待一个完成端口事件的到来;

  1. 进行异步调用,例如WSASend()等操作。
  2. 在系统执行完异步操作并把事件投递到端口上,或者客户自己调用了PostQueuedCompletionStatus()函数,使得在完成端口上等待的一个线程苏醒,执行后续的服务操作。

那么,这些步骤,是如何分散到asio中的呢?来吧,先从完成端口创建开始。

完成端口的创建

如上所述,完成端口的创建,需要调用CreateIoCompletionPort()函数,在win_iocp_io_service的构造函数中,就有这样的操作:

win_iocp_io_service::win_iocp_io_service(

boost::asio::io_service& io_service, size_t concurrency_hint)

: boost::asio::detail::service_base<win_iocp_io_service>(io_service),

iocp_(),

outstanding_work_(0),

stopped_(0),

stop_event_posted_(0),

shutdown_(0),

dispatch_required_(0)

{

BOOST_ASIO_HANDLER_TRACKING_INIT;

iocp_.handle = ::CreateIoCompletionPort(INVALID_HANDLE_VALUE, 0, 0,

static_cast<DWORD>((std::min<size_t>)(concurrency_hint, DWORD(~0))));

if (!iocp_.handle)

{

DWORD last_error = ::GetLastError();

boost::system::error_code ec(last_error,

boost::asio::error::get_system_category());

boost::asio::detail::throw_error(ec, "iocp");

}

}

win_iocp_io_service的构造函数,负责创建一个完成端口,并把此完成端口对象的句柄交给一个auto_handle进行管理——auto_handle的唯一用途,就是在对象析构时,调用::CloseHandle()windows句柄资源关闭,从而保证不会资源泄露。

我们在windows环境下,声明一个boost::asio::io_service对象,其内部就创建了一个win_iocp_io_service的实例;因此,一个io_service对象就对应着一个完成端口对象——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所有的IO Object都需要一个io_service参数了——这样,大家就好公用外面定义好的完成端口对象。

除了io_service对象会创建一个完成端口对象,事实上,在asio中,另外一个service也会创建一个,这就是boost::asio::ip::resolver_service。该类对应的detail实现boost::asio::detail::resolver_service中,有一个数据成员是: io_service,这样就同样创建了一个完成端口对象:

namespace boost {

namespace asio {

namespace detail {

class resolver_service_base

{

...

protected:

// Private io_service used for performing asynchronous host resolution.

scoped_ptr<boost::asio::io_service> work_io_service_;

...

至于该完成端口的用途如何,我们在后续部分再来说明——搽,又开始挖坑了。

完成端口的绑定

在创建了io对象后,例如socket,就需要将此对象和完成端口对象绑定起来,以指示操作系统将该io对象上后续所有的完成事件发送到某个完成端口上,该操作同样是由CreateIoCompletionPort()函数完成,只是所使用的参数不同。

win_iocp_io_service中,这个操作由下面的代码完成——请注意参数的差别:

boost::system::error_code win_iocp_io_service::register_handle(

HANDLE handle, boost::system::error_code& ec)

{

if (::CreateIoCompletionPort(handle, iocp_.handle, 0, 0) == 0)

{

DWORD last_error = ::GetLastError();

ec = boost::system::error_code(last_error,

boost::asio::error::get_system_category());

}

else

{

ec = boost::system::error_code();

}

return ec;

}

通过代码搜索,我们发现函数win_iocp_socket_service_base::do_open()内部调用了register_handle();该函数的作用是打开一个socket(其中调用了socket函数socket()去创建一个socket),也就是说,在打开一个socket后,就把该socket绑定到指定的完成端口上,这样,后续的事件就会发送到完成端口了。

此外还有另外的和assign相关的两个函数也调用了register_handle(),不再贴出其代码了。

线程函数

IOCP要求至少有一个线程进行服务,也可以有一堆线程;io_service早就为这些线程准备好了服务例程,即io_service::run()函数。

  • 如果应用只打算使用一个线程进行服务,那么在主线程中准备好了异步请求后,调用io_service::run()即可。注意,必须先发起一个异步请求,然后才能调用run()。参考一下run()的实现就会明白。
  • 如果打算用多个线程进行服务,可以创建多个线程,指定io_service::run() 作为线程函数即可。一个最简单的示例是:

void server::run()

