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容器CPU(1):怎么限制容器的CPU使用?【request、limit】

2024-06-08 20:18

本文主要是介绍05|容器CPU(1):怎么限制容器的CPU使用?【request、limit】,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从这一将开始,我们进入容器CPU这个模块。

容器在Linux系统中最核心的两个概念是 NamespaceCgroups。 通过Cgroups 技术限制资源,可以分为很多类型,比如 CPUMemoryStorageNetwork等等。

今天说下如何限制容器的CPU 使用。
我们拿Kubernetes平台做例子,具体来看下面这个pod/container里的spec定义,在CPU资源相关的定义中有两项内容,分别是Request CPU和Limit CPU。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frontend
spec:containers:- name: appimage: images.my-company.example/app:v4env:resources:requests:	#请求资源,cpu.sharesmemory: "64Mi"cpu: "1"limits:	#限制资源,cpu.cfs_quota_usmemory: "128Mi"cpu: "2"

上面Pod Spec 里的 Request CPULimit CPU的值,最后会通过 CPU Cgroup 的配置,来实现控制容器CPU 资源的作用。

那接下来我会先从进程的CPU使用讲起,然后带你在CPU Cgoup子系统中建立几个控制组,用这个例子为你讲解 CPU Cgroup 中三个重要的参数:

  • cpu.cfs_quota_us
  • cpu.cfs_period_us
  • cpu.shares


一、如何理解CPU使用和CPU Cgroup

CPU Cgroup最大的作用就是限制CPU使用


1.1 CPU 使用的分类

使用top命令,注意下图"%Cpu(s)"开头的这一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开始解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的上半部分是用户态(user space)下半部分是内核态(kernel space),假设只有一个CPU。

【us】
当用户程序开始运行时,对应着第一个 ‘us’ 框,‘us’ 是 user 的缩写,代表 Linux 的用户态 CPU Usage,普通用户程序代码中,只要不是调用系统调用(System Call),这些代码指令消耗的CPU 都属于‘us’。

【sy】
当这个用户程序代码中调用了系统调用,比如说 read()去读取一个文件,这个时候用户进程就会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内核态read()系统调用在读到真正 disk 上的文件前,就会进行一些文件系统层的操作,那么这些代码指令的消耗就属于‘sy’,这里就对应上面图中的第二个框 ’sy‘ 是 system的缩写,代表内核态CPU 使用。

【wa】
然后 read()系统调用会向Linux 的Block Layer 发出一个 I/O Request,触发一个真正的磁盘读取操作。

这个时候进程一般会被置为 TASK_UNINTERRUPTIBLE,Linux会把这段时间标示为 wa,对应图中第三个框,wa 是 iowait 的缩写,代表等待Disk I/O 的时间。

【sy】
当磁盘返回数据时,进程在内核态拿到数据,这里仍然是内核态的CPU 使用的"sy",也就是图中的第四个框。

【us】
然后进程再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在内核态得到文件数据,这里进程又回到用户态的使用 us,对应图中的第五个框。

【id】
假设到这,进程就没事做了,CPU上也没有其他的进程需要运行。 系统就会进入到 id 这个步骤,也就是第六个框,id是 idle 的缩写。 代表系统处于空闲状态。

【hi】
如果这个时候机器的网络收到一个网络数据包,网卡就会发出一个中断(interrupt),响应的,CPU 会中断响应,然后进入中断服务程序。

这时 CPU 就会进入hi ,hi 是 hardware irq 的缩写,代表 CPU 处理硬中断的开销,由于中断服务处理需要关闭中断,所以这个硬中断不能时间太长。

【si】
中断后的工作必须要完成的,如果这些工作比较耗时怎么办呢? Linux 中有一个软中断的概念(softirq) ,它可以完成这些耗时比较长的工作。

软中断:从网卡收到数据包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软中断来处理的。
CPU 会进入到第八个框,si, 这里的si 是softirq的缩写,代表CPU 处理软中断的开销。

hisi 本身处理的时候不属于任何一个进程,它们的CPU 时间都不会进入到进程的CPU 时间

  • PRI :进程优先权,代表这个进程可被执行的优先级,其值越小,优先级就越高,越被执行;
  • NI :进程Nice值,代表这个进程的优先值;
  • %nice :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的占用CPU的百分比

PRI是比较好理解的,即进程的优先级,或者通俗点说就是程序被CPU执行的先后顺序,此值越小进程的优先级别越高。

【ni】
那NI呢?就是我们所要说的nice值了,其表示进程可被执行的优先级的修正数值。如前面所说,PRI值越小越快被执行,那么加入nice值后,将会使得PRI变为:PRI(new) = PRI(old) + nice。由此看出,PRI是根据NICE排序的,规则是NICE越小PR越前(小,优先权更大),即其优先级会变高,则其越快被执行。如果NICE相同则进程uid是root的优先权更大。

