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海底塌陷洼地的特征,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最近的项目碰见了海底塌陷洼地。
塌陷是黄河三角洲水下底坡上最常见的海底不稳定性类型之一,它一般多呈圆形或近圆形,大小规模不等,一般情况下其直径在10~100m之间,坑深小于1.0m,四周以陡坎为界,属小型的地质灾害现象。
陷洼地内部海底形态与周围原状海底有显著的不同,一般情况下洼地四周边缘界线清楚,内部海底平坦,无特别构造,在声纳图像上为一均匀的灰色或灰白色,见图4-3,浅地层剖面记录显示塌陷洼地下面有无序扰动,深度可达2m;但在少量塌陷洼地海底也可以看到粗糙的海底结构,海底为一片杂乱的小丘或小脊,在侧扫声纳记录上呈现为不规则的明暗相间的图像,在浅地层剖面上一般看不到较深的无序扰动层,仅见致密的薄层底层。同时,众多的小型塌陷洼地可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规模的塌陷洼地群。
塌陷洼地是海底沉积物发生液化的结果,在液化时孔隙水逸出,随着逸出的还有部分细粒级沉积物,之后海底下塌,形成塌陷洼地,形成平坦或者粗糙的海底形态与液化地层的特性相关。如果原状地层的上层是粘土薄层,下层为粉砂层,当下面的粉砂层液化时,部分细粒级沉积物被海水带走,上面的薄层粘土会破裂成片状碎块或粉砂粘土团块而残留下来,形成高低不平的粗糙海底,塌陷底部也因此显得致密;而原状地层如果为没有上覆粘土质薄层的粉砂层,当粉砂层液化时逸出的孔隙流体自由流动形成漫流,除一部分被海水带走外,余下部分均匀的覆盖在海底,形成均匀平坦无粗糙结构的海底。
呈单体形式出现的塌陷洼地面积较大,直径一般在10~30m之间,最大的直径超过50m,不过坑深均小于1.0m,多发育在水深小于6m的浅水区,此次调查中,这种塌陷洼地个体在埕北和孤东地区多次发现;而在水深12~14m孤东的深水区发现了大面积的塌陷洼地群,个体直径在数十厘米到数米之间,相互联结成不规则状,破坏深度不超过0.5m。
这篇关于海底塌陷洼地的特征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