{

// Create a pool of threads to run all of the io_services.

std::vector<boost::shared_ptr<boost::thread> > threads;

for (std::size_t i = 0; i < thread_pool_size_; ++i)

{

boost::shared_ptr<boost::thread>

thread(

new boost::thread(

boost::bind(&boost::asio::io_service::run, &io_service_)

)

);

threads.push_back(thread);

}

// Wait for all threads in the pool to exit.

for (std::size_t i = 0; i < threads.size(); ++i)

threads[i]->join();

}

由于io_service::run()又是委托win_iocp_io_service::run()来实现的,我们来看看后者的实现:

size_t win_iocp_io_service::run(boost::system::error_code& ec)

{

if (::InterlockedExchangeAdd(&outstanding_work_, 0) == 0)

{

stop();

ec = boost::system::error_code();

return 0;

}

win_iocp_thread_info this_thread;

thread_call_stack::context ctx(this, this_thread);

size_t n = 0;

while (do_one(true, ec))

if (n != (std::numeric_limits<size_t>::max)())

++n;

return n;

}

run()首先检查是否有需要处理的操作,如果没有,函数退出;win_iocp_io_service使用outstanding_work_ 来记录当前需要处理的任务数。如果该数值不为0,则委托do_one函数继续处理——asio中,所有的脏活累活都在这里处理了。

win_iocp_io_service::do_one函数较长,我们只贴出核心代码

size_t win_iocp_io_service::do_one(bool block, boost::system::error_code& ec)

{

for (;;)

{

// Try to acquire responsibility for dispatching timers and completed ops.

if (::InterlockedCompareExchange(&dispatch_required_, 0, 1) == 1) ? #1

{

mutex::scoped_lock lock(dispatch_mutex_);

// Dispatch pending timers and operations.

op_queue<win_iocp_operation> ops;

ops.push(completed_ops_);

timer_queues_.get_ready_timers(ops);

post_deferred_completions(ops); ? #2

update_timeout();

}

// Get the next operation from the queue.

DWORD bytes_transferred = 0;

dword_ptr_t completion_key = 0;

LPOVERLAPPED overlapped = 0;

::SetLastError(0);

BOOL ok =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iocp_.handle, &bytes_transferred,

&completion_key, &overlapped, block ? gqcs_timeout : 0); ? #3

DWORD last_error = ::GetLastError();

if (overlapped)

{

win_iocp_operation* op = static_cast<win_iocp_operation*>(overlapped); ? #4

boost::system::error_code result_ec(last_error,

boost::asio::error::get_system_category());

// We may have been passed the last_error and bytes_transferred in the

// OVERLAPPED structure itself.

if (completion_key == overlapped_contains_result)

{

result_ec = boost::system::error_code(static_cast<int>(op->Offset),

*reinterpret_cast<boost::system::error_category*>(op->Internal));

bytes_transferred = op->OffsetHigh;

}

// Otherwise ensure any result has been saved into the OVERLAPPED

// structure.

else

{

op->Internal = reinterpret_cast<ulong_ptr_t>(&result_ec.category());

op->Offset = result_ec.value();

op->OffsetHigh = bytes_transferred;

}

// Dispatch the operation only if ready. The operation may not be ready

// if the initiating function (e.g. a call to WSARecv) has not yet

// returned. This is because the initiating function still wants access

// to the operation's OVERLAPPED structure.

if (::InterlockedCompareExchange(&op->ready_, 1, 0) == 1)

{

// Ensure the count of outstanding work is decremented on block exit.

work_finished_on_block_exit on_exit = { this };? #5

(void)on_exit; ? #6

op->complete(*this, result_ec, bytes_transferred); ? #7

ec = boost::system::error_code();

return 1;

}

}

else if (!ok)

{

...