【st】
另外一个是st,st 是steal的缩写。是虚拟机里用的一个CPU 使用类型,表示有多少时间是被同一个宿主机上的其他虚拟机抢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CPU Cgroup

Cgroups 是对指定进程做计算机资源限制的,CPU Cgroup 是Cgroups 其中的一个 Cgroups 子系统,它是用来限制进程的CPU 使用的。

cpu包括:

  • 用户态:us 和 ni
  • 内核态:sy

wa,hi,si 这些 I/O 或者中断相关的CPU 使用,CPU Cgroup 不会去做限制。

每个Cgroups 子系统都是通过一个虚拟文件系统挂载点的方式,挂到一个缺省的目录下,CPU Cgroup 一般在Linux 发行版里会放在 /sys/fs/cgroup/cpu 这个目录下。

在这个子系统的目录下,每个控制组(Control Group)都是一个子目录,各个控制组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树状的层级关系(hierarchy)

例如下图,每个group 就是一个控制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自己创建一个目录 suhan1 控制组里面的内容如下,

    [root@hx19-dev01 suhan1]# pwd/sys/fs/cgroup/cpu/suhan1[root@hx19-dev01 suhan1]# ls -l总用量 0-rw-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cgroup.clone_children--w--w--w-. 1 root root 0 625 10:20 cgroup.event_control-rw-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cgroup.procs-r--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cpuacct.stat-rw-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cpuacct.usage-r--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cpuacct.usage_percpu-rw-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cpu.cfs_period_us-rw-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cpu.cfs_quota_us-rw-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cpu.rt_period_us-rw-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cpu.rt_runtime_us-rw-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cpu.shares-r--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cpu.stat-rw-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notify_on_release-rw-r--r--. 1 root root 0 625 10:20 tasks

在云平台里,大部分程序都不是实时调度进程,而是普通调度(SCHED_NORMAL) 类型进程,那什么是普通类型进程呢。

目前Linux中的普通调度的算法是 CFS(Complete Fair Scheduler 即完全公平调度器),直接看CPU Cgroup 和CFS相关的参数,一共有三个。

  • cpu.cfs_period_us【固定值】:它是CFS算法的一个调度周期,一般值是 100000十万,单位是微秒,就是 100ms

  • cpu.cfs_quota_us【实际值】:它表示CFS算法中,在一个调度周期里这个控制组被允许的运行时间,比如这个值为 50000时,就是 50ms。
    如果用这个值除以调度周期(cpu.cfs_period_us)50ms/100ms=0.5,表示这个控制组被允许使用的CPU最大配额就是0.5个CPU
    是一个绝对值,如果这个值是200000,也就是200ms,那么它除以 period,也就是 200ms/100ms=2,超过了1 ,表示这个控制组需要2个CPU的资源

  • cpu.shares【1024比例】:表示 CPU Cgroup 对于控制组之间的CPU 分配比例,缺省值是1024

    例如:
    group3 中的cpu.shares 是1024,group4 中的 cpu.shares 是 3072,那么 group3:group4 = 1:3

    比例说明什么呢:
    在一台4个CPU 的机器上,当 group3 和 group4 都需要4个CPU的时候,它们实际分配到的CPU 分别是,group3是1个,group4是3个。

实际操作举例如下:

在一台4个CPU的机器上,按照上面的cpu.shares 比例,实际分配的情况是 group3 是1个,group4是3个。

示例代码链接,下载到本地后操作:

    # 运行初始化的脚本:生成几个group文件夹,编译.c文件生成可执行文件$ bash training-main/cpu/cgroup_cpu/create_groups.sh

1.2.1 cpu.cfs_quota_us 示例

启动一个消耗2个CPU(200%) 的程序 threads-cpu,然后把这个pid加到group3的控制组里,命令如下:

$ ./training-main/cpu/cgroup_cpu/threads-cpu/threads-cpu 2 & echo $! > /sys/fs/cgroup/cpu/group2/group3/cgroup.procs

在没有修改 cpu.cfs_quota_us(实际值) 前,用top 命令可以查看到刚才启动的 threads-cpu 进程的cpu使用率如下图:
我的测试机器是8个CPU的
启动一个消耗2个CPU(200%) 的程序 threads-cpu
然后把这个控制组中的 cpu.cfs_quota_us 设置为 150000(150ms) ,这个值除以 cpu.cfs_period_us
150ms/100ms = 1.5 表示1.5个CPU ,同时把 cpu.shares 设置为 1024

    echo 150000 > /sys/fs/cgroup/cpu/group2/group3/cpu.cfs_quota_usecho 1024 > /sys/fs/cgroup/cpu/group2/group3/cpu.shares