做一下简要说明:

- #1:变量dispatch_required_ 记录了由于资源忙,而没有成功投递的操作数;所有这些操作都记录在队列completed_ops_中;

- #2:将所有需要投递的操作,投递出去;至于什么样的操作需要投递,何时投递,以及为先前会投递失败,失败后如何处理等,我们后续说明——再次挖坑了。

- #3 IOCP的核心操作函数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 出现了。该函数导致线程在完成端口上进行等待,直到超时或者某个完成端口数据包到来。

- #4:注意这里将 OVERLAPPED 结构直接转换为 operation 对象。相关内容在前面的operation:OVERLAPPED基类部分已经有说明。

- #5:该变量保证在操作完成,return之后,win_iocp_io_service对象所记录的任务数outstanding_work_ 会自动减1——是啊,辛辛苦苦做的事儿,能不记录下来嘛!

- #6:这一行从功能上讲没有什么特别的用途;不过有了这一行,可以抑制有些编译器针对 #5 所声明的变量没有被使用的编译器警告;

- #7:调用operation对象的complete()函数,从而调用到异步操作所设定的回调函数。具体流程参考operation:执行流程。

任务投递

上述的线程函数,会在 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 函数上进行等待,直到超时或者有完成端口数据包到来;

完成端口数据包,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用户所请求的异步操作完成,异步服务执行者(这里是操作系统)向该完成端口投递完成端口数据包;另外一种情况是,用户自己使用IOCP的另外一个核心函数 PostQueuedCompletionStatus() 向完成端口投递数据包;

一般的异步操作请求,是不需要用户自己主动向完成端口投递数据的,例如async_read, asyn_write等操作;

有另外一些操作,由于没有对应或者作者并没有采用支持OVERLAPPED IO操作的Win32函数,就需要实现者自己管理完成事件,并进行完成端口数据包的投递,比如:

  • async_resolve:由于系统没有提供对应的OVERLAPPED IO操作,需要实现者自己管理,所以其自己进行投递
  • async_connect:由于作者并没有采用支持OVERLAPPED IOConnectEx()版本的连接函数,而是采用了标准的socket函数connect()进行连接,所以也需要自己进行投递

另外还有一些io_service提供的操作,例如请求io_service执行代为执行指定handler的操作:

  • dispatch(handler)
  • post(handler)

所有这些需要自己投递完成端口数据包的操作,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投递流程:

  • 调用win_iocp_io_service::post_immediate_completion(op)
    • 调用work_started() outstanding_work_ 1
    • 调用post_deferred_completion(op)
      • 由于自行管理,主动将op->ready_ 置为 1,表明op就绪
      • 调用 PostQueuedCompletionStatus(op) 进行投递
      • 如果投递失败,则把该op放置到等待dispatch的队列 completed_ops_ 中,待下一次do_one()执行时,再次投递

OK,至此,基本分析完了operation的投递,总数填了一个前面挖下的坑。

Resolver自己的IOCP

前面说过,Resolver自己会创建一个IOCP,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Win32下面没有提供对应于地址解析的overlapped版本的函数,为了实现async_resolve操作,作者自己实现了这样一个异步服务。在resolver_service内部,有一个io_service数据成员,该数据成员创建了一个IOCP;除此之外,该service内部还启动一个工作线程来执行io_service::run(),使用此线程来模拟异步服务。

使用resolver进行async_resolve的详细过程如下:

Main Thread (IOCP#1)

Resolver Thread (IOCP #2)

1. 构建 主io_service 对象, IOCP#1 被创建

2. 构建 resolver对象, IOCP#2 被创建, 同时该resolver持有 主io_service的引用

3. 发起异步调用:resolver.async_resolve()

4. resolve_op 被创建

5. Resolver 线程启动, 主线程开始等待

6. 开始运行,激活等待事件,并在 IOCP#2上开始等待

7. 线程恢复执行;将op投递到 IOCP#2

8. 执行op->do_complete() 操作, 地址解析完成后,将op再回投给IOCP#1

9. do_one() 得到 从Resolver线程投递回 来的op, 开始执行op->do_complete() 操作,此时回调async_resolve所设置的handler

10. 结束

请注意step8 step9,执行同样一个op->do_complete()函数,为什么操作不一样呢?看其实现就知道,该函数内部,会判断执行此函数时的owner,如果owner是主io_service对象,则说明是在主线程中执行,此时进行handler的回调;否则就说明在工作线程中,就去执行真正的地址解析工作;

任务的取消

针对socket上提交的异步请求,可以使用cancel()函数来取消掉该socket上所有没执行的异步请求。

使用该函数,在Windows Vista(不含)以前的版本,有几点需要注意:

  • 需要定义BOOST_ASIO_ENABLE_CANCELIO来启用该功能
  • cancel()函数在内部调用Win32函数 CancelIo()
  • 该函数只能取消来自当前线程的异步请求
  • 对于正在执行的异步操作,则要看异步服务提供者是如何实现的了,可能会被取消,也可能不会;

针对这些问题,另外的替代方案是:

  • Window是上定义BOOST_ASIO_DISABLE_IOCP来禁用IOCP,使用老式的reactor模式(及select IO)。
  • 或者使用close()来关闭socket,如此一来所有未被执行的请求则都会被取消掉。

windows vista及后续版本中,cancel()函数在内部调用Win32函数 CancelIoEx(),该函数可以取消来自任何线程的异步操作请求,不存在上述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异步请求被取消了,所指定的handler也会被执行,只是传递的error code 为:boost::asio::error::operation_aborted

win_iocp_socket_service实现

service提供了windows下所有socket相关的功能,是asiowindows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所提供的函数主要分下面两类:

  • XXXXX(), async_XXXXX():对某个操作的同步、异步函数接口;主要被上层服务调用;例如connect(), async_connect()等;
  • start_XXXXX_op() : windows发出对应的异步操作请求,例如WSARecv

不过关于该类的实现前面已经做了较多的涉及,不再单独详述了。

前摄器模式

现在我们已经把Windows环境下所涉及到的关键部件都涉及到了,此刻我们再回过头来,从高层俯瞰一下asio的架构,看看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事实上,asio的文档用下面的图来说明asio的高层架构——前摄器模式,我们也从这个图开始:

boost.asio 学习笔记05——asio的windows实现 - 地线 - 别再让虚假消息充斥这本已混乱的世界

呵呵,其实这张图,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表达Proactor(前摄器)模式的,基本上它和asio没半毛钱关系,只不过asio既支持同步IO,又支持异步IO,在异步IO部分,是参照Proactor模式来实现的。下面我们来分别说说asio的前摄器模式中的各个组件:

  • Initiator,(初始化器?)中文名还真不清楚,不过其实就是客户代码,甚至可以简单理解到main函数,所有的是是非非,都是从这儿开始的。
  • Asynchronous Operation, 定义的一系列异步操作,对应到Windows平台,诸如AcceptExWSASendWSARecv等函数。在asio中,这些函数封装在win_iocp_socket_service resolver_service类中。
  • Asynchronous Operation Processor, 异步操作处理器,他负责执行异步操作,并在操作完成后,把完成事件投放到完成事件队列上。

仅仅从asio使用者的角度看,高层的stream_socket_service类就是一个这样的处理器,因为从tcp::socket发送的异步操作都是由其完成处理的。但是从真正实现的角度看,这样的异步操作在Windwos上,大部分由操作系统负责完成的,另外一部分由asio自己负责处理,如resolver_service,因此Windows操作系统和asio一起组成了异步操作处理器。

  • Completion Handler,完成事件处理器;这是由用户自己定义的一个函数(函数对象),在异步操作完成后,由前摄器负责把该函数调用起来。

Windows平台上,io_service类通过win_iocp_io_service类的do_one()函数把每个异步操作所设定的completion handler调用起来。

  • Completion Event Queue,完成事件队列,存储由异步操作处理器发送过来的完成事件,当异步事件多路分离器将其中一个事件取走之后,该事件从队列中删除;

Windows上,asio的完成事件队列由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只不过该队列中的数据有两个来源,一个是Windows内部,另外一个是asio中自己PostQueuedCompletionStatus()所提交的事件。