这个时候再运行 top,会发现 threads-cpu 进程的CPU 使用减少到了 150%
这个就是因为cpu.cfs_quota_us起了作用,限制了进程CPU的绝对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 cpu.shares在这里插入代码片 的作用还没发挥出来,因为它是控制各个控制组之间的CPU的比例
而且一定要到整个节点中的CPU 都跑满的时候它才能发挥作用

1.2.2 cpu.shares 示例

下面理解下 cpu.shares
按照上面的设置好 group3 中的 cpu.cfs_quota_us 和 cpu.shares;
然后启动第二个程序,设置好 group4 里面的 cpu.cfs_quota_us 和 cpu.shares;

专栏中的测试机器是 4C 的,我这里使用的是 12C 的。

#group3中,启动一个占用4C的进程,并把 pid 写入到 group3 控制组里
$ ./threads-cpu/threads-cpu 6 &echo $! > /sys/fs/cgroup/cpu/group2/group3/cgroup.procs #group3 中设置好如下参数
$ cat /sys/fs/cgroup/cpu/group2/group3/cpu.cfs_quota_us 450000
$ cat /sys/fs/cgroup/cpu/group2/group3/cpu.shares       1024#group4中,启动一个占用8C的进程,并把pid写入到group4控制组里
$ ./threads-cpu/threads-cpu 12 &echo $! > /sys/fs/cgroup/cpu/group2/group4/cgroup.procs   #group4 中设置好如下参数
$ echo 1050000 > /sys/fs/cgroup/cpu/group2/group4/cpu.cfs_quota_us
$ echo 3072 > /sys/fs/cgroup/cpu/group2/group4/cpu.shares
说明:  
group3 启动6C,group4启动12C,把机器CPU跑满了;
group3 限制4.5C,group4限制10.5C;
group3:group4 的 shares值是 1:3按理说top 显示CPU 实际使用率应该是 1:3的。  
我实际下来 和专栏里说的不一样。先放在这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梳理:

  • cpu.cfs_quota_us 和 cpu.cfs_period_us 这两个值决定了每个控制组中所有进程的可使用CPU资源的最大值;
  • cpu.shares 决定了CPU Cgroup 子系统下控制组可用CPU的相对比例。只有当系统上CPU完全被占满的时候,这个比例才会在各个控制组间起作用;

1.3 现象解释

首先 kubernetes 为每个容器都在 CPU Cgroup 的子系统中建立一个控制组,然后把容器中进程写入到这个控制组中。

(1)Limit CPU 是容器可用的上限值:
容器CPU的上限值是由 cpu.cfs_quota_us 除以 cpu.cfs_period_us 得出的值决定的操作系统中 cpu.cfs_period_us 的值一般是个固定值,k8s不会去修改它,所以只修改 cpu.cfs_quota_us

(2)Request CPU :
整个节点CPU都占满的情况,容器可以保证的需要的CPU数目。
是靠 cpu.shares 这个参数在CPU Cgroup中 cpu.shares == 1024 表示1个CPU的比例,那么request CPU的值就是n,给 cpu.shares 的赋值对应就是 n*1024

1.4 重点总结

每个进程的CPU Usage 只包含了用户态(us 或 ni)内核态(sy)两部分,其他的系统CPU开销并不包含在进程的CPU使用中,而 CPU Cgroup 只是对进程的CPU 使用做了限制


CPU Cgroup中的三个参数:

  • cpu.cfs_quota_us:(一个调度周期里这个控制组被允许的运行时间) 除以 cpu.cfs_period_us
    (调度周期)得到的值决定了 CPU Cgroup 每个控制组中CPU 使用的上限值。
  • cpu.shares:决定了CPU Cgroup 子系统下控制组可用CPU的相对比例,当系统上CPU 完全被占满的时候,这个比例才会在各个控制组间起效。
  • Limit CPU 就是容器所在 Cgroup 控制组中的CPU 上限值(cpu.cfs_quota_us),Request CPU 的值就是控制组中的 cpu.shares 的值。

二、评论

问题1:
为什么说“云平台里呢,大部分程序都不是实时调度的进程,而是普通调度(SCHED_NORMAL)类型进程”?这块不是很明白
回答1:
进程如果设置为SCHED_FIFO 或者SCHED_RR实时调度类型,那么只要进程任务不结束,就不会把cpu资源让给SCHED_NORMAL进程。这种实时的进程,在实时性要比较高的嵌入式系统中会用到,但是云平台中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应用中不太会去用实时调度。

回答2:
cpu.shares是个相对值,但是在Linux节点上一般的约定是以值1024为1个CPU的比例,当所有的配置都遵守这个约定的时候,那么给值N*1024, 就表示N个CPU的数量了。