  • Asynchronous Event Demultiplexer,异步事件多路分离器,他的作用就是在完成事件队列上等待,一旦有事件到来,他就把该事件返回给调用者。

Windows上,这一功能也是由操作系统完成的,具体来说,我认为是由GetQueuedCompletionStatus完成的,而该函数时由do_one()调用的,因此,从高层的角度来看,这个分离器,也是由io_service负责的。

  • Proactor,前摄器,负责调度异步事件多路分离器去干活,并在异步操作完成时,调度所对应的Completion Handler。在asio中,这部分由io_service来做,具体Windows就是win_iocp_io_service

基于上述信息,我们重绘practor模式架构图如下:

boost.asio 学习笔记05——asio的windows实现 - 地线 - 别再让虚假消息充斥这本已混乱的世界

这篇关于boost.asio 学习笔记05——asio的windows实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62223

相关文章

windos server2022里的DFS配置的实现

《windosserver2022里的DFS配置的实现》DFS是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功能,用于在多台服务器上集中管理共享文件夹和文件的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本文就来介绍一下wi... 目录什么是DFS?优势:应用场景:DFS配置步骤什么是DFS?DFS指的是分布式文件系统(Distr

NFS实现多服务器文件的共享的方法步骤

《NFS实现多服务器文件的共享的方法步骤》NFS允许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共享资源,客户端可以透明地读写远端NFS服务器上的文件,本文就来介绍一下NFS实现多服务器文件的共享的方法步骤,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 目录一、简介二、部署1、准备1、服务端和客户端:安装nfs-utils2、服务端:创建共享目录3、服

C#使用yield关键字实现提升迭代性能与效率

《C#使用yield关键字实现提升迭代性能与效率》yield关键字在C#中简化了数据迭代的方式,实现了按需生成数据,自动维护迭代状态,本文主要来聊聊如何使用yield关键字实现提升迭代性能与效率,感兴... 目录前言传统迭代和yield迭代方式对比yield延迟加载按需获取数据yield break显式示迭

Python实现高效地读写大型文件

《Python实现高效地读写大型文件》Python如何读写的是大型文件,有没有什么方法来提高效率呢,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在Python中高效地读写大型文件,需要的可以了解下... 目录一、逐行读取大型文件二、分块读取大型文件三、使用 mmap 模块进行内存映射文件操作(适用于大文件)四、使用 pand

python实现pdf转word和excel的示例代码

《python实现pdf转word和excel的示例代码》本文主要介绍了python实现pdf转word和excel的示例代码,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 目录一、引言二、python编程1,PDF转Word2,PDF转Excel三、前端页面效果展示总结一

Python xmltodict实现简化XML数据处理

《Pythonxmltodict实现简化XML数据处理》Python社区为提供了xmltodict库,它专为简化XML与Python数据结构的转换而设计,本文主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使用xmltod... 目录一、引言二、XMLtodict介绍设计理念适用场景三、功能参数与属性1、parse函数2、unpa

C#实现获得某个枚举的所有名称

《C#实现获得某个枚举的所有名称》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C#如何实现获得某个枚举的所有名称,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 C#中获得某个枚举的所有名称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

Go语言实现将中文转化为拼音功能

《Go语言实现将中文转化为拼音功能》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Go语言中如何实现将中文转化为拼音功能,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有这么一个需求:新用户入职 创建一系列账号比较麻烦,打算通过接口传入姓名进行初始化。想把姓名转化成拼音。因为有些账号即需要中文也需要英

C# 读写ini文件操作实现

《C#读写ini文件操作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了C#读写ini文件操作实现,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习吧... 目录一、INI文件结构二、读取INI文件中的数据在C#应用程序中,常将INI文件作为配置文件,用于存储应用程序的

C#实现获取电脑中的端口号和硬件信息

《C#实现获取电脑中的端口号和硬件信息》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C#实现获取电脑中的端口号和硬件信息的相关方法,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 我们经常在使用一个串口软件的时候,发现软件中的端口号并不是普通的COM1,而是带有硬件信息的。那么如果我们使用C#编写软件时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