回答3:
一般对于容器,是一个cgroup控制组里限制容器中的所有进程。

回答4:
网络I/O 没有wa状态部分。
hi/si 对于磁盘都是有的。

回答5:
cpu.cfs_quota_us 取值为 -1 表示不限制。

问题6:
有个疑问:假设给容器配置了 1.5 的 CPU,而宿主机上只有 1 个 CPU,其实现在来说配置多少个 CPU 应该指的使用多少的 CPU 的时间对吗?( 而非简单地分配物理 CPU )
回答6:
是的,这是一个调度时间的分配,而不是把物理cpu 分配给容器的进程。
对于你说的这种情况,就是不限制cpu的使用时间了。

三、课程疑问

makefile 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来指定,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后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甚至于进行更复杂的功能操作,因为 makefile就像一个Shell脚本一样,其中也可以执行操作系统的命令。

make是一个命令工具,是一个解释makefile中指令的命令工具

用gcc编译使用了POSIX thread的程序时通常需要加额外的选项,以链接到库。
此处直接加上-lpthread选项。
gcc xxx.c -o xxx -lpthread

这篇关于05|容器CPU(1):怎么限制容器的CPU使用?【request、limit】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43204

相关文章

JavaScript中的reduce方法执行过程、使用场景及进阶用法

《JavaScript中的reduce方法执行过程、使用场景及进阶用法》:本文主要介绍JavaScript中的reduce方法执行过程、使用场景及进阶用法的相关资料,reduce是JavaScri... 目录1. 什么是reduce2. reduce语法2.1 语法2.2 参数说明3. reduce执行过程

如何使用Java实现请求deepseek

《如何使用Java实现请求deepseek》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Java实现请求deepseek功能,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1.deepseek的api创建2.Java实现请求deepseek2.1 pom文件2.2 json转化文件2.2

python使用fastapi实现多语言国际化的操作指南

《python使用fastapi实现多语言国际化的操作指南》本文介绍了使用Python和FastAPI实现多语言国际化的操作指南,包括多语言架构技术栈、翻译管理、前端本地化、语言切换机制以及常见陷阱和... 目录多语言国际化实现指南项目多语言架构技术栈目录结构翻译工作流1. 翻译数据存储2. 翻译生成脚本

C++ Primer 多维数组的使用

《C++Primer多维数组的使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多维数组在C++语言中的定义、初始化、下标引用以及使用范围for语句处理多维数组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多维数组多维数组的初始化多维数组的下标引用使用范围for语句处理多维数组指针和多维数组多维数组严格来说,C++语言没

在 Spring Boot 中使用 @Autowired和 @Bean注解的示例详解

《在SpringBoot中使用@Autowired和@Bean注解的示例详解》本文通过一个示例演示了如何在SpringBoot中使用@Autowired和@Bean注解进行依赖注入和Bean... 目录在 Spring Boot 中使用 @Autowired 和 @Bean 注解示例背景1. 定义 Stud

使用 sql-research-assistant进行 SQL 数据库研究的实战指南(代码实现演示)

《使用sql-research-assistant进行SQL数据库研究的实战指南(代码实现演示)》本文介绍了sql-research-assistant工具,该工具基于LangChain框架,集... 目录技术背景介绍核心原理解析代码实现演示安装和配置项目集成LangSmith 配置(可选)启动服务应用场景

使用Python快速实现链接转word文档

《使用Python快速实现链接转word文档》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快速实现链接转word文档功能,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演示代码展示from newspaper import Articlefrom docx import

oracle DBMS_SQL.PARSE的使用方法和示例

《oracleDBMS_SQL.PARSE的使用方法和示例》DBMS_SQL是Oracle数据库中的一个强大包,用于动态构建和执行SQL语句,DBMS_SQL.PARSE过程解析SQL语句或PL/S... 目录语法示例注意事项DBMS_SQL 是 oracle 数据库中的一个强大包,它允许动态地构建和执行

SpringBoot中使用 ThreadLocal 进行多线程上下文管理及注意事项小结

《SpringBoot中使用ThreadLocal进行多线程上下文管理及注意事项小结》本文详细介绍了ThreadLocal的原理、使用场景和示例代码,并在SpringBoot中使用ThreadLo... 目录前言技术积累1.什么是 ThreadLocal2. ThreadLocal 的原理2.1 线程隔离2

Python itertools中accumulate函数用法及使用运用详细讲解

《Pythonitertools中accumulate函数用法及使用运用详细讲解》:本文主要介绍Python的itertools库中的accumulate函数,该函数可以计算累积和或通过指定函数... 目录1.1前言:1.2定义:1.3衍生用法:1.3Leetcode的实际运用:总结 1.1前言:本文将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